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1)
2023(10838)
2022(8883)
2021(8155)
2020(6993)
2019(15499)
2018(14990)
2017(29345)
2016(15528)
2015(17153)
2014(17099)
2013(16525)
2012(15200)
2011(13673)
2010(13957)
2009(13784)
2008(12990)
2007(11779)
2006(10402)
2005(9831)
作者
(43659)
(36493)
(36022)
(34462)
(23143)
(17416)
(16642)
(14000)
(13826)
(13105)
(12423)
(12275)
(11660)
(11594)
(11542)
(11320)
(10657)
(10646)
(10566)
(10391)
(9105)
(8760)
(8714)
(8251)
(8236)
(8234)
(8185)
(7940)
(7356)
(7140)
学科
(56051)
经济(55952)
管理(52270)
(51986)
(43674)
企业(43674)
(28278)
金融(28276)
(26928)
银行(26915)
(25912)
方法(24438)
中国(23786)
(23707)
(21504)
数学(21128)
数学方法(20874)
(16776)
财务(16736)
财务管理(16702)
企业财务(16089)
业经(15095)
(14367)
(13157)
体制(11510)
中国金融(11438)
(11326)
(11208)
保险(11116)
理论(11046)
机构
大学(218373)
学院(216134)
(90180)
经济(88177)
管理(83761)
理学(70561)
研究(70021)
理学院(69830)
管理学(68760)
管理学院(68340)
中国(64595)
(51021)
(44768)
科学(39562)
财经(39328)
中心(35759)
(35639)
(34325)
(32955)
(32512)
研究所(30594)
财经大学(29640)
经济学(29536)
业大(28487)
北京(28004)
(27087)
经济学院(26660)
(26411)
金融(25961)
农业(25221)
基金
项目(141140)
科学(112167)
基金(105676)
研究(103380)
(91262)
国家(90532)
科学基金(78699)
社会(68268)
社会科(64857)
社会科学(64841)
基金项目(55163)
(53670)
自然(50023)
自然科(48927)
自然科学(48913)
自然科学基金(48100)
教育(46888)
(45021)
资助(43327)
编号(40973)
成果(35134)
(31910)
(31884)
重点(31645)
(29665)
国家社会(29211)
(28956)
(28637)
教育部(28102)
创新(27940)
期刊
(95723)
经济(95723)
研究(68422)
中国(45631)
(42876)
金融(42876)
(42475)
学报(33209)
管理(31179)
(29639)
科学(29341)
大学(25448)
学学(24101)
财经(20528)
农业(18224)
教育(17866)
(17358)
技术(16155)
经济研究(15501)
业经(13747)
理论(12987)
问题(11918)
实践(11786)
财会(11786)
(11786)
图书(10782)
会计(10429)
(10043)
(9811)
技术经济(9320)
共检索到339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郭凯  高新宇  
本文通过将金融脆弱性、不完全信息以及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的关系纳入到一个统一的逻辑思维框架体系内,揭示了金融风险理论的创始与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一条从“宏观假说”转向寻求“微观基础”、从“静态”转向“动态”的演变路径来进行的。在阐释四者之间内在的逻辑机理的同时,还指出制度金融风险理论与主流金融风险理论必将融和,从而表明转轨经济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必然成为金融风险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后者将在解释前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创新与发展的新机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欧阳红兵  叶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国松  
在经济制度变迁中 ,中国选择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控制政策。金融控制政策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 ,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支持 ,也加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脆弱性。实施国有产权股份制改革 ,建立合理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脆弱性问题的根本之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伟彬  
近年来 ,新兴市场金融危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交织 ,因此汇率政策和金融脆弱性的关系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研究的焦点。对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汇率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绍祥  
对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是现代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并由此产生了金融学的一系列革命。现代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其分析对象是风险资产和个体的投资行为,一种资产具有风险是因为其收益是不确定的。在股票市场上,金融资产价值的这种不确定性由于系统本身的随机周期性波动和信息的高度不完全和非对称又表现得尤为充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长有  
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金融契约模型。分析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况下银行不同的贷款策略及银行企业的收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文彬  
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阐述了金融风险的经济学逻辑 ,并说明了金融风险与制度变迁是如何相互推进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军  王敏  
资产负债表分析法(Balance Sheet Approach)是IMF开发并致力推广的宏观审慎分析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首次尝试将该方法运用于我国的区域金融风险分析。通过建立包括公共部门、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大中型企业、私人及小型企业在内的六部门资产负债表头寸矩阵,全面考察了2005年至2009年被考察区域的宏观经济金融各部门在期限错配、清偿力和资本结构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并指出地方法人银行的期限错配、金融部门债权过于集中及大中型企业杠杆率提高等问题可能加剧区域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本文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气候风险对农户金融脆弱性的影响,以及县域金融服务在缓解气候风险冲击中的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风险显著增加了农户金融脆弱性,提升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及其多样性有助于缓释气候风险对农户的负面冲击;(2)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有助于农户增加非农收入占比与金融资产比重,以应对气候风险的负面冲击;(3)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风险仅对低收入农户的金融脆弱性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于中、高收入组,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对气候风险的缓释作用在低收入农户中更大,相较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增加保险类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更有利于降低农户金融脆弱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南南  
风险价值度量方法是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测度风险价值的关键在于确定金融资产价格或收益率的概率分布。然而,一些特殊风险的特征显示分布函数难以估计。文章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假设,对金融资产的风险价值上界与下界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风险价值由决策者所掌握的信息所决定;无论是不完全信息下的风险价值上界还是下界,都与完全信息下的风险价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以风险价值上界与下界的均值作为最终的估计值可以缩小偏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东平  欧阳红兵  
不完全信息与银行信贷风险●石东平欧阳红兵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银行体系由于改革滞后成了经济生活中主要的风险承担者,银行体系的风险又集中于信贷风险。据统计,我国国有银行系统不良信贷资产到1996年底已超过1万亿元,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0%以上,我国四大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安实  周艳丽  赵泽斌  
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使风险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是风险企业融资策略的关键。而合理的报酬率制定方案,既能很好地吸引投资者,又能有效地排除模仿企业。本文结合风险企业产品周期特点,指出风险企业至少要进行三阶段融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各融资方式的效用函数解得价值函数,求出最佳融资结构,深入研究风险企业资本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方法对报酬率进行三次确定,以配合最佳融资结构的实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本文对日见流行而又很模糊的一个概念———“金融脆弱性”展开研究。金融脆弱性 ,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 ,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来自于借款人的高负债经营和银行不恰当的评估方法的合力。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及波动性的联动效应。信息不对称对两个市场上的脆弱性起着根源性作用。金融工具发行单位的清偿力是衡量金融脆弱性程度最直接指标。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膨胀发展 ,金融脆弱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种自增强的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珏  范静  曹健  
本文利用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16个试点县(市)、71个乡镇、420位信贷员的调查数据,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下农地产权制度优化的视角,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事前风险补偿及事后风险缓释对农地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假说。拟合路径表明,农地产权制度优化通过贷款契约效力与农地流转契约效力的改善提升了风险补偿能力,进而可有效控制农地金融风险。借款人还款意愿及能力是农地金融风险补偿的主要来源,第三方风险补偿能力相对薄弱,是制度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