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9)
- 2023(18909)
- 2022(15913)
- 2021(14670)
- 2020(12469)
- 2019(28503)
- 2018(27810)
- 2017(53307)
- 2016(28164)
- 2015(31761)
- 2014(31287)
- 2013(30881)
- 2012(28415)
- 2011(25711)
- 2010(25737)
- 2009(24362)
- 2008(23260)
- 2007(20306)
- 2006(17671)
- 2005(16166)
- 学科
- 济(133218)
- 经济(133100)
- 管理(79304)
- 业(75944)
- 企(62525)
- 企业(62525)
- 方法(57725)
- 数学(51287)
- 数学方法(50731)
- 中国(37649)
- 财(32807)
- 农(31197)
- 融(30410)
- 金融(30407)
- 银(28290)
- 银行(28261)
- 地方(27595)
- 行(27179)
- 业经(26817)
- 贸(25765)
- 贸易(25748)
- 制(25220)
- 易(25063)
- 学(23934)
- 农业(20823)
- 务(20798)
- 财务(20739)
- 财务管理(20690)
- 企业财务(19692)
- 理论(18220)
- 机构
- 大学(401579)
- 学院(401467)
- 济(180209)
- 经济(176868)
- 管理(154865)
- 研究(136551)
- 理学(133370)
- 理学院(132000)
- 管理学(129808)
- 管理学院(129083)
- 中国(110461)
- 京(83017)
- 财(81646)
- 科学(78670)
- 所(67428)
- 财经(65696)
- 中心(64759)
- 研究所(61062)
- 农(60778)
- 经(59727)
- 江(57659)
- 经济学(57652)
- 业大(54501)
- 北京(52393)
- 经济学院(51926)
- 范(49703)
- 师范(49206)
- 财经大学(48862)
- 院(48858)
- 农业(47733)
- 基金
- 项目(265323)
- 科学(210525)
- 基金(196121)
- 研究(194559)
- 家(169577)
- 国家(168247)
- 科学基金(145541)
- 社会(127107)
- 社会科(120877)
- 社会科学(120847)
- 基金项目(102324)
- 省(101328)
- 自然(92016)
- 自然科(89960)
- 自然科学(89938)
- 教育(89474)
- 自然科学基金(88367)
- 划(85248)
- 资助(81613)
- 编号(77992)
- 成果(63091)
- 部(59895)
- 重点(59757)
- 发(57643)
- 创(55266)
- 国家社会(54072)
- 课题(53068)
- 教育部(52236)
- 创新(51813)
- 科研(51273)
- 期刊
- 济(194353)
- 经济(194353)
- 研究(119617)
- 中国(73621)
- 财(63427)
- 学报(57561)
- 管理(56197)
- 农(54498)
- 科学(54458)
- 融(49310)
- 金融(49310)
- 大学(44300)
- 学学(41806)
- 农业(36609)
- 教育(35155)
- 技术(35072)
- 经济研究(33677)
- 财经(33153)
- 业经(29326)
- 经(28554)
- 问题(25204)
- 贸(23789)
- 统计(22439)
- 国际(21937)
- 技术经济(20852)
- 世界(20153)
- 业(19912)
- 策(19829)
- 理论(19072)
- 商业(18416)
共检索到601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失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越加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优化金融结构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金融 国际收支 结构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应从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生产模式、提高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改变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实现经济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展保持一致。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国际收支 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宋晓东
1994年"双重汇率制"并轨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失衡状况显著。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对国际收支失衡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通过投资消费结构优化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是一条有效路径。
关键词:
投资消费 国际收支 结构失衡 优化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马静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关键词:
贸易收支失衡 产业结构 贸易结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江春 沈润涛
本文认为,由于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导致中国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的根源又在于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国有银行主导型。国有银行偏好给国有以及大型企业贷款;而中小、非国有企业的贷款需求不被重视,因而这些企业不得不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从而形成我国经济的高储蓄、高投资局面。企业储蓄增加还会导致工资水平下降,从而造成居民的消费能力不足。这是导致我国当前内部经济失衡的重要机理,因此,解决中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在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结构。
关键词:
内部经济失衡 金融结构 信贷约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珠 白东辉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外国际收支理论的发展状况及国际收支平衡概念,提出了中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失衡 调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娟伟 任保平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国际收支失衡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仲昆
笔者利用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对国际收支失衡起重要推动作用;与产业的非结构性变动相对比,产业的结构性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程度更高。在现阶段,应对本国汇率和资本管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起飞的特定形势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国际收支总额预计超过1万亿美元,占GDP的80%。尽管2003年年初美伊战争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短期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在经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Midsuhiro Fukao Dennis Snower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裴平 孙兆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被逐步纳入到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作为货币尚未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导致了严重的货币错配。本文从国际收支失衡的角度,采用AECM指数体系,对1985~2004年中国的货币错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错配日益严重,虽然货币错配及其风险尚未达到不可控制的程度,但已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货币错配及其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
货币错配 国际收支失衡 AECM指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春 曹棣泉
本文认为,导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源是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失衡。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收入分配的失衡,即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过高且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且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二是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失衡,即中国的生产要素没有按照其对生产贡献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则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这意味着,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国际收支本身,而是要在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即通过"对个人放权让利"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并以此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
关键词:
收入分配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云蔚 彭支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分工 经常项目 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际收支约束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基于BPCG模型的实证分析
金融深化因子的检验及国际比较——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金融化:涵义与实证检验
金融中介、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1993~2011年数据的检验
科技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融资结构、经济效率与金融稳定性——基于新兴市场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部分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
国际收支失衡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基于结构型VAR的经验研究
中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实证检验
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配置关系的检验——兼论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