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5)
- 2023(3798)
- 2022(3043)
- 2021(2763)
- 2020(2215)
- 2019(5005)
- 2018(4495)
- 2017(9014)
- 2016(4414)
- 2015(4936)
- 2014(4744)
- 2013(4712)
- 2012(4335)
- 2011(3976)
- 2010(4282)
- 2009(4461)
- 2008(3320)
- 2007(2949)
- 2006(2737)
- 2005(2634)
- 学科
- 融(24165)
- 金融(24165)
- 银(20924)
- 银行(20916)
- 行(20429)
- 济(17306)
- 经济(17281)
- 业(16956)
- 企(15700)
- 企业(15700)
- 管理(14644)
- 中国(13100)
- 中国金融(10820)
- 制(7676)
- 财(7176)
- 方法(6544)
- 业经(6328)
- 地方(5848)
- 务(5805)
- 财务(5792)
- 财务管理(5787)
- 企业财务(5624)
- 体(5210)
- 数学(5154)
- 农(5150)
- 数学方法(5132)
- 理论(4331)
- 事业(4284)
- 体制(4124)
- 农业(3993)
- 机构
- 学院(60654)
- 大学(59647)
- 济(27467)
- 经济(26895)
- 管理(24182)
- 中国(22511)
- 理学(20606)
- 理学院(20447)
- 管理学(20261)
- 管理学院(20154)
- 研究(18160)
- 财(14536)
- 银(14059)
- 银行(13630)
- 融(13233)
- 金融(12978)
- 行(12805)
- 财经(11624)
- 京(11317)
- 中心(11215)
- 人民(10664)
- 经(10558)
- 国人(9817)
- 中国人(9775)
- 中国人民(9705)
- 经济学(9496)
- 财经大学(8907)
- 科学(8824)
- 江(8811)
- 经济学院(8658)
- 基金
- 项目(39122)
- 科学(31684)
- 研究(30175)
- 基金(29528)
- 家(24542)
- 国家(24304)
- 科学基金(21866)
- 社会(20500)
- 社会科(19621)
- 社会科学(19616)
- 省(15675)
- 基金项目(15633)
- 教育(13242)
- 自然(13079)
- 自然科(12825)
- 自然科学(12824)
- 自然科学基金(12617)
- 划(12382)
- 编号(11960)
- 资助(11807)
- 融(10063)
- 成果(9911)
- 创(9375)
- 发(8916)
- 重点(8759)
- 国家社会(8716)
- 创新(8674)
- 部(8625)
- 性(8391)
- 制(8306)
共检索到97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彦明 刘秀林
以金融组织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上层组织的形成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法国布罗代尔通过研究15至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三层分立模式"的市场组织结构理论,认为成熟、健康的市场上层组织是现代市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珩
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在走向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有两条被称为"死亡之谷"的必经之路:技术创新转化为原型产品;原型产品实现产业化。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自组织机制作用使系统微观层面各子系之间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当表征该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某一阈值时,系统宏观结构发生突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反之,产业发展停滞。鉴于此,政府扶持政策宜有选择地作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曙光 邓一婷
:本文试图以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民间金融的成因进行经济学和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考察,运用规范的博弈论方法对乡土社会网络、信任关系和文化传统在民间金融成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放贷人条例》中政府应对内生于中国乡土社会的民间金融形式采取分类引导、有序监管和渐进规范的策略,对那些绩效良好且具备规模效应的民间金融组织应逐步合法化,从而优化中国金融体系的总体结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建华 沈荣芳 李本乾
本文首先在学习型组织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之间建立了一种价值链关系 ,进而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界定 ;其次 ,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结构应从扁平化向水平化发展的观点 ,并认为具有水型特征的组织适宜学习型组织成长 ;再次 ,提出了二段全通道、完全覆盖式学习型组织的信息交流模式、“学习型领袖”的成长及组织创新机制 ;最后 ,提出了传统组织结构向学习型组织结构发展中组织功能的转换模式。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成长机制 创建模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冯德连 葛文静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就是回答哪些力量推动中心成长的问题 ,也是制定促进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政策必须要研究的问题。从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看 ,1 9世纪以来 ,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催生了一批国际金融中心 ,也使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变化。本文把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概括为“轮式模型”。模型认为 ,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动力主要有两种拉力(科学技术、经济发展 ) ,三种推力 (供给因素、历史因素和城市因素 ) ,以及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作用力。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成长机制 轮式模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斌 葛兆强
