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1)
2023(5523)
2022(4472)
2021(3957)
2020(3313)
2019(7414)
2018(6934)
2017(13003)
2016(7049)
2015(7933)
2014(7603)
2013(7315)
2012(6510)
2011(5792)
2010(6182)
2009(5792)
2008(4602)
2007(4069)
2006(3599)
2005(3272)
作者
(18843)
(15488)
(15317)
(14589)
(9586)
(7407)
(7125)
(5992)
(5848)
(5537)
(5273)
(5173)
(4925)
(4770)
(4740)
(4722)
(4660)
(4566)
(4479)
(4331)
(3922)
(3738)
(3653)
(3608)
(3428)
(3425)
(3409)
(3323)
(3217)
(3126)
学科
(24242)
金融(24241)
(23834)
经济(23817)
(21246)
银行(21226)
(20716)
(19009)
管理(16395)
(15265)
企业(15265)
中国(15212)
中国金融(10872)
方法(10611)
数学(9835)
数学方法(9758)
(8225)
(8222)
(7488)
地方(7412)
理论(6904)
业经(6693)
(6308)
财务(6295)
财务管理(6288)
企业财务(6088)
农业(5648)
教学(5051)
(5016)
贸易(5007)
机构
学院(90777)
大学(88164)
(38163)
经济(37313)
管理(31934)
研究(28975)
中国(28738)
理学(27511)
理学院(27235)
管理学(26760)
管理学院(26613)
(18216)
(17416)
(16717)
科学(16287)
中心(15917)
(14860)
(14780)
财经(14677)
金融(14504)
银行(14342)
业大(13936)
(13784)
(13708)
(13473)
(13354)
农业(13127)
经济学(12905)
研究所(12550)
经济学院(11893)
基金
项目(61749)
科学(48104)
研究(47171)
基金(43309)
(37145)
国家(36785)
科学基金(31796)
社会(29667)
社会科(28415)
社会科学(28408)
(26427)
基金项目(23123)
教育(22923)
(20992)
编号(19550)
自然(19171)
自然科(18779)
自然科学(18775)
自然科学基金(18481)
资助(17495)
成果(15592)
重点(14458)
(14351)
课题(14188)
(14146)
创新(13296)
(13226)
国家社会(12429)
(12234)
大学(11994)
期刊
(37028)
经济(37028)
研究(27547)
(25785)
金融(25785)
中国(21018)
(15035)
教育(14502)
学报(13896)
(13774)
科学(11646)
大学(11014)
管理(10558)
学学(10502)
农业(9417)
技术(8230)
财经(7413)
经济研究(6387)
(6359)
业经(5934)
职业(5202)
(4872)
理论(4819)
问题(4606)
中国金融(4595)
实践(4378)
(4378)
(3910)
国际(3824)
(3823)
共检索到139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华  
21世纪初,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金融产品日益复杂且种类繁多。居民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面临的选择增加,但风险也随之增加,而居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却堪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各国越来越重视居民的金融素养培育,通过颁布法案,采取行动,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金融素养是对有关金融的概念、风险、技能、动机的知识和理解,以及运用其作出有效金融决策、改善个人和社会的金融福社、参与经济生活的信心。如此看来,金融素养应被区分为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当前,以金融教育帮助人们掌握金融知识以达到提高金融素养、实现金融安全的目的,正成为越来越多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魏瑾瑞  姜美君  
化的口构带的要个化接问题即是,如何将被动养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社会融入,如何提升年的社会参与水平,本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从微观层面研究了金融素养对提高年社会参与的影响路径。实证果表明,年的金融素养普遍较低,社会参与水平不高,但是可以通过提升金融素养摘改善年的社会参与;中介效应模型的果显示,金融素养主要通过提高互联网使用和养保险购买两条路径促进年的社会参与,增强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意味着,缩小年的数字鸿沟是应对当前快速化的要个积极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明丽  陈曼  
乡村振兴战略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注重将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最终增强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式"扶贫。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国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普遍较低,导致其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实现自身脱贫,且"返贫"现象严重。金融素养是提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农户金融素养在金融扶贫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提升农户金融素养以促进金融扶贫效应的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马国温  姚爽  
从我国农村居民金融消费素养现状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金融态度、金融技能等四方面均落后于城镇居民,城乡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东北地区更为落后。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金融知识理解较浅,部分农村居民的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素养较低。建议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多种金融知识宣传渠道的途径,提升农村居民整体金融素养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城市贫困是2020年后反贫困政策的重点盯住问题,本文引入金融素养视角,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对中国城市的影响。考虑到反向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父母金融素养和同社区平均金融素养作为工具变量,还使用联立方程模型约束了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并对金融素养减贫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城市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该种影响有其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但中国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通过金融教育改善金融素养是实现城市减贫的重要政策选择。比较金融素养对收入贫困、资产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不同影响发现,金融素养不仅能够体现贫困人口的收入"开源",而且可以通过影响资产配置行为,实现财富积累,并提升收入稳健性,金融素养不足是城市贫困主体增收但不减贫现象的重要原因。基于异质样本的研究表明,贫困深度更浅的贫困主体,从金融素养提升中获得的相对收益更高,金融素养对城市减贫体现为收入加成作用,是收入提升政策的有效补充。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城市贫困的致贫原因提供了新视角,对城市贫困政策制定有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李鸿波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正相关;当把金融素养分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时,初级金融素养仅对居民消费总量存在促进作用,而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是金融素养提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两条重要渠道。因此,应精准化实施金融教育以全面提高全民金融素养,促进消费扩容。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理性消费理念的示范与引导,以充分发挥信息影响消费升级的渠道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锟  李鸿波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员工素养水平偏低即便是事实,也有理由相信通过训练完全可以塑造出拥有一流素养的团队。许多企业抱怨部分员工素养水平偏低。其实,看到员工的素养问题本来是好事,可以引起重视,激励他们改进。但人们偏偏把问题直接往国民性上靠,对员工素养方面的不足采取放任态度,这才是大问题。所以笔者要说,员工素养水平低即便是事实,也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阮若卉   罗明忠  
