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6)
- 2023(18753)
- 2022(15912)
- 2021(14639)
- 2020(12344)
- 2019(27822)
- 2018(27305)
- 2017(52497)
- 2016(28545)
- 2015(31603)
- 2014(31569)
- 2013(31095)
- 2012(28709)
- 2011(26137)
- 2010(26236)
- 2009(24445)
- 2008(22952)
- 2007(20374)
- 2006(17917)
- 2005(15823)
- 学科
- 济(125564)
- 经济(125421)
- 管理(81266)
- 业(76606)
- 企(63288)
- 企业(63288)
- 方法(53111)
- 数学(46569)
- 数学方法(46146)
- 中国(34418)
- 财(31183)
- 农(29782)
- 融(29262)
- 金融(29254)
- 学(28329)
- 地方(27950)
- 银(27623)
- 银行(27548)
- 行(26496)
- 业经(25851)
- 制(24643)
- 贸(20635)
- 贸易(20621)
- 农业(20382)
- 务(20047)
- 财务(19969)
- 易(19953)
- 财务管理(19932)
- 理论(19226)
- 企业财务(19076)
- 机构
- 大学(408139)
- 学院(406189)
- 济(168566)
- 经济(165069)
- 管理(155032)
- 研究(141874)
- 理学(134408)
- 理学院(132880)
- 管理学(130515)
- 管理学院(129813)
- 中国(108533)
- 科学(88655)
- 京(86151)
- 财(76947)
- 农(74032)
- 所(72540)
- 研究所(66504)
- 中心(64732)
- 业大(64712)
- 财经(62177)
- 江(58965)
- 农业(58534)
- 经(56614)
- 北京(54067)
- 经济学(52550)
- 范(51236)
- 院(50954)
- 师范(50573)
- 州(47799)
- 经济学院(47307)
- 基金
- 项目(279674)
- 科学(218119)
- 基金(203270)
- 研究(197695)
- 家(180108)
- 国家(178649)
- 科学基金(151663)
- 社会(125712)
- 社会科(119268)
- 社会科学(119235)
- 省(109387)
- 基金项目(107710)
- 自然(100088)
- 自然科(97758)
- 自然科学(97730)
- 自然科学基金(96002)
- 划(92377)
- 教育(90209)
- 资助(84074)
- 编号(78225)
- 重点(63147)
- 成果(63056)
- 部(61167)
- 发(59744)
- 创(58147)
- 课题(54563)
- 创新(54372)
- 科研(54075)
- 国家社会(52244)
- 计划(52192)
- 期刊
- 济(182679)
- 经济(182679)
- 研究(119921)
- 中国(76603)
- 学报(73277)
- 农(66371)
- 科学(63174)
- 财(58274)
- 管理(56069)
- 大学(54162)
- 学学(51778)
- 融(46949)
- 金融(46949)
- 农业(44352)
- 教育(39480)
- 技术(32804)
- 财经(31711)
- 经济研究(31084)
- 业经(28007)
- 经(27209)
- 问题(23407)
- 业(22561)
- 版(19847)
- 技术经济(19784)
- 科技(19591)
- 理论(19171)
- 业大(18809)
- 商业(17967)
- 统计(17789)
- 贸(17535)
共检索到597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坚 牛晓梦 李安心
本文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的市场条件下,能否发挥“投融资、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现在中国金融的改革方案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胡可为 安毅 高源
科学评估金融脆弱性的溢出效应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选取我国股票、债券、货币和外汇市场的关键指标构建国内金融脆弱性指数,基于TVP-VAR和BK溢出指数法研究金融子市场的脆弱性外溢效应,并分析国内外金融脆弱性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市场的脆弱性外溢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极端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溢出效应增强;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长期,股票、债券和外汇市场是长期脆弱性的净传递者,货币市场是长期脆弱性的净接受者;国内金融脆弱性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抑制作用最大,国外金融脆弱性的中期抑制作用最大。因此,对金融脆弱性的监测,不仅要考虑市场本身的脆弱性累积,还要考虑跨市场的脆弱性外溢效应,并加强对国外金融状况尤其是极端事件的关注,增强国内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体系 金融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荷花 叶谊锋
在经济恢复势头不够强劲、劳动力市场修复迟缓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下,如何增强家庭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缓解家庭收入脆弱性是一个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文章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运用迭代主因子法测算数字金融能力的基础上,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能力对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力能够有效缓解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投资多样化和风险承担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力对东部、城市地区居民家庭收入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正发 饶勋乾
金融脆弱性理论蕴含了基本的金融风险预警思想,是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并结合中国的实践进行了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来大约有近30%的月份我国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处于境界线上。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脆弱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风险预警 金融脆弱性理论 预警指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国松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财政稳定是金融自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财政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财政不稳定性、资本外逃和货币替代等现象。为确保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中国必须实施稳定财政政策。
关键词:
财政稳定 金融脆弱性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可斌 旷鹏程
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具有潜在的外部冲击,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暴露。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上市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城市人口密度数据,通过实证检验人口集聚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方向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银行违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水平升高,即人口集聚加剧了金融脆弱性;而在银行业恐慌时期和低程度信息不对称的银行分组中,人口集聚对于银行风险水平的影响更强。这表明人口集聚既能通过加剧金融恐慌导致银行风险升高,亦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风险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动的人口集聚显著引起了区域性银行杠杆率和存贷比上升,进而加剧了银行风险。这表明人口集聚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稳健存在。因此,需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过度的人口集聚;需要提振公众信心,对人口密集地区的金融风险进行防控;需要重点加强银行业监管,以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春峰 马卫锋 姜磊
虚拟经济与金融脆弱性问题是当前理论界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现代金融是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脆弱性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它产生的根源也就在于虚拟经济明显不同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特征。要应对金融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危害,就要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以及虚拟经济内部的结构关系。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田艳芬 邵志高 陈守东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货币供给因素、投资因素及资本市场规模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较大。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货币供给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负向冲击效应,投资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健全银行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岳娟丽 程启智 管鸿禧
作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的金融体系,其脆弱性来源及特征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重视。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探寻金融脆弱性来源。以现有金融脆弱性来源理论为基础,把金融脆弱性来源归纳为实体经济债务膨胀、金融机构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国际贸易与跨国冲击、宏观经济波动等五个维度,分析脆弱性来源的相对水平与累积以及脆弱性来源的关联支撑效应,可为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政策研究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志超 李青蔚 张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家庭财务脆弱问题不断凸显,居民如何利用金融知识应对财务脆弱性,改善家庭财务状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了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本文采用“金融知识社区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结果依然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知识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参与、商业保险参与和家庭创业三个渠道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家庭和缴纳社会保险的家庭中,金融知识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全面理解金融知识的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本文利用18个国家1982-2003年和24个国家1992-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金融一体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一是不同类型的资本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差别。国际证券投资不利于金融稳定,而直接投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他投资对金融稳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综合效应并不十分确定。二是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而且不同类型的资本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时滞效应。三是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同时也不是十分稳定。总体而言,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没有产生稳定而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