在商业银行成长过程中,除了市场竞争、技术进步等一般因素外,资本约束、公司治理、管理能力、银行战略、综合化经营、金融创新、银行家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商业银行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商业银行成长的边界不仅包括外部的规模边界,而且还包括内部边界和寿命边界。商业银行的成长路径主要有自然成长、购并成长和跨组织成长三种方式可供选择;在金融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背景下,购并成长、跨组织成长对商业银行成长的意义更为显著。评价一家银行的成长性,不仅要考虑规模和速度,更要考虑成长的潜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鹏
金融产业集群被看作是区域金融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模式。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复合影响。在集群演化中,内部因素是发挥主要作用的,外部因素通过激发内部因素来影响产业集群的演化。金融产业集群的成长效应分为集群内部成长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集群内部成长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学习的知识效应,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包括产业机构优化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
关键词:
金融 产业集群 演化机理 成长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史恩义
产业成长是金融成长的基础,金融成长是产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二者保持合理的匹配关系是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的金融成长与产业成长匹配关系模型表明:在产权制度、资源禀赋、制度变迁等条件约束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成长对产业成长的贡献度不同;产业成长的任何变动都会导致资金市场匹配关系的变化,但二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实证检验表明中国的金融成长滞后于产业成长,中国应实行金融优先发展战略,以金融成长保证和加快产业成长。
关键词:
金融成长 产业成长 匹配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林 张明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殿昆
本文认为商业连锁公司快速成长的原因:一是有先进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制度;二是规模经济和六统一管理创造了高于传统商业企业的服务产出和收益;三是供应商、连锁公司和顾客三方,经反复博弈合理分割价值链收益,形成“三赢”利益格局,使连锁公司具备了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连锁公司 组织特征 规模经济 三赢价值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毛文静
论述了网络化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效用、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化成长机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等问题。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呈网络化成长趋势;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影响着企业获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集群的成长速度和成长能力;不同的网络结构模型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中小企业集群随着网络结构模型的转换来演进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锋
对民营企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的研究,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具有较强说服力。采用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范式,从结构性、关系性和认知性维度分析表明,由于规模小、社区环境空间封闭以及家族制的劣根性等特征,民营企业在社会交互系统中既无法占据节点位置,更缺乏持续发展的信任资本,社会资本的严重缺乏影响了其持续成长。通过构建民营企业持续成长的社会资本模型得知,利用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进行社会化改造,促使民营企业建立一种诚信与创新的组织文化,进而建立企业社会资本的动态提升机制,这是民营企业创造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营企业 持续成长 社会化改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春森 梁昌勇 陈蓉
与跨国IT公司合作,进行行业内知识学习和跨行业知识溢出是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在综述知识转移过程、环境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知识学习和知识溢出过程,研究专业化软件开发-集成化产品-与流程结合的行业化解决方案-国际化服务交付中的知识转移特征,得出我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机理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允尧
动态环境下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必须获得动态竞争优势,动态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动态能力,而动态创新则是企业动态能力和动态竞争优势的纽带。企业持续成长的机理表现为,以动态能力为支撑,不断进行动态创新,获得动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
关键词:
动态能力 动态创新 动态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笑楠 仲秋雁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软件外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企业技术合作对象的不同,构建企业技术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东软集团的数据模拟了技术合作模式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情景,并分析了企业间技术合作、企业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三种技术合作形式都促进技术能力的提升,其中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影响效果最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