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8)
- 2023(17077)
- 2022(14643)
- 2021(13626)
- 2020(11497)
- 2019(26164)
- 2018(25477)
- 2017(49481)
- 2016(27179)
- 2015(30265)
- 2014(29934)
- 2013(29294)
- 2012(26944)
- 2011(24287)
- 2010(24329)
- 2009(22565)
- 2008(21368)
- 2007(18727)
- 2006(16536)
- 2005(14532)
- 学科
- 济(97983)
- 经济(97869)
- 业(76352)
- 管理(75836)
- 企(60969)
- 企业(60969)
- 方法(45618)
- 数学(40029)
- 数学方法(39555)
- 中国(33225)
- 农(29372)
- 融(29125)
- 金融(29124)
- 银(28705)
- 银行(28633)
- 财(28580)
- 行(27520)
- 业经(23046)
- 制(22472)
- 学(21717)
- 地方(21204)
- 贸(20229)
- 贸易(20217)
- 农业(19740)
- 易(19714)
- 务(18807)
- 财务(18738)
- 理论(18735)
- 财务管理(18706)
- 企业财务(17820)
- 机构
- 学院(374731)
- 大学(373885)
- 济(147671)
- 管理(146547)
- 经济(144360)
- 理学(126764)
- 研究(126094)
- 理学院(125403)
- 管理学(123171)
- 管理学院(122531)
- 中国(101661)
- 科学(79665)
- 京(78950)
- 财(69894)
- 农(69580)
- 所(63927)
- 业大(60588)
- 中心(59255)
- 研究所(58593)
- 财经(55823)
- 农业(55047)
- 江(54825)
- 经(50852)
- 北京(49672)
- 范(47320)
- 师范(46750)
- 院(45539)
- 州(44814)
- 经济学(44072)
- 财经大学(41704)
- 基金
- 项目(259030)
- 科学(201787)
- 基金(186539)
- 研究(185904)
- 家(164407)
- 国家(162999)
- 科学基金(138878)
- 社会(115501)
- 社会科(109479)
- 社会科学(109452)
- 省(102067)
- 基金项目(99005)
- 自然(92336)
- 自然科(90182)
- 自然科学(90157)
- 自然科学基金(88535)
- 划(86194)
- 教育(85669)
- 资助(77378)
- 编号(76038)
- 成果(60976)
- 重点(58406)
- 部(56327)
- 发(54965)
- 创(54163)
- 课题(52534)
- 创新(50536)
- 科研(49951)
- 教育部(47810)
- 大学(47786)
- 期刊
- 济(155478)
- 经济(155478)
- 研究(111036)
- 中国(72482)
- 学报(64531)
- 农(62962)
- 科学(56354)
- 财(51297)
- 管理(50928)
- 融(49569)
- 金融(49569)
- 大学(48160)
- 学学(45748)
- 农业(42854)
- 教育(41608)
- 技术(30554)
- 财经(26545)
- 业经(26200)
- 经济研究(25181)
- 经(22573)
- 业(21875)
- 问题(20064)
- 理论(18693)
- 科技(18493)
- 版(17983)
- 实践(17205)
- 践(17205)
- 图书(17158)
- 技术经济(17146)
- 业大(17099)
共检索到550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晁娜娜 崔宇彤 逯婷 杨汭华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农户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金融素养则是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基于金融素养对粮食作物保险参与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中国农业大学2021年“中国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结合中国农村粮食种植户的实际特征,从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两个方面构建金融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Probit、T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究金融素养对粮食作物保险参与决策和程度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种植户的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均值为21.746分,且不同群体金融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受访者中83.2%购买了农业保险,其金融素养水平均值为22.552分。金融素养水平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作物保险参与决策和参与程度,表现为金融素养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粮食作物保险并提高保费支出。进一步探究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的不同影响效应表明,金融知识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作物保险参与程度;金融能力对粮食作物保险参与决策呈正向影响,而对参与程度呈负向影响。因此,为有效提高粮食种植户金融素养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保险支农作用,应强化金融宣传教育,注重差异化素养提升,加强金融安全教育,丰富农业保险产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来存
粮食保险属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风险区划是全面推进粮食保险的一项先期准备工作。本文认为,产量变化能够测度自然风险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从这一新的视角建立了粮食安全自然风险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系统聚类法、K-均值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对我国粮食生产进行了省级保险风险区划划分,并以Fisher判别法、Bayes判别法和逐步判别法进行了回判验证。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农业保险 风险区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来存 皮友静
探讨粮食作物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厘定,旨在为政府开展政策性粮食作物巨灾保险提供技术支持。巨灾事件属于极值事件,故可基于极值理论进行研究。文章选择费率厘定方法中的参数法,以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作为粮食作物灾损数据的尾部分布,以极大似然法估计其参数,进而厘定粮食作物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并以我国稻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厘定了各省(市、区)稻谷巨灾保险的纯费率,据此分析了费率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粮食作物 巨灾保险 费率厘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少锋
