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9)
- 2023(10004)
- 2022(8231)
- 2021(7634)
- 2020(6279)
- 2019(14297)
- 2018(13485)
- 2017(26607)
- 2016(14030)
- 2015(15197)
- 2014(15047)
- 2013(14700)
- 2012(13605)
- 2011(12278)
- 2010(12747)
- 2009(12188)
- 2008(11237)
- 2007(10192)
- 2006(9310)
- 2005(8730)
- 学科
- 济(51813)
- 经济(51754)
- 业(41282)
- 管理(40396)
- 企(34104)
- 企业(34104)
- 融(26853)
- 金融(26852)
- 银(24874)
- 银行(24856)
- 行(24149)
- 中国(22372)
- 方法(19308)
- 财(19101)
- 数学(16780)
- 数学方法(16484)
- 农(15928)
- 制(15827)
- 地方(12793)
- 务(12535)
- 财务(12498)
- 业经(12483)
- 财务管理(12479)
- 企业财务(12062)
- 中国金融(11360)
- 学(11082)
- 贸(10916)
- 贸易(10903)
- 农业(10788)
- 易(10666)
- 机构
- 学院(190150)
- 大学(189018)
- 济(81032)
- 经济(79202)
- 管理(69630)
- 研究(68861)
- 中国(59379)
- 理学(58820)
- 理学院(58166)
- 管理学(57136)
- 管理学院(56742)
- 财(42961)
- 京(39659)
- 科学(39595)
- 所(34943)
- 中心(33577)
- 财经(32657)
- 农(32544)
- 研究所(31325)
- 江(30314)
- 经(29713)
- 业大(26195)
- 经济学(25637)
- 北京(25297)
- 院(25290)
- 农业(25147)
- 州(24677)
- 财经大学(24450)
- 范(23827)
- 银(23598)
- 基金
- 项目(122740)
- 科学(96467)
- 研究(90904)
- 基金(89245)
- 家(78078)
- 国家(77395)
- 科学基金(65748)
- 社会(57929)
- 社会科(55141)
- 社会科学(55128)
- 省(47662)
- 基金项目(45361)
- 自然(41516)
- 教育(41295)
- 自然科(40590)
- 自然科学(40578)
- 划(40125)
- 自然科学基金(39872)
- 资助(37727)
- 编号(36197)
- 成果(31100)
- 重点(28116)
- 部(27294)
- 发(26980)
- 课题(26100)
- 性(25999)
- 创(25962)
- 国家社会(24330)
- 创新(24230)
- 科研(23615)
共检索到307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淦 管弋铭 范从来
资产短缺假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和非货币资产价格高涨。但是由于未考虑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这一现实情况,该假说所提出的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现实。研究表明,在金融资产短缺条件下,约束型资产替代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资产短缺通过约束型资产替代引起货币涌向替代类资产,导致高储蓄存款和高房价长期并存。结论表明,一方面,资产泡沫、高房价以及高储蓄等问题要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着手,通过增加优质金融资产的供给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利率机制和约束型资产替代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淦 管弋铭 范从来
资产短缺假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存在的流动性过剩和非货币资产价格高涨。但是由于未考虑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处于利率管制状态这一现实情况,该假说所提出的资产泡沫形成机制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现实。研究表明,在金融资产短缺条件下,约束型资产替代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资产短缺通过约束型资产替代引起货币涌向替代类资产,导致高储蓄存款和高房价长期并存。结论表明,一方面,资产泡沫、高房价以及高储蓄等问题要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着手,通过增加优质金融资产的供给来解决;另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利率机制和约束型资产替代机制将会共同发生作用,金融资产泡沫产生的概率增大,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顺彬 田珺
以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适度水平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适度水平对于融资约束异质性企业的影响程度有何差异。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适度水平上升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总体上呈促进作用,表现出"蓄水池"动机;但在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方面,货币政策适度水平上升抑制了企业对于非货币金融资产的配置,表现出投机性的"替代"动机。与受融资约束较弱的企业相比,受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货币政策适度水平的变动更加敏感。因此,制定经济政策时既要考虑虚拟经济的"挤出"效应,也要考虑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完善货币政策的适度水平,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符号亮 袁鲲
基于1998~2019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融资约束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替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商业信用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性显著存在,且融资约束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替代性更为明显。相对于货币政策宽松期,紧缩期的商业信用替代性受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更大。没有融资约束企业更倾向于对外提供商业信用,融资约束企业通过商业信用实现银行信贷二次配置。紧缩货币政策对企业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约束较大企业受紧缩政策的影响更大。结论表明,有必要对微观实体企业,尤其是受紧缩货币政策叠加影响的融资约束企业,实施分类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蔡彬彬 郭熙保
分工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斯密的分工思想引入金融领域,从理论规范分析上提出一个以金融分工为核心的金融发展分析框架,以揭示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作者认为,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金融分工是金融发展的微观机制,金融交易效率改进促进金融分工进一步深化,而金融分工演进又推动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金融发展过程就是金融分工及其演进的过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扬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贷都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然而在中国的金融体制下,产权性质的异质性会造成企业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歧视,而这种信贷歧视会约束企业的替代性融资,即当民营企业面临商业信用约束时,其更难以使用银行信贷进行融资性替代。本文利用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假设。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贷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民营企业受到了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歧视,而信贷歧视减弱了民营企业银行信贷的融资替代性。为了缓解民营企业所受的融资约束,政府应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减少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而企业应加强产业关联,增强商业信用融资能力。
关键词:
