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3)
- 2023(16046)
- 2022(13437)
- 2021(12263)
- 2020(10714)
- 2019(24736)
- 2018(23990)
- 2017(47562)
- 2016(25054)
- 2015(28189)
- 2014(28249)
- 2013(28150)
- 2012(26243)
- 2011(23658)
- 2010(23846)
- 2009(22732)
- 2008(21784)
- 2007(19422)
- 2006(17075)
- 2005(15695)
- 学科
- 济(123888)
- 经济(123774)
- 业(72663)
- 管理(72006)
- 企(58836)
- 企业(58836)
- 方法(54807)
- 数学(49288)
- 数学方法(48806)
- 中国(33781)
- 银(33507)
- 银行(33471)
- 融(32004)
- 金融(32001)
- 行(31968)
- 财(31526)
- 制(28242)
- 农(27347)
- 地方(26659)
- 业经(23613)
- 学(21850)
- 务(20906)
- 财务(20855)
- 财务管理(20806)
- 贸(19969)
- 贸易(19955)
- 企业财务(19856)
- 易(19342)
- 农业(18678)
- 体(17350)
- 机构
- 大学(361015)
- 学院(359721)
- 济(163900)
- 经济(160803)
- 管理(140963)
- 理学(120559)
- 研究(119568)
- 理学院(119364)
- 管理学(117458)
- 管理学院(116794)
- 中国(103662)
- 财(77859)
- 京(73818)
- 科学(67920)
- 财经(62003)
- 所(59237)
- 中心(58500)
- 农(56751)
- 经(56254)
- 江(54141)
- 研究所(53364)
- 经济学(53098)
- 业大(49046)
- 经济学院(47896)
- 北京(46411)
- 财经大学(46292)
- 农业(44413)
- 州(43078)
- 院(42368)
- 范(42328)
- 基金
- 项目(234240)
- 科学(185780)
- 基金(173888)
- 研究(169567)
- 家(149826)
- 国家(148641)
- 科学基金(129251)
- 社会(111237)
- 社会科(105777)
- 社会科学(105750)
- 基金项目(91341)
- 省(90190)
- 自然(82961)
- 自然科(81114)
- 自然科学(81093)
- 自然科学基金(79690)
- 教育(78035)
- 划(75231)
- 资助(73066)
- 编号(66870)
- 成果(53665)
- 部(53253)
- 重点(52758)
- 发(50390)
- 创(48642)
- 国家社会(46874)
- 教育部(46594)
- 创新(45640)
- 科研(45622)
- 课题(45562)
- 期刊
- 济(177558)
- 经济(177558)
- 研究(112540)
- 中国(66460)
- 财(61873)
- 融(59549)
- 金融(59549)
- 管理(51461)
- 学报(51073)
- 农(49924)
- 科学(48165)
- 大学(39674)
- 学学(38016)
- 财经(32146)
- 技术(31666)
- 农业(31336)
- 经济研究(29932)
- 经(27499)
- 教育(26655)
- 业经(25511)
- 问题(22982)
- 统计(20335)
- 技术经济(19769)
- 贸(18775)
- 理论(18659)
- 策(18082)
- 国际(16626)
- 业(16620)
- 决策(16589)
- 实践(16515)
共检索到550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本文采用面板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对41个亚投行成员2005-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金融结构、宏观风险以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宏观风险冲击对经济增长有削弱作用;金融结构银行化水平提高有助于抑制宏观风险冲击对经济增长不利影响;另外,虽然金融结构银行化水平提高有助于抑制宏观风险的负向效应,但随着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这种抑制作用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
金融结构 宏观风险 经济增长 亚投行成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华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借助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从数据的平稳性、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宏观税负提高会严重影响投资,并进而对实际GDP产生负的冲击。这一结论表明我国的税收政策实践与凯恩斯主义原理相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玉龙
近年来,研究有关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但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却不多。在宋则行先生推导的国民经济增长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税收和政府支出因素的同时,再做出如下假定:资本的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政府只对剩余价值征税;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税收不会改变产品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我国宏观税负的总体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妙燕
金融发展与经济运行的关系问题一直处于不断的研究积累过程中。文章将金融行业细分成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子行业,并选取了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后,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再对变量之间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检验银、证、保三者在长期中是否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中,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于银行业与证券业。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红忠 郑海青
文章首先通过构造衡量金融结构的不同指标,运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用广义矩估计法进行估计,得出了在人均GDP高的国家,股票市场比重也高的结论;为验证其显著性,文章把东亚国家分成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两组分别回归,结论是股票市场比重的提高与人均GDP有显著的关系, 因此, 东亚国家应积极发展股票市场,提高银行体系和股票市场的效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松奇 郭江山