本文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 ) 1 990年以来经济效益的变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为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丁丑 陈文梅
本文基于历年粮食统计数据,分析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对主要粮食品种种植格局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出台以来,一方面,从新一轮的粮食托收政策改革在2015-2016年的作用来看,基本实现了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豆类种植面积,适当增加优质稻谷,稳定稻谷增收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主产区在体现政策改革效应明显,表现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主产区总量波动贡献率分别为-91.05%、176.96%、73.73%、30.72%和55.78%,且大于时间效应,即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增加值远大于随时间推移的增收量。这表明:粮食托收政策改革优化了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
关键词:
粮食托收政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种植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佳玉 王涛 刘小利 王丽 张学成 王文涛 孔繁盛 黄学郡 王子怡 王彦东 甄文超
【目的】明确种植覆盖作物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探究覆盖作物对粮食作物产量效应的影响因素,为覆盖作物在我国的科学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休耕为对照,以休耕期种植覆盖作物为处理,系统收集1980—2022年公开发表的文献137篇,建立含有903组种植覆盖作物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影响因素的数据库,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化种植覆盖作物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通过Meta回归研究覆盖作物对粮食产量效应的影响因素。【结果】相比于休耕,覆盖作物处理下粮食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了12.2%,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分别增产了9.5%、11.9%和19.6%。另外,冬季和夏季种植覆盖作物的粮食产量分别增加了9.5%和12.4%,并且豆科覆盖作物的增产效果较好,为12.9%(二月兰为14.2%,紫云英为11.8%,苕子为9.5%,豌豆为7.8%,大豆为7.4%),十字花科次之,为9.3%(油菜为7.0%),禾本科最差,为8.3%(黑麦草为7.9%),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覆盖作物的混播增产效果最好,为17.3%。此外,种植年限和日照时数显著增加了覆盖作物的粮食增产效应,并且在高纬度地区,高的降水和温度增加了覆盖作物的粮食增产效应,而在低纬度地区,高的降水和温度降低了覆盖作物的粮食增产效应。【结论】休耕期采用混播的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有助于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减少地表的裸露并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尤其在北方的夏季和南方的冬季休耕期种植更为适宜。
关键词:
覆盖作物 粮食作物 产量 Meta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孔凡斌 郭巧苓 潘丹
基于2002—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从经济学角度测算水稻、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过量施肥程度,并探索过量施肥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的过量施肥程度较高,水稻、小麦和玉米的过量施肥程度分别为43.48%、34.58%和32.76%,三者平均过量施肥程度达到36.94%。(2)从时序变化来看,三种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变动态势均经历了先持续下降(2002—2004年)再波动上升(2005—2015年)两个阶段。(3)从空间差异来看,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由高到低的区域排序依次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海地区>北部高原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4)三类粮食作物化肥减量潜力较大的省份分别为:水稻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河北、山东和江苏,可减少化肥使用总量为137.48万t;小麦集中在山西、安徽、山东、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江苏,可减少化肥使用总量为208.78万t;玉米集中在吉林、广西、湖北和云南,可减少化肥使用总量为102.75万t。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丹 马彪
粮食作物保险费率的精确厘定,应充分反映出保险标的遭受自然风险后的损失情况。本文基于险种经营风险视角,通过"稳定系数"对当前粮食作物保险险种方案存在的风险做出了评价;从粮食作物保险费率构成角度,建立粮食作物保险利益相关者的效用函数,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此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政府部门适当提高粮食作物保险费用补贴对粮食作物保险经营风险的降低、农户保障水平的提高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丹 马彪
粮食作物保险费率的精确厘定,应充分反映出保险标的遭受自然风险后的损失情况。本文基于险种经营风险视角,通过"稳定系数"对当前粮食作物保险险种方案存在的风险做出了评价;从粮食作物保险费率构成角度,建立粮食作物保险利益相关者的效用函数,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此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政府部门适当提高粮食作物保险费用补贴对粮食作物保险经营风险的降低、农户保障水平的提高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千峰 王可山
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实证分析了粮食作物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购买粮食作物保险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购买粮食作物保险对大规模经营及非平原地区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分位点的提升,粮食作物保险的增收效应呈下降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购买粮食作物保险通过强化规模化经营和促进机械化作业的机制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因此,应提升保险服务效率,提高粮食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发挥保险的要素配置作用,充分释放粮食作物保险的收入效应;提高农户投保意识,满足农户多元化风险保障需求,从而保障农户收入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 潘子纯 李崇光
