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0)
- 2023(10833)
- 2022(8980)
- 2021(8125)
- 2020(6775)
- 2019(15115)
- 2018(14718)
- 2017(27454)
- 2016(14118)
- 2015(15263)
- 2014(14482)
- 2013(13870)
- 2012(12297)
- 2011(11305)
- 2010(11627)
- 2009(11155)
- 2008(10101)
- 2007(8803)
- 2006(8218)
- 2005(7298)
- 学科
- 济(55489)
- 经济(55427)
- 管理(43156)
- 业(42454)
- 企(37288)
- 企业(37288)
- 中国(26531)
- 融(25944)
- 金融(25943)
- 银(23486)
- 银行(23472)
- 行(22845)
- 方法(18388)
- 地方(17259)
- 制(16858)
- 财(16019)
- 技术(15943)
- 数学(15674)
- 数学方法(15491)
- 业经(14587)
- 农(14138)
- 技术管理(11968)
- 中国金融(11136)
- 体(11060)
- 理论(10416)
- 农业(9814)
- 体制(9442)
- 务(9384)
- 财务(9361)
- 财务管理(9347)
- 机构
- 学院(186382)
- 大学(184300)
- 济(81894)
- 经济(80021)
- 管理(71952)
- 研究(65681)
- 理学(61466)
- 理学院(60783)
- 管理学(59861)
- 管理学院(59483)
- 中国(55506)
- 财(39826)
- 京(38350)
- 科学(36992)
- 中心(31429)
- 所(31021)
- 财经(30675)
- 江(28499)
- 研究所(27930)
- 经(27910)
- 经济学(26373)
- 农(25880)
- 院(24645)
- 北京(24418)
- 范(24140)
- 师范(23941)
- 经济学院(23790)
- 业大(23585)
- 州(23308)
- 财经大学(23003)
- 基金
- 项目(126534)
- 科学(102101)
- 研究(94877)
- 基金(92443)
- 家(80129)
- 国家(79450)
- 科学基金(69977)
- 社会(63414)
- 社会科(60390)
- 社会科学(60375)
- 省(50605)
- 基金项目(49615)
- 自然(43274)
- 教育(42678)
- 自然科(42342)
- 自然科学(42333)
- 划(41980)
- 自然科学基金(41570)
- 编号(36508)
- 资助(35318)
- 创(32947)
- 创新(29863)
- 发(28933)
- 重点(28760)
- 成果(28469)
- 国家社会(27227)
- 部(27167)
- 课题(26552)
- 制(25368)
- 教育部(23909)
共检索到294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晓婷 孙久文 丁杰
基于中国263个地级市2005—202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估计方法,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与创新型城市双试点建设的逐步开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双试点政策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净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通过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一定的渠道效应,进一步分析得出,双试点建设比其中任一政策的单试点都更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双试点对东部地区城市、初始创新基础水平低的城市的创新水平提升效应更加显著。据此建议,为进一步优化政策效果,应强化创新相关政策间的协同联动,适时展开政策成效的科学评价及试点验收工作,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结合城市差异性合理进行政策布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文章以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创新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可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创新水平。
关键词:
金融改革 区域创新 双重差分法 异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信祥 郭琪
伴随辽东半岛、渤海西南部、山东半岛等11个海洋经济区的设立,以及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省海洋经济示范区战略规划的提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迎来了海上贸易、海洋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从先行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看,无论是海洋产业创立起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贸易融资便利化、海洋经济风险缓释以及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等,都离不开金融资金的可持续注入与支持。在此,我们提出"蓝色金融"的概念,是指为海洋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斌 陈晓红 王小丁
创新能力是衡量创新型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本文首先对创新型城市群及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创新型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在比较各种评价方法适应性的基础上,选用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创新能力已进入较强行列。其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科研基础较好;产业创新能力刚刚由一般转入较强,产业创新成效比较显著;创新环境和综合经济效益能力仍处于一般水平,但创新环境有向较强转变的趋势。最后,结合实证结果和长株潭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有效提升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崔远见
论文对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主要内容和进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自贸区开展金融改革创新的战略意义,并结合自贸区发展的最新动态,对自贸区未来改革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运舒 骆正清
本文在充分剖析"新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选择原则,并对实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为国家和地区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温涛
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此,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目标定位与基本原则,并由此进行相关制度设计,旨在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理论支持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服务创新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绿色金融,依靠金融力量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是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政策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浙江、广东、贵州、江西、新疆五省份部分地区设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迈入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区
关键词:
试验区建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修华 刘锦华 赵亚雄
研究目标: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政策的影响成效。研究方法:基于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季度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试验区的整体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且存在约束效应大于激励效应的现象,说明企业仍未形成超过遵循制度成本的"补偿性收益"。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提升了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治污成本,挤出了其研发支出,从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而对于绿色企业,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则明显增加了绿色企业的商业信用和研发支出,促进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国有、大规模企业的影响效应更强,并呈现出显著的上市年龄异质性。研究创新:从微观企业视角论证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效应及其在污染企业和绿色企业之间的效应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价值:为深化创新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以2015年分批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从空间溢出效应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加速知识与信息技术跨区转移、流动以及扩散,培育创新增长极,对相邻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区域产生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3)从中介效应看,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4)从异质性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填补区域间“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家祥 崔丽娟
在我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大背景下,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关键环节的农地制度创新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试验区土地制度创新理论的热点,阐述了此方面研究的特点,取得成果的意义及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宁 张志超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基于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在区分不同动机创新行为后发现,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促进了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但对实质性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作用主要集中在非重污染行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就影响机制而言,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应完善绿色项目评估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润梅
建设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针对当前绿色金融服务资源缺乏、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的动力不足、金融系统促进绿色发展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型"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尽快培育壮大绿色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制定促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平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推动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
新区建设 赤道原则 绿色信贷 资源配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思敏
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加快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粤港澳融合发展、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作出明确部署,提出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可以预见,随着《总体方案》的实施,广东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将更加完善,金融机构与境外同业的业务合作将更加紧密,企业跨境经营和投融资将更加便利,个人跨境金融服务将更加丰富和便捷。近期,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在于:建立自贸试验区金融和经济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跨境双向投融资取得实效,实施支付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朝阳
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批准并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强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新一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