家庭金融脆弱性状况事关国家安全和家庭福利。数字化时代,个人的数字素养高低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论文基于2017和2019年两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数字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素养的提高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采取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验,通过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测度方式、更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方式和更换计量模型等方式进行再检验后,结论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高物质资本家庭、亲友中有数字金融行为的群体和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农村,数字素养提升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素养提升主要通过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教育与培训,积极引导金融服务主体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字素养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效应,助力农村共同富裕实现与社会和谐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孟德锋  严伟祥  刘志友  
我国消费信贷大幅增长促进消费的同时,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开始显现。本文以城市居民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差异。结论表明:(1)收入越低的群体,家庭金融脆弱性越大;(2)提高金融素养能减轻家庭金融脆弱性,其中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明显;(3)年龄、学历、婚姻、房产比重、商业资产比重、家庭规模、子女人数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影响为正,而家庭净资产和成员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负。因此,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温涛  刘渊博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识别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的关键因素,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尤为关键。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将数字素养、金融知识和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运用Probit模型、Poisson模型和OLS模型从是否响应、响应广度和响应深度三重视角研究数字素养、金融知识以及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均是影响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关键因素,数字素养对于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而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素养和金融知识在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和响应广度的影响上存在替代关系,在对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的影响上存在互补关系。第二,基于数字金融产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产品中,数字素养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信贷、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是否响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数字理财、数字授信产品中,金融知识对农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深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基于收入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素养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弱于非相对贫困户,而金融知识对相对贫困户数字金融行为响应的提升效果优于非相对贫困户。本文为科学认识数字素养与金融知识的不同作用、构建乡村数字金融包容性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既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包容发展的机会,也带来了诸多风险与挑战。居民、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金融素养的提高则是化解风险、防范危机的关键所在与治本之策。通过研究现状的回顾,在明确金融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构想。金融素养研究将完善和丰富金融包容、家庭金融的实证研究,从需求主体、供给主体及政府监管主体三方面寻找提升金融素养的不同途径和渠道。引入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学科工具,强调经济主体的金融满意度,以及区域差异化、城乡统筹化的金融教育策略。该专题研究对促进我国各区域的金融稳定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瑾瑜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能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正向影响。从数字金融的不同维度展开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有积极作用,其中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能够影响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但其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深度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广度的积极效应更强,并且对于青年户主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从中介机制分析的结果来看,数字金融可通过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来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本文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创新数字金融产品服务、加强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培育正确投资理财意识、努力提升数字金融素养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人口抚养比造成经济运行负担加重,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由国家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向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过渡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优化劳动者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产配置,强调个人养老责任也愈发重要。本文从供需两侧出发,探讨国民金融素养和养老服务金融普惠性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国民金融素养和养老服务金融普惠性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不合理,金融资产投资倾向过于保守。提高金融素养和养老服务金融普惠性有利于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分散程度、风险性金融资产和寿险的持有倾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庞明   王慧   张祺浩  
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对金融资产选择和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金融市场参与不足、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切入点,使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建立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风险金融资产选择占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三个不同维度均对其有积极作用,这一结果经稳健性检验仍保持一致;(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在农村家庭和东部地区更为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维度上发挥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