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08)
2023(14851)
2022(12028)
2021(11157)
2020(9214)
2019(20670)
2018(19969)
2017(37920)
2016(19763)
2015(22640)
2014(21640)
2013(21148)
2012(19647)
2011(17648)
2010(17934)
2009(16870)
2008(15648)
2007(13846)
2006(12298)
2005(11458)
作者
(53143)
(44200)
(43975)
(41985)
(28550)
(21081)
(19857)
(17060)
(16841)
(15662)
(15180)
(14938)
(14190)
(14039)
(13790)
(13697)
(13001)
(12855)
(12748)
(12187)
(11047)
(10652)
(10483)
(10112)
(10016)
(9927)
(9739)
(9655)
(8813)
(8705)
学科
(87984)
经济(87892)
(63768)
管理(58925)
(52175)
企业(52175)
方法(37838)
中国(33953)
数学(33614)
数学方法(33428)
(28400)
金融(28400)
(26016)
银行(25996)
(25184)
(24556)
(22648)
技术(21955)
业经(20665)
(19475)
(18809)
贸易(18789)
(18399)
地方(17827)
农业(17104)
技术管理(13983)
(13737)
财务(13696)
财务管理(13668)
(13392)
机构
大学(276541)
学院(275186)
(129909)
经济(127792)
管理(107442)
研究(96599)
理学(92191)
理学院(91307)
管理学(90195)
管理学院(89673)
中国(81350)
(59244)
(57784)
科学(51342)
财经(47171)
(46239)
中心(45837)
(43353)
经济学(42782)
研究所(41647)
(40113)
(38912)
经济学院(38792)
北京(37141)
财经大学(35453)
(34586)
(34301)
业大(34129)
师范(34009)
(32305)
基金
项目(182117)
科学(147145)
研究(139673)
基金(135771)
(117338)
国家(116054)
科学基金(100774)
社会(94283)
社会科(89764)
社会科学(89745)
基金项目(70342)
(68834)
教育(64032)
自然(59927)
自然科(58680)
自然科学(58670)
自然科学基金(57760)
(57665)
资助(54510)
编号(54020)
成果(44627)
(43932)
(42436)
重点(41408)
国家社会(41302)
(40637)
创新(40246)
课题(38367)
教育部(37728)
(36207)
期刊
(137733)
经济(137733)
研究(89704)
中国(61352)
(44512)
管理(43236)
(41974)
金融(41974)
科学(36849)
(36430)
学报(35852)
教育(32441)
大学(29294)
学学(27273)
技术(25827)
农业(24570)
财经(24524)
经济研究(24481)
(21285)
业经(20284)
问题(18003)
(17611)
国际(16375)
世界(16197)
技术经济(15707)
(15120)
科技(14299)
(13135)
论坛(13135)
(12203)
共检索到43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米运生  毛雅娟  
本文对中国金融自由化变迁进行了量化分析。使用1992-2005年的数据,以FDI和外贸的技术外溢效应等为控制变量,实证分析了金融自由化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部门在快速实现自由化的同时,也显著促进了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积极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左志刚  
金融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要素之一。作为金融体系基本特征之一的结构特征对国家创新能力产生何种影响,目前缺乏相应的系统分析。文章从各金融渠道的运行特征和功能差异入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影响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并运用32个国家10年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类权益性金融渠道的发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银行信贷扩张则表现为负向影响。这对我国通过金融结构优化提升金融对创新的支撑有所裨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本文利用1989—2015年OECD国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结构对该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型融资(例如,股票市场)越发达,越能显著地增加行业研发支出,这种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尤为强烈。然而,关系型融资(例如,信贷市场)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当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市场相关变量时,关系型融资不再显著影响行业研发支出。以上结论对衡量行业创新活动的不同指标均稳健。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国家层面的面板VAR模型,发现一单位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冲击,对国家整体研发支出增长有较强的影响。本文结论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获得金融支持提供决策依据,为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盼盼  丁竞男  卢爽  
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资本供给是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与已有文献探讨内外部融资来源、债务工具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从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外币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币债务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形成外币债务融资创新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外币债务融资在融资需求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丰富了外币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跨境监管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娟  魏彦杰  沙文兵  
文章选择反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并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考察金融自由化对中国29个制造业1996—2008年创新产出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R&D资金的供给还是支出来看,中国金融自由化对企业的知识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增强了外部资金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有利于企业R&D支出效果的发挥。中国的金融自由化需要增强外部资金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增强债权人对企业R&D支出的监管,继续推行渐进式的改革,以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创新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施威  杜金岷  潘爽  
本文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利用城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数字经济有效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的产出,表现出兼顾中小城市的普惠功能且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作用更大。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的机制在于: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集聚和优化区域金融结构,在促进绿色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为绿色创新提供优渥的金融环境。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创新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本文的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效应提供了中观层面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新发展格局下的绿色转型给予理论指引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金玲  蒋睿  杨雨婷  
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及公司规模深入分析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同时还发现定增促进企业创新是由于定向增发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公司和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中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首次检验了定向增发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融资—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增量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选择和监管层关于定向增发的监管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仁祥  杨曼  
从最优化视角论证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最佳耦合协调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概念,测算了35个最重要金融系统所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并利用两阶段GMM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度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率作用的敏感性更高。最后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米运生  
在1992~2006年的短短15年时间里,中国的银行自由化改革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量化分析银行自由化的基础上,对其质量效应、数量效应和增长效应等方面的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自由化具有显著的数量效应,它提高了私人储蓄率,增加了信贷可获得性,并促进了资本形成;质量效应也初步显现,促进了资本向具有较高边际效率部门的转移,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总体上,对宏观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云龙  刘佳鑫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证据,为我国继续推行自贸区战略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同时,从制度创新视角揭示了自贸区建设这一政策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与影响路径,为解读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来自制度变革角度的解释。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绚丽  沈艳  张皓星  郭峰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一级数据与用来度量地区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研究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和推广与企业创业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也均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本文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城镇化率较低的省份、注册资本较少的微型企业有更强的鼓励创业的作用,这体现出了数字金融普惠性的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延柏   周行  
如何通过严格、适当的环境监管,在经济转型、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亟须探索和回答的关键问题。选取2008—2021年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考察我国环境收费制度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收费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主要由企业通过增加绿色投资来实现。调节效应表明,媒体负面报道倾向会增强环境收费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对上述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是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直接的抑制效应。上述结论为我国环境收费制度改革的成功和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