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4)
2023(7395)
2022(5898)
2021(5248)
2020(4307)
2019(9455)
2018(8920)
2017(17448)
2016(8681)
2015(9627)
2014(9315)
2013(9345)
2012(8304)
2011(7271)
2010(7746)
2009(7567)
2008(6501)
2007(5897)
2006(5140)
2005(4896)
作者
(24341)
(20075)
(19763)
(19035)
(12655)
(9501)
(9126)
(7625)
(7622)
(7148)
(6863)
(6580)
(6454)
(6350)
(6226)
(6164)
(6109)
(6017)
(5686)
(5578)
(5186)
(4900)
(4745)
(4596)
(4510)
(4447)
(4331)
(4310)
(4014)
(3999)
学科
(38164)
经济(38144)
(37200)
(32874)
企业(32874)
管理(32749)
(25096)
金融(25095)
(21949)
银行(21936)
(21323)
中国(17331)
方法(15594)
数学(13638)
数学方法(13555)
技术(12841)
(12610)
(11174)
中国金融(11004)
业经(10060)
(9686)
财务(9662)
财务管理(9653)
(9637)
企业财务(9325)
地方(8895)
产业(8377)
(7966)
(7483)
贸易(7473)
机构
学院(124323)
大学(121438)
(57106)
经济(56072)
管理(48791)
理学(42030)
理学院(41662)
管理学(41141)
管理学院(40907)
研究(39924)
中国(37472)
(25823)
(24697)
科学(21689)
财经(20807)
中心(20502)
(19067)
(18851)
经济学(18751)
(18233)
研究所(17278)
经济学院(17080)
(17027)
(16853)
金融(16714)
(16311)
业大(15825)
银行(15763)
财经大学(15570)
北京(15532)
基金
项目(82539)
科学(66236)
研究(62273)
基金(60686)
(51859)
国家(51437)
科学基金(45275)
社会(41642)
社会科(39915)
社会科学(39907)
(33159)
基金项目(31399)
教育(28108)
自然(27636)
自然科(27057)
自然科学(27054)
(26695)
自然科学基金(26636)
资助(24790)
编号(24378)
(19093)
重点(18884)
(18802)
成果(18684)
(18337)
创新(17893)
国家社会(17769)
课题(16850)
教育部(16260)
人文(16232)
期刊
(58966)
经济(58966)
研究(37997)
(27869)
金融(27869)
中国(24592)
(20572)
管理(19136)
科学(15920)
学报(15666)
(14815)
技术(14361)
大学(12654)
学学(12201)
教育(11631)
财经(10849)
经济研究(10780)
业经(9508)
农业(9434)
(9356)
技术经济(8318)
问题(7130)
科技(6740)
国际(6384)
商业(6373)
(6311)
理论(6109)
(5988)
论坛(5988)
现代(5653)
共检索到190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乐凯  汪亚楠  李世林  张铭心  
提升出口产品的国内要素含量是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置攀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地考察了金融结构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能够显著促进某一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以市场主导的金融结构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具有差异化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技术进步是导致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助推某一经济体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重要渠道。本文的结论不仅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决策参考,也为提升本国要素投入增值能力、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欠欠  夏杰长  
文章基于最新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更加细化的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位置指数,分别利用OP和LP方法测算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所带来的自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制造业生产分割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效益。结果显示: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对于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国内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创新效应大于国外服务要素投入带来的溢出效应;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新效率提高更明显;降低制造业投入成本、技术创新和溢出是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位置提升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结构现状,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与商业服务、金融服务业等高技术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和创新效应需要得到进一步释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斌  景光正  
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结构与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显著提高了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克服了内生性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后,结论依旧稳健。随着一国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金融市场对其促进作用呈依次递增趋势,然而金融危机会弱化这种积极作用的发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升和研发创新激励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引入国家契约环境指数发现,契约环境的改善不仅对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能强化金融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丹丹  张函  李凯杰  
就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全球价值链地位、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就业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分析,揭示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地位对劳动力总就业规模、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均有正向影响,且全球价值链对不同行业就业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偏向型技术进步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是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就业规模的重要渠道。最后,从加快制造业调整升级、推动制造业参与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分工和扩大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宋宪萍  贾芸菲  
在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国际分工格局,对全球价值链的技术进步效果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初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努力与跨国公司的要求相匹配,在此条件下实现的技术进步只是一种"幻像"。一旦代工企业有可能更进一步攀升到价值链高端时,就会触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利益,形成"技术进步悖论"。在非对称的贸易模式下,全球价值链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有中心和外围、主导和依附关系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技术创新的"锁定效应"和分工固化风险更加突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利用2007—2016年我国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多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构建国家创新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菁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2009~2018年10年间的工业行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不深入的情况下,其技术进步是依附并适应跨国公司而取得的。若代工企业处于价值链上游,会过多地分割跨国公司的市场,对技术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在全球价值链中,很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嵌入深度为非线性倒U型曲线关系。建议各行业主动转变低端的生产参与模式,全方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充分发挥自贸区试点作用,纵向扩展对外开放程度;借助国际会议交流机会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参与构建更公平的国际经贸准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翊钧   孟庆伟  
全球价值链嵌入是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基于2007—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转型可以促进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嵌入程度的提高,但对嵌入位置的积极影响在高金融发展程度国家才得以发挥,最优金融结构的效率提升机制作用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而风险分散机制作用于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宏  刘东丽  
产业内附加值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直接表现,基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以其低附加值在全球价值链(GVC)中处于低端环节,以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增速较快这两个事实,本文选取1985~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以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产业附加值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三个变量做多元回归,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均对国内产业附加值呈正效应影响,即国内的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可促使产业附加值增长0.44%;另外,我国OFDI存量每提高1%,将带动产业附加值增长0.39%,即我国通过OFDI可以获取东道国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玉燕  林汉川  吕臣  
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GVC)内在机理与中国嵌入GVC方式下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与假说,并利用1999—2012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投入产出表与索洛残差法分别测算工业行业GVC嵌入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工业行业嵌入GVC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高技术工业嵌入程度远远高于传统工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实证检验结果显示,GVC嵌入能够推动技术进步,但同时由于抑制效应的存在,导致GVC嵌入与技术进步呈倒U型关系。这是对"GVC低端嵌入限制了中国技术进步"有关观点和中国嵌入GVC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审视,对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战略具有颠覆性启示。另外,研发强度一定程度上阻碍技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惠娟  李文秀  蔡伟宏  
以往的文献缺乏对全球价值链、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与技能溢价三者之间因果机制的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建立了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工资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以中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主要通过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来拉大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差距(技能溢价)。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技能溢价的促进作用最大,中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其次,低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最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燕  李一凡  闫舒婷  
利用1999-2015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能耗和排放强度,并实证检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效应以及GVC嵌入对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技术工业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工业行业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但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投入的"三高"行业并未带来较高的人均产出以及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然而GVC嵌入会在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偏效应中产生显著负向作用,但这种负向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行业以及生产者驱动型行业更为显著,而在非技术类行业和购买者驱动型行业并不存在,并且可能转变为正向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燕  李一凡  闫舒婷  
利用1999-2015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能耗和排放强度,并实证检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效应以及GVC嵌入对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技术工业明显高于传统工业;工业行业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但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投入的"三高"行业并未带来较高的人均产出以及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技术进步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然而GVC嵌入会在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偏效应中产生显著负向作用,但这种负向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特征,在技术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