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0)
2023(12944)
2022(10960)
2021(9898)
2020(8622)
2019(20111)
2018(19707)
2017(38987)
2016(20854)
2015(23304)
2014(23292)
2013(23396)
2012(21863)
2011(19785)
2010(20373)
2009(19584)
2008(19041)
2007(17322)
2006(15214)
2005(14163)
作者
(59696)
(50081)
(49635)
(47970)
(31682)
(23957)
(22863)
(19234)
(18987)
(17879)
(16975)
(16739)
(15998)
(15926)
(15822)
(15750)
(14799)
(14767)
(14686)
(14407)
(12775)
(12194)
(12165)
(11481)
(11445)
(11331)
(11180)
(10996)
(10064)
(9794)
学科
(88500)
经济(88388)
管理(62978)
(60186)
(51190)
企业(51190)
方法(39644)
数学(35117)
数学方法(34764)
(29495)
金融(29491)
(29285)
中国(28449)
(27817)
银行(27781)
(26692)
(25214)
(22663)
业经(19218)
(18806)
财务(18761)
财务管理(18716)
地方(18021)
企业财务(17859)
(17247)
贸易(17232)
(16798)
(16556)
(16458)
农业(14556)
机构
大学(300019)
学院(297226)
(130244)
经济(127512)
管理(111643)
研究(101816)
理学(94566)
理学院(93562)
管理学(91997)
管理学院(91433)
中国(86679)
(66684)
(62665)
科学(58011)
(51792)
财经(51554)
中心(49087)
(48695)
(46570)
(46427)
研究所(46193)
经济学(42240)
业大(41150)
北京(39907)
财经大学(38327)
经济学院(38270)
农业(37916)
(36763)
(36391)
(36182)
基金
项目(188859)
科学(148701)
研究(139069)
基金(138503)
(119459)
国家(118506)
科学基金(101453)
社会(89804)
社会科(85400)
社会科学(85375)
(73049)
基金项目(72443)
教育(64313)
自然(63693)
自然科(62172)
自然科学(62151)
(61254)
自然科学基金(61079)
资助(57906)
编号(55956)
成果(47197)
(43316)
重点(43259)
(40387)
(39427)
(38961)
课题(38906)
国家社会(37752)
教育部(37645)
创新(37050)
期刊
(142901)
经济(142901)
研究(94159)
中国(62412)
(55112)
(48885)
金融(48885)
学报(44572)
(43905)
管理(41648)
科学(40596)
大学(34399)
学学(32405)
教育(28288)
农业(27552)
财经(26761)
技术(25061)
经济研究(23674)
(22903)
业经(21215)
问题(19029)
(16489)
理论(15892)
技术经济(14966)
统计(14858)
(14802)
国际(14732)
财会(14171)
实践(14154)
(14154)
共检索到465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樊明太  
本文在一个比较现实的综合账户下,探讨了研究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机制关系的一个资产组合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引入间接证券和货币性银行、货币当局的优化行为并进行数理分析,该框架吸纳了Tobin(1969)关于银行优化行为的设定,对Turnovsky(1996)的模型框架进行了拓展;同时,也是对国内基于简单金融结构的资金宏观配置和综合平衡理论的一个延伸。其隐含的结论:一是货币政策不仅在一定的金融结构制约下对均衡价格发挥系统性影响,而且作为冲击引致各种资产偏离均衡价格并实现新的组合,从而对实体经济发挥影响;二是有效的宏观调控金融政策,必须根据其相应的金融结构而注意内在的协调和均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楠  宋晓玲  
笔者建立一个内嵌金融加速器与企业异质性的DSGE分析框架,刻画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债务杠杆的结构性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微观机制与结构性去杠杆的对策。研究发现:(1)杠杆失衡产生的微观机制在于信贷错配,由于预算软约束与政府隐性担保,国有企业具有投资对利率不敏感、利率对杠杆不敏感的双重非敏感性,在面临负向冲击时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信贷支持,从而累积了高杠杆。(2)杠杆失衡将扭曲经济结构,使资源流入以房地产与地方平台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部门,造成实体产业空心化,民营部门活力降低,从而降低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率。(3)货币政策受到信贷错配与杠杆失衡的掣肘,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经济结构扭曲,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无法解决国企的高杠杆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与产出的负向影响反而更大。因此,去杠杆不能付诸于一刀切的紧缩政策,需要结构性去杠杆,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群  曾令华  
固定汇率体制下信贷扩张机制的跨期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货币政策经由信贷供给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机制与途径。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同经济景气阶段信贷渠道在不同的环节上出现了梗阻。针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症结,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的动态状况。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要同时注重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的调控,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利率双轨和利率并轨情况的DSGE模型,研究在双支柱框架下利率"两轨合一轨"过程中,宏观金融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分析表明:商业银行在取消利率管制后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利率传导渠道更为顺畅,市场利率的调控政策能更深度地影响经济动态;利率并轨时,宽松的贷款价值比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激励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发放贷款,但存款利率降低相对较少,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降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存款管制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利率并轨后,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利率传导效果更好;当发生利率冲击时,利率并轨在短期内加剧社会福利损失;面对贷款价值比冲击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冲击,利率并轨可以有效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卜永祥  Rod Tyers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实行事实上的盯住美元制度 ,同时亚洲各国的汇率水平进行了重新调整。本文探讨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前及危机期间中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水平。假定一系列不同的贸易差额 ,我们运用扩展了的Devarajan Lewis Robinson三商品一般均衡模型估计均衡实际有效汇率的不同时间路径。模型的关键要素是要有进口品和出口品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资料。鉴于这些价格指数从其他渠道无法获得 ,作者利用贸易数字构造了这些指数。研究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 4年内中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低于均衡汇率 ,这部分地缘于外汇储备的快速累积。与事实相反 ,如果假设在此期间 ,每年不超过 1 0 %的出口收入转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长江  洪攀  
