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45)
- 2023(16767)
- 2022(14213)
- 2021(13206)
- 2020(11007)
- 2019(25609)
- 2018(24966)
- 2017(48800)
- 2016(25761)
- 2015(28857)
- 2014(28577)
- 2013(28789)
- 2012(26649)
- 2011(24202)
- 2010(24287)
- 2009(22952)
- 2008(21486)
- 2007(18793)
- 2006(16770)
- 2005(15357)
- 学科
- 济(125555)
- 经济(125436)
- 管理(72795)
- 业(70433)
- 企(57663)
- 企业(57663)
- 方法(52336)
- 数学(46152)
- 数学方法(45795)
- 中国(36145)
- 农(29053)
- 融(28983)
- 金融(28982)
- 财(28874)
- 地方(27821)
- 银(27016)
- 银行(26971)
- 行(25999)
- 业经(25413)
- 学(24085)
- 制(23357)
- 贸(22460)
- 贸易(22438)
- 易(21777)
- 农业(20013)
- 务(17958)
- 财务(17894)
- 财务管理(17862)
- 环境(17262)
- 企业财务(17061)
- 机构
- 大学(374457)
- 学院(370773)
- 济(167663)
- 经济(164553)
- 管理(145675)
- 研究(130926)
- 理学(125837)
- 理学院(124470)
- 管理学(122659)
- 管理学院(122000)
- 中国(104180)
- 京(79535)
- 科学(75873)
- 财(74994)
- 所(65008)
- 财经(60635)
- 研究所(59113)
- 中心(59079)
- 农(55668)
- 经(55285)
- 经济学(53483)
- 江(52257)
- 北京(51027)
- 业大(50968)
- 经济学院(48164)
- 院(47248)
- 范(46618)
- 师范(46207)
- 财经大学(45319)
- 农业(43253)
- 基金
- 项目(248600)
- 科学(196660)
- 基金(183755)
- 研究(182988)
- 家(159321)
- 国家(158063)
- 科学基金(136065)
- 社会(119277)
- 社会科(113427)
- 社会科学(113399)
- 基金项目(96601)
- 省(93383)
- 自然(85980)
- 自然科(83997)
- 自然科学(83980)
- 自然科学基金(82551)
- 教育(82202)
- 划(78655)
- 资助(76693)
- 编号(72314)
- 成果(58853)
- 部(56293)
- 重点(55568)
- 发(53945)
- 创(51058)
- 国家社会(50504)
- 课题(49546)
- 教育部(48954)
- 创新(47773)
- 人文(47630)
- 期刊
- 济(182711)
- 经济(182711)
- 研究(117539)
- 中国(68605)
- 财(55599)
- 学报(54985)
- 管理(54205)
- 科学(52182)
- 农(49860)
- 融(45749)
- 金融(45749)
- 大学(42299)
- 学学(40021)
- 农业(34036)
- 教育(33687)
- 经济研究(31261)
- 财经(31117)
- 技术(30587)
- 经(26749)
- 业经(26077)
- 问题(23706)
- 贸(20185)
- 技术经济(19716)
- 世界(18457)
- 理论(18406)
- 业(17922)
- 国际(17919)
- 统计(17228)
- 现代(16609)
- 图书(16282)
共检索到558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潜力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徕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增速放缓,金融发展逐渐脱实向虚。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潜力之间的循环作用机制,并归纳金融脱实向虚的原因基础上,提出金融发挥经济增长效应关键在于金融资源被配置于高生产效率领域。继而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和构建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宏观政策框架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中长期发展课题组 刘世锦 王子豪 蔡俊韬 钱胜存
终端产品结构主要与人的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广泛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先发国家、后发成功追赶型国家、欧洲模式发达国家和资源禀赋丰裕型国家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终端产品结构,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终端产品结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产品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偏离和扭曲,同时也展现出到2035年中国终端产品结构的演进路径和调整方向。在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顺应终端产品结构变迁规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终端产品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较大幅度降低基建、房地产投资比重,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相应提高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政府消费则应向教育、卫生、社保和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军 徐力恒 刘芳
本文基于"收敛假说",参照东亚经济体1950-2010年的发展经验,推测了中国经济2015-2035年的增长潜力。结果显示,中国2015-2035年按购买力平价折算的人均GDP年均增长潜力为6.02%。而2015年的GDP增长潜力仍在8%左右,这意味着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低于其增长潜力。同时,本文利用跨国数据探究了三次产业增加值以及就业占比随人均GDP变动的关系,并且验证了第二产业占比随人均GDP水平的提高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这为中国经济未来的结构变动趋势提供了可能的参照。
关键词:
结构转变 经济增长潜力 东亚经济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工业品生产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说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结合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能够证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仍然在8%以上。国际比较的经验分析表明,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量,人均GDP达到10000~11000国际元和15000~16000国际元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概率较大,201...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潜在增长率要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尽管我国在2016年前后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高峰,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将持续较长时间,能够弥补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在2020年前储蓄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加上人均资本存量较低,资本投入也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地区间产业转移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坚持改革开放将继续释放制度红利。2011~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将保持在8.5%左右,在2016~2020年期间降低到7.5%左右,2021~2030年期间会降低到6%左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雷杰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开始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如财政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等。身处重要机遇期的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速会怎样变化?本文利用Phillips and Sul(2007)分析俱乐部收敛的方法来选择与中国相似的国家或地区,并基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数据在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预测未来中国经济表现,分析经济结构问题。结果发现,在2025-2045年期间中国的潜在产出增长率会逐年下降,仅考虑产出水平的预测结果为3.5%,但在考虑了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积累影响后,预测结果调整为5.1%。中国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采取优化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产业升级等措施将产出增长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赖明勇 阳小晓
本文针对中国 1 978— 2 0 0 0年期间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证明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其中 ,金融中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金融中介部门效率 ,提高以及金融中介部门对非金融中介部门外部效应两条途径实现 ;同时 ,经济增长对金融中介发展也有反向带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际部门对金融中介部门的外部效应大于金融中介部门对实际部门的外部效应 ,这说明我国金融中个发展基本处于是“需求带动型”附段。
关键词:
金融中介 外部性 供给引导 需求带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潜力 动力机制 支撑条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翟凡
过去 2 0年 ,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率的提高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长期内 ,由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重大潜力 ,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快速增长 ,但其速度会低于过去 2 0年的平均水平 ,其中“十五”时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个较高的速度。为此 ,应消除抑制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 ,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
中长期 经济增长 潜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