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4)
2023(9364)
2022(7037)
2021(5943)
2020(4812)
2019(10363)
2018(10158)
2017(19772)
2016(10043)
2015(11413)
2014(11519)
2013(11121)
2012(10196)
2011(9422)
2010(9774)
2009(9645)
2008(8340)
2007(7610)
2006(7298)
2005(7093)
作者
(28901)
(23969)
(23963)
(23072)
(15313)
(11162)
(10873)
(9371)
(9018)
(8482)
(8443)
(7876)
(7766)
(7708)
(7525)
(7449)
(6958)
(6916)
(6846)
(6317)
(6214)
(5856)
(5664)
(5618)
(5556)
(5540)
(5166)
(4998)
(4798)
(4734)
学科
(67692)
经济(67647)
管理(28478)
(26441)
(25677)
金融(25677)
中国(23580)
(22770)
银行(22765)
(22162)
地方(21066)
(20438)
企业(20438)
方法(17161)
数学(15206)
数学方法(15153)
业经(14711)
(14138)
(12937)
地方经济(12563)
(12017)
中国金融(11114)
农业(10423)
(10264)
产业(9768)
(9684)
(9306)
信息(8222)
总论(8194)
(7926)
机构
学院(150347)
大学(148126)
(78676)
经济(77282)
研究(55735)
管理(52587)
中国(49274)
理学(43843)
理学院(43411)
管理学(42768)
管理学院(42508)
(34621)
(30199)
科学(28900)
财经(27370)
经济学(27296)
(27231)
中心(26730)
(24714)
经济学院(24310)
研究所(24306)
(23083)
(21220)
财经大学(20199)
(19695)
(19496)
(19382)
北京(19349)
金融(19346)
(18922)
基金
项目(91737)
科学(72760)
研究(70407)
基金(67047)
(56849)
国家(56378)
社会(48898)
科学基金(48693)
社会科(46586)
社会科学(46575)
(35793)
基金项目(34358)
教育(30148)
(28346)
编号(27618)
自然(26966)
资助(26821)
自然科(26347)
自然科学(26342)
自然科学基金(25883)
(22733)
成果(22679)
国家社会(21492)
重点(21055)
(19838)
发展(19629)
课题(19536)
(19352)
(18929)
(18433)
期刊
(95826)
经济(95826)
研究(52725)
(32233)
金融(32233)
中国(30197)
(26141)
管理(21879)
(21466)
学报(18367)
科学(18062)
经济研究(16972)
财经(15148)
大学(15006)
学学(14392)
农业(13500)
技术(13326)
业经(13299)
(13217)
问题(12373)
教育(10586)
世界(9025)
技术经济(9007)
(8992)
国际(8866)
经济问题(7893)
统计(7608)
现代(7580)
商业(7355)
理论(7328)
共检索到248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万红燕  余华银  
一、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经济免于因生态危机、经济秩序混乱、失业、金融市场紊乱、通货膨胀、大规模贫困、商品不安全等的冲击而处于稳定均衡和持续发展的状态。它一般包括:国内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供给的有效保障;该国分布于境外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免受外部因素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金融振荡。从总体上说,国家经济安全主要由金融市场安全,国内产业和市场安全,战略资源安全,经济信息网络安全等几个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建宁  
一、关于金融自由化促进经济增长的辨析 (一)金融自由化理论认为: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将增加储蓄和投资、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带来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 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金融抑制状态,而金融抑制有害无益,它不仅削弱经济量的增长而且影响经济增长的质,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改进。因此必须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之路,解除抑制,促进增长。 金融抑制的表现:众多经济单位处在分离状态,生产技术条件差距甚大,因此不能形成统一的市场价格和利率;小企业和居民被排斥在有组织的资金市场之外,要想增加投入只能依靠内部自身融资,故它们要进行实物投资必须积累一定量的现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根龙  冯宗宪  
本文通过对《金融服务协议》(FSA)有关条款及制度设计的考察,说明WTO下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保证成员国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有限流动及金融资产安全;各国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程度由谈判程序和正列举承诺方式决定的制度设计可保证成员国根据本国金融业竞争力水平自主决定其开放进程。文章结论认为,WTO下的成员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不会引致本国经济的不安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宝伟  
本文阐述美国金融自由化政策与经济虚拟化的关系。美国经济虚拟化的核心是杠杆机制、金融创新机制,以及债务—美元体系下的国际资本自由流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金融去杠杆化的危机和美元危机,金融市场没有能力恢复对高杠杆机制的信心,美国经济和美元地位也就相对下降。政府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时,要注重对高杠杆金融活动的管制,对虚拟经济发展进行更系统的干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卢映西  谢正勤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引发了大规模的通货失控,信用紧缩及资本外流问题。经验告诉我们,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次序”至关重要。根据我国初始经济条件、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政府能力和政府的社会信任度,我国金融开放应做出适合自己的次序安排和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晓龙  郑长德  
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8个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发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自由化程度是逐步加深的,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自由化步伐尤快。然后,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发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双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误差修正项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较大。最后,从利率、融资多元化、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以及公司治理五个方面,探讨了金融自由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占奎  冯兴艳  
伴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账户自由化成为大势所趋。考察韩国金融账户自由化政策的演变历程以及金融账户的变动情况,可以对其金融账户自由化的经济效应及机制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鸿飞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郭鸿飞金融是国民经济的中枢,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自七十年代西方学者提出"金融自由化"理论以来,东南亚和拉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以金融自由化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浪潮。分析、研究这一发展中国家重要金融理论及实践...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独特景观与中国渐进式经济转轨模式的选择密切相关。从制度主义分析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滞后性的内在逻辑根源,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20年的总体进程和基本特征,描述了中国金融自由化在产权结构和市场竞争两方面的历史进展。但本文同时也着重指出,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滞后性固然为维持体制内产出提供有力支撑,但这种滞后性所导致的金融发展程度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以及金融稳定性降低等代价,是更值得关注的基本经济事实。本文最后对中国金融自由化的未来走势作了简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房朝君  刁孝华  
文章研究金融贸易自由化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建立金融贸易自由化与金融发展的模型,进一步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立模型。通过上面的模型,进行回归,并且进行稳健性检验。最终发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度量指标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而这样的金融发展指标又会推动人均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悦  闵亮  徐有俊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越大,发生金融危机的机率越高,金融安全越重要。本文遵循"金融自由化—金融危机—金融安全"的逻辑思路,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KLR信号法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4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基本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运行,但我国有必要建立一套金融安全预警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志红  周婷  琚望静  
当下我国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支持作用,厘清金融自由化在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有利于推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互融互促。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自由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以金融自由化为门限的双门限效应,即两者存在非均衡性关系。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受金融自由化程度的负向调节。当市场化改革处于初步阶段时,金融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金融自由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市场化改革漏洞凸显,致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由正转负,非均衡性抑制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本文分别探究了金融发展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三个维度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不同金融自由化程度上,金融发展各方面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国情分别从金融自身发展及其自由化改革和实体经济自身积累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昌黎  
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所谓金融自由化,就是利率和金融业务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作为世界性的潮流,乃是60年代后以美国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其波及到日本,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日本自1980年12月实施《新外汇法》,拉开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