残酷的经济泡沫与频发的金融危机现实不断提醒货币当局,传统的以稳定实体经济为唯一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不合时宜。借鉴现有文献,在传统货币政策目标框架体系内增加了金融稳定目标。新的货币理论框架模型推导表明,中央银行增加金融稳定目标后,能有效避免最优利率被系统性低估,从而发挥中央银行最优利率在整个市场体系中的基准价格的引导作用。同时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中央银行最优利率水平与中央银行设定金融稳定目标权重的偏好程度、与社会福利损失水平同向变动,与银行损失成本反向变动。同时央行设定不同金融稳定目标权重后,面对外界不同冲击,实际产出与货币供给增速会发生显著性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给出的政策启示一是建立"双稳定目标"货币政策新框架,二是构建"双支柱"宏观调控新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量、劳动供给以及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资本收入税冲击对政府债券存量有一定的解释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昊  朱培金  
为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对经济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引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跨期消费、劳动供给和生产技术等冲击,分析研究了各种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供给、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类型家庭(李嘉图式家庭和非李嘉图式家庭)消费的影响具有结构性差异;劳动收入税和资本收入税冲击,不仅不会降低产出和消费,还会增加资本存量和增进社会福利。方差分解表明,生产技术和货币政策冲击解释了内生经济变量波动的大部分信息,跨期消费冲击对消费、资本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吉  
文章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的波动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中货币余额的波动更多地源于消费者货币需求的波动,投资的波动与货币余额的波动关联不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货币余额的变化来判断投资的状况。投资波动、经济增长波动与消费波动存在背离现象,投资造成大量的成本,这是我国经济非均衡的主要表现。文章的结论支持当前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彩玲  蔡弌白  
20世纪后半期,货币理论的研究逐步从比较静态分析转到动态分析,更加注重货币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价格、利息率、失业等变量的时间序列与变化路径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使货币在宏观模型中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从货币仅仅作为商品交易的媒介,转向货币的存在如何使经济达到均衡。与此同时,货币理论新的微观基础也在逐步建立。本文从跨期一般均衡模型的角度,分析货币理论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并考察货币在各种模型的不同假定下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丁骋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在实现内部均衡的同时,越来越需关注外部均衡。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平衡引起,其中更主要的是后者。我国在运用政策手段对两个项目收支平衡进行调控时存在缺陷,因此应该寻找其它更好的途径。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大幅波动与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有关。同时,理论及经验研究都证明,浮动汇率能更好地调节国际收支,在经常账户上表现为更小波动性。由此,我们应逐步过渡到更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林栋  
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微观个体异质性的作用下具有潜在的财富分配效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防止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带有初始财富异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机制,讨论如何调整货币规则以提升福利公平。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将显著提高财富与收入基尼系数,且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家庭收入结构与边际消费倾向由财富存量决定,货币政策首先通过收入结构差异加剧收入分化,随后借助家庭消费与资产配置行为放大财富不平等;中央银行应允许通胀与产出缺口小幅波动以防止消费差距过度增加;纳入家庭消费分布二阶矩的泰勒规则能在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减小福利不平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彬  马文涛  刘胜会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研究了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和汇率失衡程度。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在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失衡程度开始逐步收窄,2008年之后已接近均衡汇率,近期表现出小幅高估,未来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条件。基于DSGE最大似然估计以及行为均衡汇率理论的均衡汇率测度结果进一步表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情景分析表明,汇率制度选择、汇率和资本项目管制程度等制度性因素对长期汇率均衡的总体影响不大,但会影响其短期波动。本文认为,近期应抓住时机逐步扩大汇率双向波动区间,应对未来强势美元重现对人民币汇率带来的波动压力,也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创造条件,争取时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石  肖义欢  
本文在一般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下,从微观层面着手,以"代表性主体"的动态最优化来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变动对产出的影响。运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增长的正向冲击都会对产出产生持久的正效应,但就各种冲击的效应大小而言,货币流通速度冲击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货币增长冲击的影响,这一结论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纯威  
在各种均衡汇率模型中,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多方程结构模型具有比较优势。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分析显示,1994年以来,人民币保持基本均衡状态下的升值趋势,这种趋势仍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延续。但短期来看升值速度与货币当局干预强度反向相关。基于我国目前产出的汇率预期弹性大于利率预期弹性的现实,为避免升值对我国经济造成负面冲击,适度干预是必要的,同时也要通过恰当的外贸及资本管制政策来缓解升值压力,并为减少干预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