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6)
2023(17086)
2022(14110)
2021(13203)
2020(11381)
2019(25901)
2018(25564)
2017(50472)
2016(26680)
2015(29953)
2014(29681)
2013(29559)
2012(27021)
2011(23970)
2010(24383)
2009(23508)
2008(22862)
2007(20596)
2006(18215)
2005(16722)
作者
(73020)
(60516)
(60467)
(57620)
(38859)
(28826)
(27655)
(23471)
(23180)
(21688)
(20597)
(20485)
(19408)
(18948)
(18786)
(18744)
(17968)
(17609)
(17607)
(17287)
(15028)
(14907)
(14473)
(13920)
(13731)
(13580)
(13528)
(13372)
(11975)
(11759)
学科
(115049)
经济(114883)
(106915)
管理(96340)
(94732)
企业(94732)
方法(55583)
数学(46578)
数学方法(46170)
(41453)
(34763)
中国(34380)
业经(34208)
(32851)
(30714)
金融(30711)
(30191)
银行(30175)
(29322)
财务(29270)
财务管理(29217)
(28917)
企业财务(27846)
农业(24100)
(21471)
(21193)
贸易(21174)
技术(20812)
(20698)
理论(19731)
机构
学院(382051)
大学(379857)
(168572)
经济(165198)
管理(158659)
理学(135700)
理学院(134542)
管理学(132798)
管理学院(132086)
研究(115018)
中国(100999)
(86829)
(77709)
财经(68100)
(61865)
科学(60436)
(57670)
中心(56215)
(54107)
(53966)
经济学(52551)
财经大学(50730)
业大(48844)
北京(48732)
经济学院(47635)
研究所(47344)
(45873)
商学(44550)
商学院(44170)
(41984)
基金
项目(242170)
科学(194650)
研究(183178)
基金(180508)
(152302)
国家(150959)
科学基金(134161)
社会(120800)
社会科(114811)
社会科学(114785)
基金项目(95000)
(93428)
教育(85112)
自然(84174)
自然科(82280)
自然科学(82261)
自然科学基金(80899)
(77041)
资助(74441)
编号(73951)
成果(59512)
(56208)
(53280)
重点(53172)
(51161)
(50734)
国家社会(50437)
课题(49950)
教育部(49938)
人文(49168)
期刊
(187126)
经济(187126)
研究(118385)
中国(74306)
(72050)
管理(63877)
(55281)
金融(55281)
(49906)
科学(45680)
学报(44590)
大学(37474)
学学(35683)
财经(35033)
技术(34949)
教育(33712)
农业(33228)
业经(30942)
(29928)
经济研究(28848)
问题(24432)
技术经济(20648)
财会(20375)
(20302)
理论(19541)
(19363)
统计(18724)
现代(18520)
商业(18501)
国际(18102)
共检索到582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斯文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2007-2012年数据为基础,剖析了金融衍生品对企业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整体的衍生品还是不同合约类型的衍生品,对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均产生了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衍生品对个体风险的抑制效应在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其中外汇衍生品的影响在统计上显著,而商品衍生品和利率衍生品则不显著。此外,还发现整体衍生品和单一衍生品对系统风险的抑制效应均不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斯文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共计4623组观测数据为样本,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使用衍生品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效应,但显著性水平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不同类型的衍生品合约中,企业价值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外汇衍生品带来了显著的溢价效应,商品衍生品却是显著的折价效应,利率衍生品的影响则不显著。最后,依据实证结果和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梦  陈奉先  
以21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16年的季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上市公司汇率风险暴露程度、衍生品使用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外汇风险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影响显著,其中,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受汇率风险影响更为明显,劳动密集型企业所受汇率风险影响较低,且随着出口收入增加,企业所遭受的外汇风险减弱;201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企业汇率风险暴露程度降低;更多使用外汇衍生品可为制造业上市公司带来价值溢价。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树立避险意识,综合运用外汇衍生品组合抵御汇率风险,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斯文  
外汇衍生品是企业对冲汇率风险的有效工具。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1年共计3 105组数据为样本,通过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运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的企业价值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对冲汇率风险能够给企业价值带来平均约19%的溢价规模,进一步的研究则显示这种溢价效应与汇率风险暴露程度正相关。据此,应该坚持外汇衍生品服务于实体经济、完善外汇衍生品的合约品种、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升外汇衍生品市场透明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岳树民  薄彦婷  
金融衍生品在管理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价格风险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以我国航空运输业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航空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后税负增加。机制分析表明使用金融衍生品有效管理了航空企业风险,产生税负增加的效应主要是由正向投资收益带来的。航空企业未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避税,而是基于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属性进行使用,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建议我国尽快完善金融衍生品交易税制,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文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6-2012年间的半年度数据,通过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整体衍生品和不同类型衍生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探究了衍生品对银行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衍生品和按合约类型划分的单一衍生品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从衍生品的信贷扩张效应视角阐述了内在的传导机制。研究还表明,与事前风险相比,整体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对银行事后风险的影响更大,而外汇衍生品则对事前与事后风险的作用趋同,同时从国内银行信贷结构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银行管理层需重新审视衍生品业务发展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旭  