产权性质 信贷歧视 商业信用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月丽 孙昭君 李帅
通过在信贷配给模型中引入主客观项目成功概率距离这一测算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指标,文章创新性地构建了解释传统农村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说。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总量效应”,即促进农村信贷供给总量的边际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农户当期消费与持久性收入之间的相关度,并且显著弱化了农户投资对储蓄的依赖性。(2)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阶层的农户具有异质性影响,即存在“结构效应”,且对于弱势农户的融资约束问题具有更强的放松作用。(3)相对于传统农村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某些方面更具有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能力,两者之间更多地呈现出有效互补而非简单替代关系。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数字金融深刻而全面地改变着金融结构和业态的背景下,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和传统农村金融的功能边界,构建两者有机耦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新时期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政策选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肖欣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投资理论在重新理解和抽象真实世界的基础上,对主流估值模型、投资者行为和全球宏观对冲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的来看,微观层面的进展,一是进一步认识到把投资者情绪引入传统基本面估值模型中的意义;二是利用动物精神理论发展了对投资者认知规律、决策过程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宏观层面的进展表现为提出了储蓄者和非储蓄者模型以及"新常态"和国际货币新体系的观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春贤 张静
现金股利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确保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既是上市公司履行股东受托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公司财务特征分析企业融资约束及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关系,探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现企业融资约束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呈负相关性,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负相关性;自由现金流越充足的公司越愿意实施积极的现金股利政策,但伴随外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公司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这种关系会得到显著弱化。以上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金融发展如何对企业微观经济变量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公司财务决策具有一定帮助;同时,对现阶段如何通过市场手段克服半强制分红政策对融资约束企业造成的"监管悖论"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春贤 张静
现金股利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确保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既是上市公司履行股东受托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公司财务特征分析企业融资约束及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间的关系,探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作用是否会发生变化,发现企业融资约束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呈负相关性,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公司融资约束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负相关性;自由现金流越充足的公司越愿意实施积极的现金股利政策,但伴随外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公司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星 王琪琼
众多的经济研究正在着力论证 :当代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标志着直接融资的壮大和间接融资的没落。本文的研究将提出一种相反的观点 ,表明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更多体现为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据此 ,本文提出 :( 1 )一种根据是否以可转让金融工具为载体将金融活动区分为市场金融与非市场金融的观点 ;( 2 )一种分析不同金融活动模式的新的理论框架 ,将一切金融活动区分为市场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非市场间接金融及非市场直接金融等四种模式。这种新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澄清当前金融理论领域中存在的许多含混及错误的认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奇 何帆 刘明兴
近年来有关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之间关系的讨论在文献中屡见不鲜。本文认为金融自由化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一个独立效应,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政策是否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协调一致也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换言之,金融自由化作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不仅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而且也会显著地影响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经验证据也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金融脆弱性 政策一致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邹菊方 谭庆华
政策性金融自从在我国正式运行以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更深入地把握政策性金融不同于一般商业性金融的特有功能,有必要对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内部机制进行细致分析。本文在对机制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对政策性金融功能的内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由此提出了政策性金融功能机制研究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以进一步促进对政策性金融功能内部机制的深入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光宁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型的业态,在改善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方面无疑具有优势,但缺乏理论指引的新生事物,规制建设滞后,必然蕴含较大风险,很难稳健成长。因此,推进互联网金融理论的发展和规制体系建设非常必要。本文设计了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包含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内涵、本质与功能,基础要素,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市场形态及属性,互联网金融的宏观经济效应与监管;在分析互联网金融风险与规制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规制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理论框架 规制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