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3)
2023(10537)
2022(8566)
2021(7810)
2020(6366)
2019(14625)
2018(13972)
2017(26294)
2016(13569)
2015(15464)
2014(15378)
2013(15583)
2012(14769)
2011(13976)
2010(14015)
2009(13669)
2008(12604)
2007(11056)
2006(10246)
2005(9773)
作者
(39202)
(32585)
(32410)
(31253)
(21034)
(15533)
(14763)
(12726)
(12674)
(11625)
(11552)
(10774)
(10619)
(10414)
(10400)
(10344)
(9565)
(9392)
(9390)
(8627)
(8379)
(7862)
(7726)
(7594)
(7540)
(7402)
(7024)
(6575)
(6552)
(6417)
学科
(84151)
经济(84082)
管理(36564)
(34050)
方法(29274)
中国(28043)
(28016)
企业(28016)
(26981)
金融(26981)
数学(25515)
数学方法(25357)
(24008)
银行(23997)
(23390)
地方(20326)
(16433)
业经(15912)
(15498)
(15297)
(14870)
(14579)
贸易(14565)
(14195)
地方经济(12856)
中国金融(11370)
(11162)
环境(10945)
农业(10723)
理论(10688)
机构
大学(210338)
学院(206241)
(108116)
经济(106333)
研究(80179)
管理(74950)
中国(68968)
理学(63698)
理学院(62955)
管理学(62210)
管理学院(61831)
(48198)
(44921)
科学(42282)
(39698)
财经(38435)
经济学(37459)
中心(36321)
研究所(35859)
(35141)
经济学院(33578)
北京(29598)
财经大学(28823)
(28403)
(28018)
(27561)
(25848)
师范(25662)
(24694)
科学院(24556)
基金
项目(128510)
科学(103000)
基金(97901)
研究(95946)
(84513)
国家(83894)
科学基金(71790)
社会(66665)
社会科(63595)
社会科学(63579)
基金项目(49959)
(45091)
教育(42238)
自然(42215)
自然科(41270)
自然科学(41260)
资助(40882)
自然科学基金(40589)
(38801)
编号(35594)
(30706)
成果(29949)
国家社会(29846)
(29620)
重点(29576)
中国(28189)
教育部(27212)
(26662)
人文(25819)
(25232)
期刊
(122738)
经济(122738)
研究(72556)
中国(41097)
(35619)
(35579)
金融(35579)
管理(30278)
科学(27642)
学报(27007)
(25168)
经济研究(21844)
大学(21446)
财经(20993)
学学(20221)
(18384)
农业(16539)
技术(16444)
教育(16037)
问题(15968)
(15054)
业经(14516)
国际(14263)
世界(14186)
技术经济(11964)
统计(11010)
经济问题(9858)
理论(9429)
(9300)
(9296)
共检索到332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炎  黄晶  魏熙晔  陈昆亭  
近年来,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1,基于两者的经济周期波动和危机形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与宏观经济周期研究中的新兴热点。其中,金融摩擦、金融冲击、金融中介及与这些因素紧密联系的货币信贷政策已成为本次危机后热点中的热点。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个新领域——金融经济周期理论(financi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fbc理论)。该理论将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冲击、金融摩擦、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阳  田友春  
近年来,金融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7—18日,"第二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6)在云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阳  田友春  
近年来,金融因素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已逐步成为经济波动的重要诱因。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17—18日,"第二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6)在云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炎  王如丰  魏熙晔  黄晶  
为推动金融经济周期前沿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研究的对接与融合,2017年10月27日,"第三届中国金融经济周期论坛(2017)"在浙江工业大学隆重召开。论坛由《经济研究》编辑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金融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浙工大高级经济研究中心承办。论坛召集人陈昆亭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教授和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张永山分别致辞。论坛采用"主旨演讲"和"分会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米芸  余力  张慧芳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米芸  余力  张慧芳  
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因素是金融摩擦和金融冲击,金融中介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基于微观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冲击传播机制不断被丰富。该理论将金融中介作为单独模块直接植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撩开货币与金融的面纱,从微观层面切入对宏观经济波动现象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本文按照"演进脉络—核心内容—拓展应用"这一逻辑思路对金融经济周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并揭示未来研究的着力点:厘清特定周期阶段和平均周期当中金融因素的影响效应;引入异质性的金融体系,构建逻辑结构一致的内生金融经济周期模型框架;注重宏观审慎框架下的金融监管,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文章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测度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金融周期波动情形,并通过广义矩估计法探究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当期值对经济周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谱分析及交叉谱分析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作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整体存在7.36个季度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存在13.5个季度的周期波动,并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提前1.15个季度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预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颜昌华  刘尧成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分析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冲击的动态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在2009年后中国金融周期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虚假繁荣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不容小觑;其次,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周期进入"未完成的衰退"阶段,金融周期下行冲击对GDP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基于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周期冲击对CPI的长期影响不明显。文末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岑丽君  黄新克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立岩  王新丽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以下简称为RBC)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理论。RBC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FinnKydland、明尼苏达大学的Edward Prescott、罗彻斯特大学的John Long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其核心思想是较小的技术冲击可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理性个人对实际冲击最优选择的结果,均衡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干预并不能增进人们的福利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乐一  李星  
当前国外对国际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判断、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分析以及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效果分析等方面。针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程度的变化,理论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周期相关程度高低问题以及同步性变化问题。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入分析各主要传导途径的影响因素以及进一步寻找新的传导渠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效果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研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程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家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各主要中央银行的政策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导致了宏观经济周期理论的重大变革,促使金融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对模型中的结构参数和外生冲击过程进行了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同时展示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经济分析中的三个具体应用,结果发现:(1)信贷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力量;(2)减少信贷摩擦能够平抑我国的经济波动,并且扩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3)模型对CPI的预测结果与真实数据拟合程度非常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