本文基于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趋势,以中国有色金属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品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使用金融衍生品究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还是降低了企业的风险?企业价值和企业风险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品提升了公司价值,但未必能提升经营业绩;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降低公司的内生性风险,有利于企业价值提升,而系统性风险与企业价值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本文研究结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合理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冯帆  黄翌飘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外汇衍生品对冲是公司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能否提高公司价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457家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外汇衍生品对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使用外汇衍生品对冲汇率风险可以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带来正的价值效应。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我国应该发展和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提高制造业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对我国上市公司外汇衍生品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加以规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敏  童丽静  许浩然  
本文以我国2001~2012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同时,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水平越低,高管激励越充分,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多,社会网络对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总经理构建的社会网络,董事长构建的社会网络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社会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债务融资和研发水平的提升,即社会网络越丰富,企业负债越高,研发投入增长越快。本文丰富了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承担领域的文献,对企业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欣  孙刚  
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法,在控制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前提下研究外汇衍生品对出口企业盈利水平以及盈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外汇衍生品可以提升企业的出口收入,但不能显著提升出口利润;使用外汇衍生品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盈利水平的波动性,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应推动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完善风险监管机制,以提高外汇衍生品的使用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意  徐建  
本文以2005年至200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对审计风险与审计定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中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对审计定价具有显著影响,其他对审计定价并不明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定价主要与公司的流动比率有关,而与资产负债率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风险中,是否为ST公司是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因素,其他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珊  
现有文献较少关注企业运用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效果,以至于不能准确地解释运用衍生品的行为与功能。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在2005~2011年间运用过衍生品的企业为样本,分析其运用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效果,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运用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效果很弱。因此,可以认为中国企业运用衍生品的行为主要是套期获利,而不是名义上宣称的套期保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修宗峰  黄健柏  
企业产能过剩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本研究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和企业过度投资等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证据表明:(1)制造业产能过剩是导致该行业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2)市场化改革对地方国企类和民营类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央企类上市公司产能过剩的影响不显著;(3)企业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的论断仅适用于央企类上市公司,在地方国企类和民营类上市公司中这一关系并不明显;(4)央企类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对其产能过剩作用的敏感性要强于地方国企类上市公司。另外,市场化改革对企业产能过剩作用的敏感性,地方国企类上市公司要强于央企类上市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胜宝  许浩然  唐玮  高康  曹蕾  
本文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比非银行关联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银行关联更加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关联表现为银行持股企业或企业聘请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关联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理解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玉珊  
以2007-2011年应用过衍生品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用衍生品及其投机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担心企业应用衍生品尤其是应用衍生品的投机行为会损害其自身的利益,并且这种担心超出了机构投资者通过积极的监督来保障自身利益的意愿,因此,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减少对那些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投资,大多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证据还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并不普遍,份量也较轻;衍生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亦不普遍并且应用的程度很低,大多数应用衍生品的公司是为了套保,但一旦投机则非常严重;机构投资者较为看重应用衍生品公司的成长性,而反感其业绩与盈余管理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