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4)
- 2023(9590)
- 2022(7918)
- 2021(6879)
- 2020(5711)
- 2019(12967)
- 2018(12119)
- 2017(24369)
- 2016(12135)
- 2015(13105)
- 2014(12877)
- 2013(12858)
- 2012(12109)
- 2011(10975)
- 2010(11366)
- 2009(11085)
- 2008(9718)
- 2007(8760)
- 2006(8152)
- 2005(7833)
- 学科
- 济(79685)
- 经济(79642)
- 业(36450)
- 管理(36359)
- 企(29499)
- 企业(29499)
- 方法(27605)
- 融(26659)
- 金融(26659)
- 数学(25274)
- 数学方法(25173)
- 银(23640)
- 银行(23626)
- 中国(23168)
- 行(22912)
- 地方(21123)
- 财(18426)
- 制(15660)
- 农(14816)
- 业经(14702)
- 地方经济(13384)
- 学(11956)
- 务(11926)
- 财务(11909)
- 财务管理(11898)
- 体(11577)
- 企业财务(11507)
- 中国金融(11317)
- 农业(11105)
- 产业(10763)
- 机构
- 学院(180572)
- 大学(179670)
- 济(97995)
- 经济(96487)
- 管理(68027)
- 研究(63222)
- 理学(58439)
- 理学院(57863)
- 管理学(57156)
- 管理学院(56832)
- 中国(55340)
- 财(44455)
- 财经(35777)
- 京(34997)
- 经济学(34439)
- 经(32579)
- 科学(32233)
- 经济学院(31020)
- 所(30446)
- 中心(29927)
- 研究所(27345)
- 财经大学(26786)
- 江(25928)
- 农(24170)
- 融(23776)
- 金融(23400)
- 院(22200)
- 北京(22023)
- 业大(21225)
- 州(20777)
- 基金
- 项目(115611)
- 科学(93382)
- 基金(88053)
- 研究(84909)
- 家(75184)
- 国家(74630)
- 科学基金(65594)
- 社会(61135)
- 社会科(58499)
- 社会科学(58487)
- 基金项目(46002)
- 省(44026)
- 自然(38796)
- 自然科(37980)
- 自然科学(37975)
- 自然科学基金(37367)
- 教育(37221)
- 资助(36168)
- 划(35541)
- 编号(30891)
- 国家社会(27150)
- 发(26808)
- 部(26558)
- 重点(26169)
- 创(24352)
- 成果(24204)
- 教育部(23889)
- 人文(23626)
- 创新(22939)
- 发展(22674)
共检索到281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习明明 彭镇华
文章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金融结构通过资本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且利用我国31个省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金融市场化改革或金融结构优化升级会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金融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来实现的;(3)只有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融市场化改革或直接融资比重的提升,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点发展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关键词:
金融结构 资本效率 经济增长 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远天 胥英明 王文倩
金融结构调整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主旋律,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并以2001—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拉动作用;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通过显著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的匹配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而相对于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这一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彭镇华 廖进球 习明明
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面板计量动态Arellano-Bond的方法,实证检验了资本配置效率及其与投资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资本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才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第二,资本配置效率与投资的交互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第三,投资和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为正,但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延凯 韩廷春
本文通过建立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对金融生态演进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与传导渠道进行了数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有效性受其所在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助于增加资本积累,但会削弱法制因素和金融发展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助于资金更多的流向集约型产业,减轻政府干预对资金配置的扭曲;一个企业家精神盛行、勇于创新的文化信用环境可以弥补法制环境的不足,约束资金使用者的道德风险,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辉
在传统经济发展理论中,对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和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对国别间人均产出的巨大差异的解释很大程度上被归结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一体化,国别间技术差距在减少,反而人均产出差距增大。我们发现一国的人均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除了技术进步,还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贾甫 窦尔翔
从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非同步发展现象出发,发现金融改革存在滞后性,这种滞后改革的实质是向外部转嫁风险。其中,向政府转嫁风险之所以可行,一个根本条件是纳税人的权利认识模糊。但是,向公共部门转嫁风险的边际成本会不断上升,因而会降低此类金融改革的有效性,于是风险转嫁转向私人部门,这又要求公共部门让渡金融权利。金融改革方式的转变既优化了金融权利结构,又分散了金融风险,因而有利于完善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刘爱文
经过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体制仍极具复杂性。迄今为止,这个金融体制仍存在许多偏离市场原则的因素。由此信奉金融自由化信条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倾向认为,中国金融体制必定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无效率问题。然而,即便这个判断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个判断就金融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而言也是不充分的。本文分析得出,中国金融体制能够创造出足够的生产性效率,其在生产性效率上的得益,足以弥补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损失,从而促进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金融体制 资源配置效率 生产性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英
新经济增长理论证明,人力资本配置是实现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保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人力资本配置方式和配置内容的基础上,将帕累托标准作为区域人力资本优化配置效率标准,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本最优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模型,并对人力资本优化配置效率促使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进区域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就业结构趋于合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人力资本优化配置问题的深入研究有所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晓光 苟琴 姜天予
已有文献关于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政策主张。本文在最优产业配置框架下,重新考察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将经济增长与波动之间的权衡问题转化为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问题,本文模型框架能够更好地探究金融结构对宏观经济的综合影响,并能够有效地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利用OECD国家1970~2010年面板数据构建最优配置模型,本文实证分析发现,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资源配置向最优配置状态收敛。进一步分析发现,外部资金依赖度高和中小成长型公司占比大的部门,在市场主导程度更高的金融系统中,向最优配置状态的收敛速度更快。在对金融结构内部进行更细致的考察中发现,银行业和股市内部结构特征也会对上述作用产生影响,银行业集中度越低、股市发展越有效率和活力,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越能够加速推动经济向最优配置前沿收敛。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丰富了有关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内涵的讨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王希 孙亚男
为了探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质量水平的演进发展,本文利用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对四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存在着自我加强机制,这种自我加强机制在经济质量水平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对于经济增长速度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变量依次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TFP增长和经济质量水平;对于经济质量水平而言,对其贡献最大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小的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于TFP而言,经济质量水平对其贡献率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二者之和。从长期来看,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对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增长。因此,通过提升经济质量水平和TFP增长率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大明
文章计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全貌,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劳动配置结构效应1958~1963年大起大落,1970~1978年、1979~1988年、1992~1997年和2004~2013年较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2016年以来大幅减弱;(2)劳动配置结构效应的减弱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3)未来产业间仍存在一定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并且还将继续减弱,产业内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仍有潜力可挖。文章认为,未来可以从继续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和促进劳动力流向高端行业两个方面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建伟
本文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变量,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资产规模和人均GDP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在金融深化和金融广化的双重影响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内生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金融深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储蓄存款规模的扩张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金融广化水平仍需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在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作用并不明显。信贷资金配置效率在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这为金融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有效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岳华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扩大金融开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交互项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追赶的间接效应显著强于直接效应;两种效应的实现以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效率提升为路径机制;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金融开放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经济增长追赶效应,且从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角度看,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表明扩大金融开放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速的提升;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可以采取不同的效率提升策略来缩小与前沿发达地区的差距,如中部地区注重改善技术要素流动效率、西部地区注重提高资本要素流动效率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力 张宁
文章将影响北京市金融发展的因素分为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并采用1991—2013年间北京市年度金融数据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