基于中国1978年到2010年的年度数据,本文研究了金融支持、结构优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发现农村经济水平提升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改善密切相关,信贷资金和财政资金实际上是通过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消费结构作用于农村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 经济结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欧阳远芬 陈倩
本文主要探讨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的宏观风险分析,利用混合向量自回归模型(MVAR模型)对付款能力和策略性违约假说进行验证。本文采用香港零售银行的住宅按揭拖欠比率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证实了银行信贷、房价和利率变化对银行房贷违约风险的影响与金融稳定状态有关,在金融不稳定时期,银行信贷扩张、房价下跌或利率提高会显著增加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情况,但这负面影响在金融稳定时期较不容易显现。
关键词:
银行住房贷款违约率 MVAR模型 房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培 叶永刚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再思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是需要建立在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本文利用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框架对东亚及东南亚有关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系统性风险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早在2006年就初现端倪,一些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在显著增大的同时还显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亚明 冯红星
以亚投行的33个亚洲初始成员国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的辐射范围,选取GDP、工业产值、总储备、CPI、汇率和利差六个经济指标,利用带傅里叶变换的SURADF面板单位根检验法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为提高检验的准确度,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取ADF检验统计量的临界值。结果表明,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虽然没有日本密切,但是,人民币成为亚洲区域性货币的潜力巨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廷春
发育良好的金融体系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有关研究成果以及国际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 ,建立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计量模型 ,并运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 :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 ;金融深化理论与利率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过程相适应 ;不能单纯追求金融发展与资本市场的数量扩张 ,应更加重视金融体系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沈阳 冯望舒
文章基于2003年1季度至2009年2季度的数据,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不良贷款率构成冲击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结果显示,CPI、GDP增长率,进口额增长率,贷款利率及房价指数均显著影响到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而依据回归结果在假设情景下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压力测验,得出了贷款利率R的大幅上升比GDP增长率的大幅降低对商业银行体系信用风险的冲击幅度更大的结论。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宏观压力测试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育 吕之望
从收入分配角度解释金融危机是当前国际上正在热烈讨论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做一个简单的综述。文章沿着收入分配研究的两条发展脉络——基于要素的收入分配理论和基于人际的收入分配理论——展开,并且分别考察了金融发展在两条路径的逻辑链条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示出我国经济中潜在的宏观风险,得到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收入分配 金融发展 宏观风险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海林
金融风险财政化不仅会对财政支出形成压力,直接造成财政赤字缺口的拉大,而且还会助长金融市场上各类行为主体的机会主义心理,持续酝酿更深层次的金融风险。由此宏观经济风险必然会被大幅度地向上推动,使得各类经济主体的风险增大,从而经济增长亦因此而受到抑制。这个论断不仅得到模型的证明,而且还可以得到基于中国1978~2007年间数据协整分析的支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海林
中央政府以金融手段化解财政风险的行为,即为财政风险金融化。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抑制财政风险,但是,它不仅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大纳税人的税负,还会导致财政风险的持续上升,因此,从长期来看,财政风险金融化会向上推动经济风险,并最终抑制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中国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财政风险金融化在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模型的抑制效应,若不有效限制这种政府行为,后果不堪设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尚友芳 方意 和文佳
在当前实体经济低迷及金融市场明显波动的背景下,研究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风险溢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混频溢出指数和混频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溢出的静、动态特征和传导渠道。从溢出结果来看,混频溢出指数能够较好地识别危机和重大事件。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部门的风险净输出方,外汇市场对实体部门的冲击最大,其次是股市、债市。不同时期,因内外部环境差异,风险溢出结构显著不同。从溢出渠道来看,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存在直接冲击渠道与间接冲击渠道,其中,“政策渠道”显示了宏观政策变量在风险溢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预期理论”在新冠疫情期间风险溢出中发挥主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