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7)
- 2023(8255)
- 2022(6864)
- 2021(6437)
- 2020(5185)
- 2019(11950)
- 2018(11426)
- 2017(23005)
- 2016(12245)
- 2015(13295)
- 2014(13347)
- 2013(13133)
- 2012(12452)
- 2011(11221)
- 2010(11619)
- 2009(11125)
- 2008(10133)
- 2007(9108)
- 2006(8364)
- 2005(7798)
- 学科
- 济(50774)
- 经济(50733)
- 业(34850)
- 管理(33602)
- 企(27848)
- 企业(27848)
- 融(26528)
- 金融(26527)
- 银(24356)
- 银行(24348)
- 行(23657)
- 中国(21338)
- 方法(19802)
- 数学(18139)
- 数学方法(17946)
- 财(16764)
- 农(15507)
- 地方(15406)
- 制(14744)
- 贸(11720)
- 贸易(11707)
- 业经(11542)
- 易(11457)
- 中国金融(11281)
- 务(10622)
- 财务(10599)
- 财务管理(10583)
- 农业(10578)
- 企业财务(10155)
- 策(9106)
- 机构
- 学院(167814)
- 大学(164937)
- 济(77405)
- 经济(75800)
- 管理(62474)
- 研究(58243)
- 中国(53783)
- 理学(52650)
- 理学院(52084)
- 管理学(51337)
- 管理学院(51024)
- 财(39452)
- 京(33661)
- 科学(31312)
- 财经(30279)
- 中心(29543)
- 所(28659)
- 经(27385)
- 江(26164)
- 经济学(25552)
- 研究所(25466)
- 农(24435)
- 银(24386)
- 融(23843)
- 银行(23600)
- 金融(23445)
- 经济学院(23190)
- 财经大学(22533)
- 行(22117)
- 范(21764)
- 基金
- 项目(105537)
- 科学(83962)
- 研究(80803)
- 基金(77330)
- 家(65679)
- 国家(65128)
- 科学基金(56344)
- 社会(52852)
- 社会科(50453)
- 社会科学(50444)
- 省(40563)
- 基金项目(39826)
- 教育(36715)
- 自然(33928)
- 划(33908)
- 自然科(33147)
- 自然科学(33142)
- 资助(32960)
- 编号(32929)
- 自然科学基金(32579)
- 成果(27746)
- 发(24393)
- 部(24150)
- 重点(24109)
- 课题(23162)
- 国家社会(22164)
- 创(22135)
- 性(21763)
- 教育部(21263)
- 人文(20818)
共检索到269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友华 吴伟军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但是对于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原因应结合我国情况,转向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直接影响的金融结构差异的研究。在研究系列银行信贷资金配套的区域性特征时,要重视货币政策对银行、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和居民金融行为的影响。我国金融结构地区差异是产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根本原因,金融机构地区差异与货币政策间具有一定的效应关联。
关键词:
金融结构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振华 胡绪红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且各省存在一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文章认为,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VAR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书华 崔满红
作为货币政策体系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环节——货币政策的传导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基础上,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保费收入、股本融资以及银行信贷规模等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了区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重要影响。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发现保费收入、股本融资等区域金融结构间的变量差异在统一货币政策传导中存在着非对称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域效应。改善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效应,提高货币政策传达的效率,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方面完善区域间巨大的金融结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胡绪红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结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中部六省的金融发展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VAR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星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完善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会为包括商贸流通产业在内的宏观市场带来积极影响。流通领域范围的扩大会引发产业内部的规模效应,进而降低流通产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本文分析了新货币政策中,银行利率调整策略和货币供给总量调整措施对流通领域范围扩大的传导机制,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从实证研究的数据得出结论:新货币政策中的多个指标因素都会对流通领域范围的扩大产生推动作用,其中货币总供给量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余晶晶 韩阳阳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导致货币政策实施环境的变化金融科技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一是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资源的供给模式与需求特点,并能形成集群效应,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更为高效。一方面,金融科技采集大量数据并整合数字化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偏好需求等,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利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来拓展金融板块,从而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北京大学数字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远
当前我国经济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还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存在问题,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和改革上取得突破。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货币政策总体应保持审慎和稳健,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防止出现经济短期过快下行,但又不能过度放水,防止因货币供给过多而产生的加杠杆和资产泡沫风险,需要协调好稳增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舒潇 段文斌
本文从货币政策对产业经济影响非均质的假设出发,通过设计包含9个指标的产业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对中国证监会所分12类产业建立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结构异质产业的非均质影响。通过定义和研究货币政策组合传导机制,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于产业经济范围内,不同产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的异同是由商业周期中各产业金融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或抵消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华 梁恒
金融二元结构的存在是金融管制的必然结果,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为了研究非正规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利用改进的?值法估测出1994-2012年非正规金融的规模,结果显示,近几年,其已占正规金融规模的1/3左右。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实证计量方法重点分析了非正规金融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供给量M2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是促进M2扩张的Granger原因;同时,正规金融、货币当局债券发行与其国外资产均对货币供给量M2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金融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雷
选取1993~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的金融结构弱化了信贷传导、货币供给量传导、汇率传导的效果,但在利率传导与资本市场传导过程中金融结构未起到显著影响。然后在理论与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以及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中国金融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货币政策 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松奇
货币需求分析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上影响货币需求,中国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可以综合考虑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业务活动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鑫媛 赵天奕
金融市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使得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和传导具有更加复杂和非可控的微观因素。本文尝试将非正规金融纳入研究框架,建立四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研究显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且持续时间较短,导致的通货膨胀上升幅度小。在对非正规金融的影响上,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更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与货币政策协同优势以助力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本文基于新三板企业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考察金融科技对定向降准政策信贷引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金融科技降低了小微企业对定向降准政策的信贷依赖,这种抑制效应主要表现为金融科技通过改变银行负债结构和风险承担来减少银行贷款供给,弱化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进一步地,金融科技对定向降准政策的冲击存在异质性,该弱化关系在企业内部现金流少、处于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尤为明显。金融科技在金融资源充裕条件下,对定向降准政策调控效果的削弱作用越显著。在金融发展不足情形下,金融科技更易降低小微企业对定向降准政策依赖。本研究结论为加强金融科技与结构性货币政策深度融合以优化金融服务质效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金融机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冲击必须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目前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机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种类丰富齐全,分布密度大,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贷款权限较低,我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的差异必然使货币政策传导出现区域差异化效应。
关键词:
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 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