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3)
2023(11296)
2022(9321)
2021(8124)
2020(6750)
2019(15092)
2018(14382)
2017(28432)
2016(14641)
2015(16308)
2014(16183)
2013(16062)
2012(15005)
2011(13771)
2010(14129)
2009(13977)
2008(12689)
2007(11470)
2006(10564)
2005(10076)
作者
(41375)
(34740)
(34535)
(33019)
(22006)
(16457)
(15669)
(13184)
(13115)
(12245)
(12226)
(11371)
(11205)
(11167)
(11081)
(10855)
(10145)
(10107)
(9932)
(9419)
(8894)
(8320)
(8227)
(7980)
(7928)
(7896)
(7665)
(7366)
(7009)
(6758)
学科
(83544)
经济(83450)
管理(48487)
(43962)
(36934)
企业(36934)
方法(27800)
(27217)
金融(27215)
数学(24814)
数学方法(24692)
(24652)
银行(24641)
中国(24603)
(23862)
(22415)
地方(21066)
(20226)
业经(16909)
(16318)
(14269)
(13691)
财务(13661)
财务管理(13637)
企业财务(13042)
地方经济(13006)
(12806)
农业(11551)
(11518)
贸易(11505)
机构
学院(216585)
大学(216167)
(109281)
经济(107344)
管理(79531)
研究(75479)
理学(67479)
理学院(66821)
管理学(65942)
管理学院(65540)
中国(64611)
(54105)
(43104)
财经(42144)
科学(38775)
(38101)
经济学(37671)
(36579)
中心(35811)
经济学院(33795)
(33018)
研究所(32352)
财经大学(31327)
(28988)
北京(27141)
(26737)
(25916)
(25448)
业大(25282)
金融(25040)
基金
项目(136120)
科学(108872)
基金(102206)
研究(101696)
(87078)
国家(86404)
科学基金(75362)
社会(71043)
社会科(67769)
社会科学(67757)
基金项目(52858)
(51864)
教育(45357)
自然(44379)
自然科(43394)
自然科学(43387)
自然科学基金(42664)
(42087)
资助(41994)
编号(38518)
成果(32031)
(31775)
(31319)
国家社会(31305)
重点(30746)
(30316)
(28731)
教育部(28112)
人文(27461)
(27155)
期刊
(126588)
经济(126588)
研究(74500)
中国(43683)
(43645)
(38694)
金融(38694)
管理(32650)
学报(28371)
(27491)
科学(26575)
财经(23160)
大学(23153)
经济研究(22602)
学学(22228)
(20023)
技术(17859)
农业(17021)
业经(16950)
问题(15869)
教育(14406)
(12853)
技术经济(12232)
国际(11670)
世界(11359)
统计(11351)
理论(11040)
(10267)
经济问题(9878)
商业(9768)
共检索到347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爱萍  胡海峰  张昭  
本文从人才竞争的角度切入,构建数理模型,分析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竞合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合中国2002-2018年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抑制经济增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上升和直接融资途径的完善,分别会通过降低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人才竞争程度、增加实体经济部门的筹资渠道而改善上述负面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王文韬  
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刻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缓释效应及其实现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缓释效应,选择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存在。渠道检验显示:缓释效应主要通过金融摩擦渠道和投资渠道进行传导。进一步检验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产业结构的地区的缓释效应存在差异,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作用效果相对更大,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强。为此,应重视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时代发挥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缓释功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彭京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抑制通货膨胀彭京华(一)改革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发生过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是在1980年前后,物价总水平上涨6%;第二次发生在1985年,零售物价指数涨幅达8.8%;第三次是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达到了18.5%;第四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雪  雷雨箫  董继华  
文章通过分析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证实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且存在地理区域上的差异,抑制效应呈现东部弱、中部次之、西部强的趋势;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论证抑制效应会因政府对经济支持力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设农村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环境,缓解农村居民信贷约束,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对缓解我国收入差距现状意义深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赖娟  
以扩展的Odedokun"二分法"模型为基础,建立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1952-2011年的年度数据,分析江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三点结论:(1)影响江西经济增长的不仅仅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有金融发展效率。(2)江西金融发展规模与江西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江西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促进。(3)江西金融发展效率单向影响江西经济增长,且对江西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说明江西金融发展效率的低下,抑制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扩大江西金融发展规模,提高江西金融机构存贷比,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鼓励居民消费与投资,适当降低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茂魁  陈丰  吴应宁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相对于以货币供应量增加为主的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性的难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可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运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达13.9%,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25.1%,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4%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8.6%(以上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超高速增长,增长速度为61%,其中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增长124%。进出口总额为77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亏损面和亏损额均有显著减少。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翔宇  宋志秀  俞凡  
文章分析了利率、汇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基于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利率、汇率、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变量之间的作用有较长滞后效应,汇率在经济增长中的冲击影响明显持续时间长贡献大,利率则在通货膨胀中影响和贡献较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没有可预见的Granger因果关系,采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继保增长又防通胀。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颖  
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的扩大,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07年6月相关指标的月度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考察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进口品价格、企业商品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效果,并通过稳定性检验考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汇率传导效果的影响,这些结论可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予以合理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孔东民  
本文基于门槛回归模型,以通货膨胀率作为外生的门槛变量,探讨在不同门槛值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尽管金融发展作为弱外生变量在整体上并没有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二者之间存在通货膨胀的门槛效果,当通胀率高于3·9%(或6·5%)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但在通胀率低于门槛值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在较低(高)通胀率的情况下,资本(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整体而言,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存在反向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月  李云山  
传统观点认为,宽松货币主要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进而提高物价水平,这意味着在宏观经济低迷时,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即使宽松货币也不会导致通胀水平上升。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形势下,通货膨胀持续保持高位,反映传统通胀传导渠道解释力不强。本文运用微观主体追求广义资产组合收益最大化的分析框架,认为在经济低迷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刺激房地产上涨,进而强化通胀预期,促使通胀压力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仍不断加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刘柏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处于渐进的开放经济条件之下,这使得货币控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因素。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证实了通货膨胀的外部传导机制,即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外汇储备变化,对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构成影响,最终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迟福林  
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程中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迟福林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对此问题,应当从根本上来分析。当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发展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果庆  
阿莱提出的无通货膨胀增长假说对美国等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无通货膨胀增长模式是否存在还尚未得到证实。以1951-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数列建立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后显示,零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不动点吸引子,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的确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种最优化状态。不动点吸引子存在既证实了阿莱关于无通货膨胀的增长假说,又支持了21世纪世界可能成为无通货膨胀增长时代的观点。进一步,如果有一个世界性权威机构对世界经济进行最优控制,那么世界经济会早日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敏  伍超明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直接、间接和货币三条渠道影响通货膨胀水平。目前对人民币升值能否降低通胀压力的争论,分歧点主要体现在间接渠道(人民币升值是否能降低出口,缩减贸易顺差)和货币渠道(人民币升值是否能降低货币供应增速)。对我国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的实证检验证明,间接渠道在我国是起作用的,但从弹性系数大小来看,汇率影响力最小,外需和通货膨胀水平是影响贸易顺差的最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