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9)
- 2023(9234)
- 2022(7527)
- 2021(7030)
- 2020(5751)
- 2019(13081)
- 2018(12330)
- 2017(23620)
- 2016(12152)
- 2015(12882)
- 2014(12670)
- 2013(12437)
- 2012(11434)
- 2011(10165)
- 2010(10470)
- 2009(10016)
- 2008(8837)
- 2007(8075)
- 2006(6855)
- 2005(6318)
- 学科
- 济(45965)
- 经济(45925)
- 业(43596)
- 管理(39177)
- 企(38143)
- 企业(38143)
- 融(25996)
- 金融(25996)
- 银(23216)
- 银行(23193)
- 行(22535)
- 中国(20533)
- 方法(19544)
- 数学(16931)
- 数学方法(16799)
- 技术(15911)
- 财(15854)
- 制(13792)
- 业经(12097)
- 技术管理(11934)
- 农(11697)
- 地方(11633)
- 务(11256)
- 财务(11239)
- 中国金融(11228)
- 财务管理(11223)
- 企业财务(10931)
- 学(10171)
- 产业(9210)
- 体(9149)
- 机构
- 学院(167835)
- 大学(166663)
- 济(72052)
- 经济(70648)
- 管理(64229)
- 研究(57316)
- 理学(55808)
- 理学院(55127)
- 管理学(54298)
- 管理学院(53954)
- 中国(49905)
- 财(34783)
- 科学(34635)
- 京(34151)
- 所(28425)
- 中心(28224)
- 财经(28083)
- 农(26566)
- 研究所(26126)
- 经(25597)
- 江(24814)
- 经济学(23847)
- 业大(23513)
- 经济学院(21628)
- 财经大学(21337)
- 北京(21161)
- 院(20959)
- 农业(20740)
- 州(20556)
- 融(20518)
- 基金
- 项目(116943)
- 科学(94516)
- 基金(87129)
- 研究(83821)
- 家(76768)
- 国家(76134)
- 科学基金(66331)
- 社会(55505)
- 社会科(53015)
- 社会科学(53005)
- 省(46576)
- 基金项目(46500)
- 自然(43242)
- 自然科(42382)
- 自然科学(42373)
- 自然科学基金(41703)
- 划(39009)
- 教育(37952)
- 资助(34284)
- 创(31163)
- 编号(31026)
- 创新(28189)
- 重点(27248)
- 发(25720)
- 部(25637)
- 成果(24483)
- 国家社会(23700)
- 业(22668)
- 性(22644)
- 课题(22501)
共检索到250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金融结构的不断演变,使得流动性的内涵和创造形式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下,具有较强市场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被纳入到广义流动性的范畴。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这是一种广义的、内生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扩张,导致整个社会可贷资金总量快速增加,流动性创造形式的变化影响到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一国政策当局应该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关键词:
金融结构 流动性 流动性创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金梅 张军
阐述了抵押品创造金融流动性的过程,分析出源头抵押品规模的下降及扩展抵押次数的下降是雷曼破产后金融流动性大幅萎缩的原因,将抵押品市场与全球主要央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相联系,分析其利弊,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抵押品 信用创造 流动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王丽梅 彭俞超
持有流动性相对较差的资产而借入流动性较强的负债,被称作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也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体现。金融科技发展从多个角度重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基于我国2010—2018年136家商业银行的年报文本信息,本文构建了产品、渠道、技术和应用四个维度的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显著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但主要降低了负债端的流动性,对资产端的流动性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对于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抑制不仅没有削弱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反而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明晰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流动性创造 实体经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邵之晗 赵胜民 屠堃泰
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对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运用2011—2020年我国200家银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竞争会恶化银行负债质量,通过存贷协同效应抑制其流动性创造功能。在结构上,数字金融竞争压力会促使银行将传统存贷业务向同业和表外业务转移,加剧流动性创造分化。第二,在商业模式上,数字金融的“挤出效应”会抑制银行网点扩张,“创新效应”会促进手机银行发展,二者共同推进银行向数字化经营转型。在空间上,数字金融会促进银行分支机构布局调整,增加其对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金融供给。第三,“创新效应”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创新质量。银行的创新数量越多(广度)、技术更新越快(深度),“创新效应”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越强。从长期来看,高质量创新有助于抵消数字金融冲击的负向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学峰 杨盼盼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基于此,本文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对银行发展金融科技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第一,整体而言,发展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效率,增强为实体经济输入流动性的能力。第二,在资产端,金融科技将协助银行弥补对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服务短板,扩张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负债端,金融科技赋能显著优化银行存款结构、降低付息成本,"补短板""降成本"促使金融更加普惠,流动性创造效率增强。第三,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而言,金融科技加剧了银行业的马太效应,即金融科技扩张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资产、优化其负债结构,使其流动性创造效率得到提高,但却对城商行、农商行的小微信贷资产、负债结构和付息成本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流动性创造效率下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崎
影子银行是一种行使传统银行功能,但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银行的融资方式。影子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这是一种广义的、内生于金融市场内部的流动性扩张,在过去几年导致整个社会可贷资金总量的快速增加。影子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一国政策当局应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所创造的流动性的管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关键词:
