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9)
2023(8323)
2022(6833)
2021(6369)
2020(5235)
2019(11702)
2018(11004)
2017(21655)
2016(10850)
2015(12037)
2014(11655)
2013(11371)
2012(10317)
2011(9065)
2010(9374)
2009(9165)
2008(7645)
2007(6659)
2006(5834)
2005(5336)
作者
(28390)
(23631)
(23439)
(22340)
(14968)
(11403)
(10885)
(9106)
(8912)
(8339)
(8117)
(8008)
(7319)
(7291)
(7286)
(7206)
(6949)
(6869)
(6820)
(6749)
(5809)
(5740)
(5445)
(5430)
(5363)
(5293)
(5177)
(5084)
(4674)
(4668)
学科
(42955)
经济(42903)
(34046)
管理(30107)
(27570)
企业(27570)
(25947)
金融(25946)
(22823)
银行(22816)
(22123)
中国(19188)
方法(17232)
数学(15148)
数学方法(15014)
(13693)
(13491)
地方(12837)
(11379)
中国金融(11078)
业经(10834)
农业(10100)
(8886)
财务(8865)
财务管理(8852)
(8846)
贸易(8836)
(8597)
企业财务(8524)
(7120)
机构
学院(146656)
大学(144433)
(66450)
经济(65279)
管理(57072)
理学(49575)
理学院(49081)
管理学(48342)
管理学院(48094)
研究(47030)
中国(45135)
(32083)
(28463)
财经(26130)
中心(25569)
科学(25313)
(23815)
经济学(22250)
(21866)
(21793)
(21508)
银行(20788)
(20692)
经济学院(20329)
(20066)
财经大学(19857)
研究所(19776)
金融(19710)
(19555)
(18393)
基金
项目(101527)
科学(81874)
研究(77228)
基金(75972)
(65800)
国家(64807)
科学基金(56536)
社会(52376)
社会科(49859)
社会科学(49847)
基金项目(40380)
(39026)
教育(34893)
自然(34207)
自然科(33470)
自然科学(33463)
自然科学基金(32879)
(32225)
编号(30733)
资助(29632)
成果(24210)
(23109)
(22810)
(22783)
重点(22775)
国家社会(22713)
创新(21213)
教育部(20777)
课题(20553)
人文(20539)
期刊
(70697)
经济(70697)
研究(46778)
(35489)
金融(35489)
中国(27273)
(23835)
(20499)
管理(20434)
学报(19010)
科学(18820)
大学(15503)
学学(14851)
教育(13140)
财经(13006)
经济研究(12356)
农业(12290)
业经(12074)
(11163)
技术(10347)
问题(8599)
商业(7902)
理论(7514)
实践(6760)
(6760)
(6711)
国际(6580)
世界(6507)
现代(6374)
技术经济(6324)
共检索到222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阿丽娅  王汀汀  韩复龄  
随着扩内需改革的深化和消费环境的改善,关于家庭消费升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助于缓解家庭信贷约束从而促进消费,这种作用受家庭内部金融能力的影响,并表现出地区差异。本文分析了居民金融能力对家庭分类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居民金融能力对家庭总消费,尤其是其中的质量型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就居民金融能力作用于质量型消费的程度而言,城镇地区明显大于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大于东、中部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信贷约束后家庭的正规负债、财富以及社会资本中的亲缘关系能够解释金融能力对总消费和质量型消费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雨  彭嫦燕  秦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地区银行发展对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研究发现,地区银行发展有利于缓解家庭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并提高家庭正规信贷占信贷总额的比重。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银行发展对不同收入(资产)水平家庭信贷约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地区银行发展对低收入(资产)家庭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较小,对高收入(资产)家庭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较大。此外,地区银行发展对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也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对农村家庭作用较小,对城市家庭作用较大。这说明,地区银行发展虽然从总体上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凯  刘刚  
[期刊] 预测  [作者] 黄安仲  胡楚阳  
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受到金融约束,只能依赖内源融资。关系信贷理论表明,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银行建立密切关系而缓解金融约束。本文以江苏省为例,研究关系信贷能否缓解中小企业的金融约束。研究表明,关系信贷能缓解中小企业的金融约束,但是缓解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锟   胡玥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是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重点,然而现阶段居民消费不足已成为国内大循环中的一大堵点。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 2018年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需求型信贷约束比供给型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相比于私人信贷约束,机构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信贷约束对家庭各类消费都有抑制作用,其中享乐型消费受到的影响最大。机制分析表明,信贷约束通过影响家庭非工资收入和主观贫困等抑制家庭消费。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地区家庭的消费支出受到信贷约束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制定差异化信贷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倩  尹志超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主要运用Heckman两步法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为了克服信贷约束的内生性对估计结果产生的影响,引入工具变量进行两阶段估计。实证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信贷约束阻碍了家庭消费,使家庭的实际消费低于理论上的最优消费。家庭总资产、总收入、家庭规模、学历、房产数量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厌恶对家庭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那些总资产规模小、老年抚养比高、户主收入低、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状况一般的家庭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显著提高。因此,改善金融环境和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是促进家庭消费的重要措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双  赵朋飞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金融知识对家庭、个人创业及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能够正确计算存款利率和正确识别股票与基金风险等金融知识可以增加家庭与个人创业的概率。为了考察金融知识水平影响家庭与个人创业的间接机制,本文从家庭正规信贷约束角度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受访者金融知识水平对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状况具有显著影响,金融知识越丰富的受访者其家庭遭受正规信贷约束的可能性越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茂清  王雁飞  