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测算2006—2020年间中国4种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量的基础上,采用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多元化指数、均衡度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揭示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贸易格局,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趋于多元化,但均衡度水平较弱,两者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但具有减弱的风险,且局部空间集聚程度仍处于发展状态。3)双边经济发展水平、进口来源国的水土资源禀赋优势、进口来源国的政府支出水平、双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汇率水平对中国粮食作物虚拟水进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进口来源国的森林面积和贸易自由化水平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双重视角,中国应该因地制宜实施虚拟水战略,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模式;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调整和优化粮食进口策略;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安全维护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凤才 刘倩男
为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虚拟水"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定义"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这一指标。通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测算黑龙江省(1988—2017年)粮食水足迹,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整体"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值约下降88.55%;(2)相邻地区该指标值呈相对集聚状态,由高低聚集区(H-L)逐渐向低高聚集区(L-H)转移;(3)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教育水平对整体农业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则有反向作用,未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应对这几种要素重点关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凤才 刘倩男
为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虚拟水"与"农业总产值"比值定义"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这一指标。通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测算黑龙江省(1988—2017年)粮食水足迹,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其空间关联格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影响因素分解。结果表明:(1)近30年来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整体"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值约下降88.55%;(2)相邻地区该指标值呈相对集聚状态,由高低聚集区(H-L)逐渐向低高聚集区(L-H)转移;(3)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教育水平对整体农业生产用水效率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则有反向作用,未来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应对这几种要素重点关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彭耿 廖凯诚
文章基于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分析了家庭股市参与效率源泉,结果表明:高金融素养的家庭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来获取理性投资收益,而风险爱好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来获得不确定性收益。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家庭股市参与相对效率,还是绝对效率,与金融素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都不显著,但与风险偏好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效率主要是由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理性投资收益尚未成为家庭股市投资收益的关键来源。研究结论证明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参与股市并不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家庭金融福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彭耿 廖凯诚
文章基于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分析了家庭股市参与效率源泉,结果表明:高金融素养的家庭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来获取理性投资收益,而风险爱好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来获得不确定性收益。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家庭股市参与相对效率,还是绝对效率,与金融素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都不显著,但与风险偏好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效率主要是由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理性投资收益尚未成为家庭股市投资收益的关键来源。研究结论证明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参与股市并不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家庭金融福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