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74)
2023(21691)
2022(18388)
2021(17094)
2020(14633)
2019(33242)
2018(32948)
2017(62228)
2016(33663)
2015(37083)
2014(36267)
2013(35644)
2012(32220)
2011(28855)
2010(28879)
2009(26929)
2008(26146)
2007(22980)
2006(20210)
2005(17821)
作者
(95480)
(79323)
(78711)
(74864)
(50199)
(37992)
(35845)
(30950)
(30258)
(28112)
(26882)
(26839)
(25226)
(25160)
(24580)
(24466)
(23520)
(23474)
(22810)
(22625)
(19730)
(19361)
(19360)
(18180)
(17854)
(17710)
(17620)
(17578)
(15925)
(15632)
学科
(130103)
经济(129945)
(110451)
管理(104648)
(97450)
企业(97450)
方法(58919)
数学(48495)
数学方法(47816)
(39934)
(38905)
中国(37861)
业经(37625)
(29695)
(29389)
金融(29387)
(28596)
银行(28527)
(27430)
(27412)
财务(27352)
财务管理(27306)
农业(27153)
企业财务(25929)
地方(25908)
(25509)
理论(25064)
技术(24654)
(23099)
贸易(23082)
机构
学院(460410)
大学(459028)
(183684)
管理(183004)
经济(179815)
理学(157311)
理学院(155640)
管理学(152785)
研究(152229)
管理学院(151946)
中国(120970)
(97889)
科学(94936)
(87580)
(81156)
(75947)
业大(71546)
中心(71431)
研究所(69042)
财经(68983)
(68884)
农业(63546)
(62860)
北京(61504)
(57589)
师范(56867)
(55528)
(55246)
经济学(54958)
财经大学(51220)
基金
项目(314017)
科学(246324)
基金(227271)
研究(226234)
(199800)
国家(198070)
科学基金(170516)
社会(142312)
社会科(134974)
社会科学(134939)
(123905)
基金项目(120251)
自然(112336)
自然科(109713)
自然科学(109677)
自然科学基金(107723)
教育(104021)
(103620)
资助(93210)
编号(91066)
成果(72742)
重点(70593)
(68140)
(67905)
(66764)
创新(63211)
课题(62911)
科研(60280)
国家社会(58925)
大学(58648)
期刊
(201778)
经济(201778)
研究(133910)
中国(92481)
学报(75524)
(73788)
管理(72647)
(70516)
科学(67882)
大学(57694)
学学(54478)
教育(50402)
(49934)
金融(49934)
农业(49781)
技术(43140)
业经(34489)
财经(33760)
经济研究(31737)
(29137)
(28424)
问题(25599)
技术经济(23515)
科技(23195)
(22498)
图书(21511)
理论(21169)
现代(21041)
统计(20648)
商业(20492)
共检索到688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肖妮  林天爱  
金融改革与企业创新之间联系紧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否能促进企业向高端技术迈进?此次自下而上的全方位试点工作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又具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试点工作的金融制度还应怎样优化设计安排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对此,基于这些问题,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采集2010—2019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评估十二个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效果,研究与讨论金融体制改革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促进企业创新,显著提高试验区城市的企业创新综合指数;(2)金融体系越发达的试验区促进企业创新的程度越大,金融体系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个途径正面影响企业创新;(3)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能有效降低风险,增强企业创新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文章以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创新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可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爱真  苏治  付红妍  
本文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程度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效率抑制了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都能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在金融支持产业升级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下,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金融发展达到某一水平时,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产业升级。可见,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对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戴艳娟  沈伟鹏  谭伟杰  
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而大数据的发展又会推动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用数字技术专利来衡量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2007—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了试验区内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控制宏观经济因素及其他政策干扰、替换被解释变量、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试验区内企业产生了显著的信息改善效应、治理改进效应和资源获取效应,从而有效促进了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强企业、非衰退期企业、与ICT关联度较高行业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作用较大。各地区应积极推动大数据发展,并充分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与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数字技术进步推动大数据发展、以大数据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康奇  李锦然  
本文基于2007~2016年的15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和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城市房地产投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总体上阻碍了城市技术创新。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缓解房地产投资对城市创新的抑制效应;在引入空间因素之后,本文还发现城市房地产投资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会抑制周边城市技术创新。因此,地方政府应合理控制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政策沟通,协同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破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障碍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取2005~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金融改革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检验显示,金融改革对制度环境较差和融资约束较高的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民营企业创新,从而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鉴于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陆正华  钟伟  史欣向  