传统金融模式无法根治信息不对称,因此不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金融成为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本文基于信息生产能力视角对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理论分析,修正了经典S-W模型的“技术给定”假设,认为金融机构具备信息生产能力、能够区别不同风险水平的借款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金融机构信息生产能力越强,其最优贷款利率越高、预期收益越高。随后,将数字金融因素纳入修正的S-W模型,进一步证明了金融机构在使用数字金融技术后,贷款供给量会随着最优贷款利率的提高而增加,从而缓解因逆向选择而导致的小微企业信贷配给问题。本研究为数字金融的普惠机制和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提供了一个解释,并深化了信贷配给理论的认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武元  程章继  蔡庆丰  
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教育公平不仅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预期教育回报率、改变家庭教育偏好、放松家庭资源约束等渠道,提升家庭教育期望,推动教育公平。利用2014—2018年共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及机制,发现三个特点: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分指标都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期望,但数字化程度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性别歧视、城乡差异、收入分层、家庭教育背景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等"非自致性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三是对于低社会资本、低文化资本、低外界信任、低智力水平以及不使用互联网的弱势群体,数字普惠金融未能体现教育公平效应。未来,应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与针对性,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帮扶,提升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普惠性;凸显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缩小禀赋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建国  
采用多元多值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依据湖南省50个县(市、区)1059个农户样本数据,考察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农户信贷约束的缓解效应。结果显示: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金融能够缓解供给型与需求型农户信贷约束,缓解效应随着农户收入增长、金融发展和农户社会资本提升而减弱,机制检验证实了信息对称、信用等级、交易成本、抵押替代在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鉴于此,需要在创新模式、优化环境以及加强引导上着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栋梁  王聪  邱黎源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信贷约束强度对农户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方法缓解信贷约束的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减少其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不利于优化农户的消费结构,而减弱农户的信贷约束强度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通过考察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调节作用发现,信贷约束对低收入群体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即仅在低收入家庭和农业收入家庭的分样本中,信贷约束会显著降低农户的消费总量、生产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因此,在贸易摩擦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刺激农户提升消费总量和优化消费结构,尤其是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后续政策应着力改善农户的信贷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丹  张兵  
本文采用Heckman两步法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当前农户所拥有的不同的社会资本是否能够缓解信贷约束,提高信贷可得性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社会资本中以血缘为基础的强关系减少,而以朋友为主的弱关系增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的信贷约束,但这种以弱关系为主的社会资本是需要农户投入资金进行维持的,并不完全是穷人的社会资本。此外,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商经营的农户以及人情支出越多的农户更可能发生融资行为;户主是男性以及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越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修磊  
本文从地位寻求角度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CFPS微观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炫耀性消费对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且家庭的社会地位等级越高,攀比动机越强烈。(2)收入不平等显著降低了中、低地位等级的家庭的消费。(3)地位寻求拉动的主要是地位性消费,而收入差距扩大则主要抑制了非地位性消费。(4)收入差距扩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与信贷约束有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宋鹏  黄倩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信贷约束对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我们将风险资产从狭义到广义分为四个层次,同时从正规信贷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考察信贷约束,并用Probit模型估计出家庭受信贷约束的概率,以此来度量信贷约束。为了克服信贷约束的内生性,本文选取社区到市中心的距离作为工具变量,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两阶段估计,发现信贷约束会阻碍家庭风险资产参与,并降低家庭将财富配置于风险资产的比例。因此,信贷约束是阻碍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重要因素。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忠新  
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存在担保资源不足、社会服务不到位、银行创新担保方式能力不够等缺陷,无法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缓解农村信贷约束,应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信贷担保创新的激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