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90)
2023(7822)
2022(6379)
2021(5937)
2020(5133)
2019(11548)
2018(10939)
2017(21342)
2016(11522)
2015(12916)
2014(12660)
2013(12646)
2012(11498)
2011(10366)
2010(10811)
2009(10704)
2008(10243)
2007(9429)
2006(8658)
2005(8075)
作者
(32402)
(26725)
(26548)
(25175)
(17007)
(12580)
(12211)
(10468)
(10022)
(9686)
(9219)
(9071)
(8554)
(8512)
(8444)
(8409)
(7893)
(7878)
(7764)
(7692)
(6670)
(6637)
(6403)
(6143)
(6089)
(6085)
(6052)
(5915)
(5446)
(5311)
学科
(43721)
管理(42736)
(39822)
经济(39774)
(34934)
企业(34934)
(27406)
金融(27405)
(26661)
银行(26647)
(25652)
中国(19606)
方法(19104)
(17457)
数学(16224)
数学方法(16068)
(15336)
(14847)
(13530)
财务(13497)
财务管理(13465)
企业财务(12871)
中国金融(11336)
(10941)
业经(10905)
保险(10850)
(10561)
贸易(10551)
(10354)
地方(8613)
机构
学院(158343)
大学(157107)
(67323)
经济(65729)
管理(64162)
中国(53536)
理学(52352)
理学院(51814)
管理学(51083)
管理学院(50765)
研究(49367)
(37312)
(33172)
财经(28211)
科学(27829)
中心(27458)
(27384)
(25755)
(25530)
(24813)
(24070)
银行(23150)
(22453)
研究所(22227)
金融(22038)
(21788)
业大(21617)
(21490)
农业(21404)
经济学(21301)
基金
项目(97261)
科学(76505)
基金(72020)
研究(71272)
(61969)
国家(61459)
科学基金(53154)
社会(45865)
社会科(43631)
社会科学(43616)
基金项目(37319)
(37222)
自然(34325)
自然科(33578)
自然科学(33571)
自然科学基金(33025)
教育(31643)
(30951)
资助(30950)
编号(28450)
成果(23175)
(21790)
重点(21658)
(20560)
(20246)
创新(19383)
课题(19360)
国家社会(19121)
(19097)
教育部(18942)
期刊
(74841)
经济(74841)
研究(50760)
(40939)
金融(40939)
中国(33922)
(31123)
管理(26047)
(24969)
学报(21691)
科学(21126)
大学(17243)
学学(16437)
农业(15920)
财经(14474)
技术(13333)
(12222)
业经(11429)
经济研究(11050)
教育(10969)
(10496)
理论(9656)
问题(9011)
财会(8974)
实践(8822)
(8822)
技术经济(8307)
会计(8268)
(7855)
现代(7781)
共检索到260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谭春枝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它规避风险的同时,也会增加风险的形成,比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其危害性就很大。鉴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及其信用风险的成因,可从四个方面防范和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一是提高市场参与者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二是建立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三是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转移信用风险;四是加强信用风险的宏观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屠新曙  林欣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方法和度量手段及影响,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引出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主要通过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转嫁其他机构以达到降低自身的风险的暴露水平,然后在系统地分析各种主要的信用衍生产品的基本原理之上,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产品管理信用风险并说明了意义所在,最后对如何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应用它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沛武  李明星  陈雷  李汉铃  
本文首先分析了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必要性,给出了二者综合管理模型的基本思路,建立了风险敞口固定的风险综合管理模型和风险敞口随机变动的风险综合管理模型,大大提高了量化模型管理风险的准确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庆宪  
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风险预测方法、度量技术与管理经验,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寻求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手段,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常用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对各种产品的适用性进行讨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卫  陆剑锋  王冬  
文章在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用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信用衍生产品的品种、功效、避险机理及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最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分析了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一类是根据信用风险保护买方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融资,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信用衍生产品;另一类是根据基础资产所涉及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文瀚,王燕  
信用衍生产品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崭新工具,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一大热点。按照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的定义,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一佳  杨琳  
本文在总结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作用及其风险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金融风险现状及对发展衍生产品的迫切需求,并就我国如何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循序渐进地培育适合发展衍生产品市场环境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孟飞  
一、法律风险的含义与特征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而言,法律风险具有不同的含义。企图对法律风险进行一个精确、统一的定义是不可行的。但是,对法律风险的性质进行描述有助于我们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Schuyler K Henderson(2003)认为,法律风险是一个宽泛的、不精确的概念,用来表述因合约条款的不可执行性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荣  魏婧  
本文介绍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信用衍生产品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以及信用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作为金融市场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的创新工具,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成功实践,但信用衍生产品在大大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本文分析比较了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在论述信用衍生产品发展与信用风险管理互动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田晓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衍生产品市场正日益成为现代金融业的主旋律。但直到90年代初期,衍生产品的交易与创新都仅限于市场风险,金融业的最大风险领域———信用风险,尚未被衍生产品开拓。如今,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工具———信用衍生产品(CreditDerivat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