首先,根据文化资本的构成选取间接测量指标,利用2002—201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文化资本量(包括有形文化资本量和无形文化资本量)进行了评估测算;然后,运用随机前沿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了文化资本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平均企业研发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有形文化资本和无形文化资本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控制变量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自然资源消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戴艳娟   沈伟鹏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税费优惠和管理服务完善等跨境电商改革不仅能够激励外贸增长,还会对出口企业产生成本降低效应、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和内部治理优化效应等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出口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出口企业2007—2020年的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跨境电商改革)显著促进了试验区出口企业的数字技术发明专利增长,跨境电商改革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技术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内部控制质量等路径促进出口企业的数字技术创新,跨境电商改革对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地区人力资源丰富、ESG表现较差、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出口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作用。应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跨境电商改革,并充分发挥制度型开放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激励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亚茹  于津平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外贸业态,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跨境电商改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电商改革显著增加了试验区内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增加企业利润,促进技术溢出和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得以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跨境电商改革主要提高了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政府资源配置能力强的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跨境电商改革扩大了创新主体范围,在规模较小和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创新激励作用。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综合试验区的空间效应,发现试验区内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的增加来自于自身的净增长,对周边城市的创新存量资源不存在虹吸效应。本研究为更高效地发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创新功能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传明   陈梁   魏晓敏  
数据要素高效集聚对于改善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劳动力资源配置、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三方面剖析数据要素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集聚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且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数字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样本组。数据要素集聚通过缓解劳动资源错配、提升研发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等路径对科技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数据要素集聚存在向邻近地区正向溢出的现象,从而提升了周边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因此,为了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应积极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梯度式扩容,推进数据要素开放与大数据融合应用,以更好地释放数据要素集聚的红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杨思华  
采用2011—2019年北京、天津各16个区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GMM模型,探究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地区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总体上京津冀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天津和北京的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正向作用较河北更为显著;尽管北京的金融业集聚程度远高于天津,但其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效应却明显弱于天津。从京津冀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储备、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科技支出、研发经费投入、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科技创新均存在积极作用,对外开放水平和房价水平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不明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黄远标  沈亦凡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对当地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就金融改革政策是否有助于纠正金融资源错配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有效缓解了当地企业的融资约束,而且这种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第二,传导机制检验显示,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银行贷款期限、延长企业商业信用期限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等途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第三,试验区设立可以改善传统金融存在的属性错配和阶段错配的问题。第四,试验区设立对高市场化、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应进一步提升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实施的深度和宽度,并做好改革经验的总结和复制推广;金融改革措施应与试点地区发展特征相匹配,以提高改革措施的政策成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慧慧  张云  荆睿  
在我国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传统金融受限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难以对中小企业及个体从业者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足够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则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改善了中小企业及个体从业者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从而推动了整个区域的创新水平。利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力。通过进一步的机制探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改善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的融资环境以及对传统金融形成有效补充从而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此外,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果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同时在二、三级城市的影响效果强于一级城市和四级及以下城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丹   任晓刚   谢贤君  
本文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准自然试验,实证检验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机制、异质性与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作用十分显著。大数据发展带来更高的信息传递效应,增加研发合作;也带来更低的融资约束效应,增加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同时带来更高的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促进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和数据要素集聚,进而促进创新生态优化,从而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提升效应表现显著,在衰退期表现不显著;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效应在创新生态优化程度较高区受到创新政策的强化作用相对较强,而在创新生态优化程度较低区其提升效应受到创新政策的强化作用相对较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