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5)
- 2023(11621)
- 2022(9485)
- 2021(8232)
- 2020(6517)
- 2019(14616)
- 2018(14160)
- 2017(27117)
- 2016(14136)
- 2015(15452)
- 2014(15513)
- 2013(15629)
- 2012(15116)
- 2011(13897)
- 2010(14527)
- 2009(13734)
- 2008(12470)
- 2007(11270)
- 2006(10597)
- 2005(10272)
- 学科
- 济(85942)
- 经济(85887)
- 管理(40009)
- 业(37735)
- 企(29211)
- 企业(29211)
- 中国(28950)
- 地方(27649)
- 融(26737)
- 金融(26737)
- 银(24342)
- 银行(24322)
- 行(23720)
- 方法(23109)
- 数学(20259)
- 数学方法(20146)
- 农(18835)
- 业经(18078)
- 环境(17125)
- 学(16384)
- 制(16310)
- 地方经济(16248)
- 财(16165)
- 农业(13527)
- 发(12933)
- 产业(12150)
- 贸(11964)
- 贸易(11949)
- 体(11745)
- 易(11455)
- 机构
- 学院(210899)
- 大学(207277)
- 济(103163)
- 经济(101212)
- 研究(81854)
- 管理(74174)
- 中国(67911)
- 理学(61642)
- 理学院(60905)
- 管理学(60066)
- 管理学院(59683)
- 科学(46270)
- 财(45752)
- 京(44467)
- 所(41795)
- 研究所(37440)
- 中心(37279)
- 财经(35395)
- 经济学(33906)
- 农(33876)
- 江(33193)
- 经(31887)
- 经济学院(30202)
- 院(29292)
- 北京(29172)
- 范(27505)
- 业大(27408)
- 师范(27189)
- 州(27103)
- 财经大学(25975)
- 基金
- 项目(130305)
- 科学(102809)
- 研究(97289)
- 基金(93517)
- 家(80809)
- 国家(80125)
- 科学基金(68390)
- 社会(64763)
- 社会科(61801)
- 社会科学(61789)
- 省(52610)
- 基金项目(48473)
- 划(42920)
- 教育(42211)
- 自然(40550)
- 自然科(39549)
- 自然科学(39542)
- 自然科学基金(38827)
- 资助(38347)
- 编号(37566)
- 发(36214)
- 重点(30340)
- 成果(30327)
- 发展(29884)
- 展(29400)
- 部(27921)
- 课题(27740)
- 国家社会(27425)
- 创(27330)
- 创新(25813)
- 期刊
- 济(127470)
- 经济(127470)
- 研究(73086)
- 中国(47184)
- 融(37717)
- 金融(37717)
- 财(33828)
- 农(32289)
- 管理(30156)
- 学报(29403)
- 科学(28575)
- 大学(22800)
- 学学(21820)
- 经济研究(21743)
- 农业(21224)
- 业经(19398)
- 教育(19120)
- 技术(18948)
- 财经(18781)
- 经(16386)
- 问题(15990)
- 技术经济(12364)
- 贸(12145)
- 世界(11693)
- 国际(11543)
- 业(10807)
- 商业(10750)
- 统计(10415)
- 经济问题(10361)
- 现代(10016)
共检索到350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琳 林善浪
中国金融发展是绿色的吗?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结构如何影响经济效率?虽然经历了长时期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体制依旧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因素。在中国式分权框架下,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是引发粗放式增长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量和碳强度两个层面,将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综合起来从结构的视角考察了中国金融体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潜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当前中国金融发展并不是绿色的,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低碳绿色转型尚未表现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对不同金融部门影响碳排放的机制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发展经由技术创新渠道,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效率,减少碳排放;而银行部门发展经由城市化渠道产生了显著的碳排放效应。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股票市场的作用要强于银行部门,即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碳排放 技术创新 经济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明星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金融租赁公司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技术升级、盘活存量资产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金融租赁公司服务绿色低碳发展正当其时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对经济结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宏丹 曹玉昆
绿色金融将环境保护作为基本政策,推动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影响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低碳产业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兵 李艺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洪波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低碳绿色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市场培育,又要加强产品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建体系健全、产品丰富、功能完备的绿色债券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静 黄卫平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从高速增长回归理性、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理念转变的关键"转型期"。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形势。国际贸易领域,"碳关税"的提出也给我国传统高碳产业的转型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无论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新要求,还是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以及"碳关税"的倒逼压力,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董葆茗
在国际国内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绿色物流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政府不重视、企业不积极、研究与实践脱节,我国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企业实践远远落后于理论研究。随着绿色物流的重要性逐渐为各界所认识,随着碳交易方式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物流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推动绿色物流良性发展,相关部门应把握新的机遇,着力构建由排放标准体系、交易规则体系、支持平台体系组成的交易支撑体系,由组织协调体系、激励政策体系、惩罚政策体系组成的政策支撑体系,由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社会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组成的人才支撑体系。
关键词:
绿色物流 低碳经济 碳交易 支撑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静 黄卫平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从高速增长回归理性、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理念转变的关键"转型期"。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环境和能源形势。国际贸易领域,"碳关税"的提出也给我国传统高碳产业的转型带来严峻挑战。因此,无论是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转型的新要求,还是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约束以及"碳关税"的倒逼压力,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蓉 王成 徐铁 王丹
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绿色化、低碳化,不仅契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湖北经济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等单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晋立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权衡增长效率和低碳减排是一项重要议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低碳经济转型分析框架,采用绿色技术选择指数测度绿色发展战略,选取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分析绿色发展战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绿色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效应”和“减排效应”双重作用,绿色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总量之间分别呈现倒U型和U型关系,临界值为1.228和1.196。第二,低碳经济转型表现出时间惯性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及周边地区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绿色发展战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西部地区产业耦合程度较弱,减排效应尚不明显。第四,遵循比较优势的绿色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能够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促进绿色创新研发活动;在宏观层面能够提高绿色部门的规模比重,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欧阳宇俍 王遥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基于“双碳”发展目标与绿色资源配置背景,本文通过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论述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并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构建影响达峰进度的因素分析模型,实证分析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结合达峰情况,制定差异化减排政策等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欧阳文杰 陆岷峰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的内在要求,而数字金融已经成为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依据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距离函数、系统GMM估计等方法,对我国数字金融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覆盖广度的作用不明显。通过改善金融机构信贷行为和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数字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数字金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能够发挥更好的影响,说明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缩小区域间的绿色经济差距。因此,新时期加快数字金融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金融资源向绿色行业优化配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玉婧 江航翔
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的内涵以及金融体系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从利用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低碳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发展绿色金融促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路径。作者提出政策工具引导、扩大金融服务领域、金融工具创新、以绿色投资带动环境友好产业发展等措施,并提出构建低碳产业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风险 绿色投资 低碳产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玉婧 江航翔
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的内涵以及金融体系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从利用绿色金融体系助推低碳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阐释发展绿色金融促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路径。作者提出政策工具引导、扩大金融服务领域、金融工具创新、以绿色投资带动环境友好产业发展等措施,并提出构建低碳产业的发展机制。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风险 绿色投资 低碳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