影子银行 流动性创造 非银行金融机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随着2009年7月经济金融数据公布,各方所观察到的经济运行方向恰如我们一直预期的那样:经济增长速度反弹迹象明显,同样明显的还有通货紧缩趋势。而令人担心的是信贷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回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谢疏影
选取2010-2019年中国98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就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通过分流银行存款及理财资金对银行盈利形成冲击,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会倒逼银行加大存贷期限错配来缓解盈利下降压力,从而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相对于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互联网金融对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力度更大。金融脱媒仅在P2P网络借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中承担着中介作用,但"第三方支付-金融脱媒-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传导渠道无效。银行业景气度提高会加剧互联网金融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银行流动性创造存在顺周期倾向。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何青青 陈艺璇 曹前进
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43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涵盖表外业务的测度指标时,国有控股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资产流动性创造分别为0.413、0.567和0.452。(2)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流动性创造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并主要由城市商业银行推动,表现出"金融脆弱挤出效应";两者关系显著依赖于风险水平,且风险水平越高的银行抵消"金融脆弱挤出效应"的能力越强。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银行的异质性实行差别资本监管,以充分发挥其流动性创造能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运才 马文娟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中银行与金融市场的关系.是我国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金融创新与债市结构性矛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债市结构性矛盾对债市异常波动的影响.并就如何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盛天翔 邰小芳 周耿 俞震
金融科技对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借助百度搜索指数构建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数,基于2011—2019年152家商业银行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效果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市场挤出效应,能够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第二,在银行资产端,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流动性创造;在银行负债端,金融科技通过市场挤出效应抑制流动性创造。第三,金融科技对东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相对于地方性银行,金融科技对全国性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结论对于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启示价值。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郭树华 郑宇轩 文伟扬
文章选取2002—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指标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自我稳定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视角对以上论点进行了评述。研究发现:(1)影子银行确实能够创造很高的流动性且作用于实体经济,在长期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纽带关系,但这种影响短期内可能存在较大波动,甚至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影子银行丰富市场融资渠道、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其内容的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率,有可能无限制放大系统性风险,引发金融危机,体现其双刃剑属性。(3)影子银行既弥补了银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水金 胡灵
使用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首次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基础上构建了2011—2020年173家商业银行微观数字金融指数,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金融冲击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市场竞争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呈现出“先市场挤出,后技术溢出”的“U”型影响,拐点出现在指数197时,对应时间是2015年,即数字金融冲击短期会恶化银行流动性创造,长期会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且表内与表外流动性创造影响效应一致。(2)数字金融发展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程度具有异质性,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西部地区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与东、中部地区银行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本文选取2010—2022年中国177家商业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抑制作用。相对于股份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国有银行与城农商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资管新规的实施有助于减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2)同业业务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主要通过降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渠道来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3)区分同业业务类型的渠道检验表明,相对于新兴同业业务渠道,传统同业业务渠道的中介效应占比更大,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更易通过传统同业业务渠道来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提升非银行金融机构影子贷款监管效率及防控流动性创造维度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崎
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危机多起因于金融市场,市场危机的核心是流动性的丧失。次贷危机突显了流动性对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市场流动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市场流动性不再仅仅是单个市场的流动性程度,更重要的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集体反应"导致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外部性效应,会影响到资金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发生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监管当局应该把握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关键词:
市场流动性 动态变化 金融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