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3)
2023(15201)
2022(12791)
2021(11715)
2020(9784)
2019(22574)
2018(21874)
2017(41486)
2016(22313)
2015(25373)
2014(25447)
2013(25483)
2012(24339)
2011(22437)
2010(22754)
2009(21541)
2008(21017)
2007(18841)
2006(16770)
2005(15714)
作者
(66116)
(55074)
(55008)
(52376)
(35286)
(26600)
(25206)
(21428)
(21167)
(19659)
(18911)
(18620)
(17778)
(17456)
(17344)
(17338)
(16264)
(16248)
(15961)
(15923)
(13958)
(13541)
(13357)
(12664)
(12520)
(12454)
(12228)
(12146)
(11225)
(11107)
学科
(106068)
经济(105969)
(58291)
管理(57802)
(44756)
企业(44756)
方法(41292)
中国(37211)
数学(36062)
数学方法(35750)
(28761)
(28593)
金融(28591)
地方(28506)
(27248)
银行(27219)
(26412)
(24285)
业经(22620)
(21411)
贸易(21391)
(21237)
(20894)
(20738)
农业(19716)
环境(15879)
地方经济(15311)
(15234)
(15078)
理论(15048)
机构
大学(328777)
学院(328379)
(146336)
经济(143412)
研究(122381)
管理(119088)
理学(100980)
理学院(99685)
中国(99148)
管理学(98110)
管理学院(97467)
科学(72603)
(71511)
(66554)
(63176)
研究所(57206)
中心(56316)
(56189)
财经(52304)
(49988)
(47440)
经济学(47228)
北京(46226)
业大(45309)
(44958)
师范(44545)
农业(44052)
(43467)
经济学院(42580)
(40453)
基金
项目(209885)
科学(165232)
研究(155611)
基金(152147)
(132376)
国家(131274)
科学基金(111064)
社会(100257)
社会科(95161)
社会科学(95136)
(80898)
基金项目(79267)
教育(70396)
(68574)
自然(68405)
自然科(66810)
自然科学(66789)
自然科学基金(65599)
资助(62993)
编号(62587)
成果(51944)
(51283)
重点(48462)
(47411)
课题(44361)
(43669)
国家社会(42270)
发展(41827)
(41159)
创新(41023)
期刊
(166058)
经济(166058)
研究(104468)
中国(70607)
(52379)
(50196)
学报(50131)
科学(47160)
(45083)
金融(45083)
管理(43467)
大学(37589)
教育(35721)
学学(35257)
农业(35198)
经济研究(27655)
技术(27393)
财经(26654)
业经(25953)
(23118)
问题(22130)
(19658)
(19463)
国际(17740)
世界(17418)
技术经济(16739)
理论(15475)
统计(15422)
商业(15156)
图书(14905)
共检索到51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钊  王舒健  
作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具有更大的集中度,更容易出现聚集现象。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明显和严重的差异。金融要素在具有地理优势、经济发展快速、政府政策倾斜的东部地区不断聚集,金融聚集使得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的过度金融发展可能导致地区经济过热,诱发金融风险,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作为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优惠、支持、鼓励政策的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聚集,促进金融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期发展和金融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玥  王如渊  
本文在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1996、2000和2003年三个时段上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呈平稳上升是因为金融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同提高;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整体下降是因为经济的相对落后、金融资源的贫乏以及货币政策的滞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琦  王维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互联网金融内容构成的角度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测度的评价体系,选择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二线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客观赋权的熵权法,对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进行测度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各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差异较大。各城市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分数高,中部、西部分数低的特征,此种发展规律与我国地区经济空间分布上的差异相吻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星  
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从金融聚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演化过程。金融聚集理论作为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融合于多学科体系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如在战略步骤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刚  李翔飞  
产业聚集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向更加聚集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区域物流的顺畅流通。基于此,对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概述产业聚集区域物流发展,分析产业聚集区域化发展对物流发展的影响,从物流供应、物流仓储、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对物流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最后探讨如何更有效地促进产业聚集的区域物流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冠凤  
本文主要阐述金融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从实证角度证明通过金融功能的深化及FDI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如果某地区FDI溢出程度高,金融集聚特征明显,则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快。基于对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聚集、FDI技术溢出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变动和区域经济差距变动趋势之间存在着一致性,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集聚、FDI技术外溢、承接国际投资转移具有很强的正相关。金融集聚、投资规模、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花  李全喜  孙磐石  
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状况、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场势模型,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区域物流因子、物流"势"、物流"位"、物流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区域物流的发展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运用以前研究的基本数据和相关结果,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31个省区的金融竞争力进行聚类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各省区分为七大梯队,利用城市流模型,为每个梯队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备选城市,从而为优化整合金融资源和提高我国整体金融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施晟  卫龙宝  伍骏骞  
在国内外农业发展阶段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细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以调整农作物经营品种、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特征;(2)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以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作物品质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特征;(3)现代农业全面实现阶段,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农业、扶持农村非农产业、引导农村和谐发展为特征。此外,通过构建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对我国各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评估,利用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大类,并提出区域分异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延玲  
文章在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计算了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和系统协调指数,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中国区域竞争力分类研究,将全国30个省区市划分为五大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金玲  
文章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建立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等方法对江苏13个地区金融发展及其差异情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江苏区域金融具备"数量型"发展特征,转变金融增长方式,提高金融效率是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彦彬  
在国内外普遍关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约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利用聚类分析法把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分为4类,根据其展现出的规律性和总体状况,对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约束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积极培育普惠金融发展增长极,金融机构应以普惠金融新理念取代传统观念,客户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为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彦彬  
在国内外普遍关注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约束,迫切需要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利用聚类分析法把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分为4类,根据其展现出的规律性和总体状况,对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约束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应积极培育普惠金融发展增长极,金融机构应以普惠金融新理念取代传统观念,客户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为河南省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爱珍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发展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区域金融集聚发展政策,以借助金融市场的各项功能服务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我国范围内,金融集聚提升了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体现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上;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由于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呈现积极影响,但西部地区结果不显著。因此,我国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在区域间开展分层次金融体系建设,依托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金融集聚建设,从改善资源配置的角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祚军  关伟  
本文在梳理前期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论文研究中通过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依存关系的基础上,考察我国省际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贡献差异、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差异和区域资本形成中金融要素的贡献差异、区域经济对金融政策的敏感度差异等指标,综合运用平行数据模型(PANEL—DATA)进行分析,以此作为聚类要素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拟合确定31个样本省区的金融调控区域类别动态划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