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2)
- 2023(9046)
- 2022(7422)
- 2021(6550)
- 2020(5488)
- 2019(12113)
- 2018(11275)
- 2017(21359)
- 2016(11576)
- 2015(12583)
- 2014(12078)
- 2013(11754)
- 2012(10481)
- 2011(9394)
- 2010(9619)
- 2009(8983)
- 2008(7662)
- 2007(6776)
- 2006(5937)
- 2005(5181)
- 学科
- 济(40935)
- 经济(40886)
- 业(32636)
- 管理(30260)
- 企(25768)
- 企业(25768)
- 融(25679)
- 金融(25678)
- 银(23626)
- 银行(23581)
- 行(22872)
- 方法(19477)
- 中国(18212)
- 数学(17899)
- 数学方法(17782)
- 财(14316)
- 农(12480)
- 制(12024)
- 中国金融(11165)
- 业经(10353)
- 贸(9975)
- 贸易(9965)
- 易(9739)
- 务(9554)
- 财务(9541)
- 财务管理(9527)
- 地方(9447)
- 农业(9264)
- 企业财务(9192)
- 理论(8484)
- 机构
- 学院(156815)
- 大学(154845)
- 济(65423)
- 经济(64150)
- 管理(57343)
- 研究(51640)
- 理学(50413)
- 理学院(49892)
- 管理学(49009)
- 管理学院(48766)
- 中国(46282)
- 农(34515)
- 科学(32340)
- 京(30856)
- 财(29829)
- 业大(28024)
- 农业(27387)
- 中心(26696)
- 所(26050)
- 财经(24605)
- 研究所(24259)
- 江(22572)
- 经(22535)
- 经济学(21515)
- 融(19880)
- 经济学院(19868)
- 金融(19528)
- 银(19236)
- 北京(18730)
- 财经大学(18630)
- 基金
- 项目(112241)
- 科学(87375)
- 基金(81773)
- 研究(76917)
- 家(73464)
- 国家(72828)
- 科学基金(62013)
- 社会(50486)
- 社会科(48159)
- 社会科学(48146)
- 省(45388)
- 基金项目(43858)
- 自然(40942)
- 自然科(40086)
- 自然科学(40072)
- 自然科学基金(39409)
- 划(37781)
- 教育(36016)
- 资助(32733)
- 编号(29569)
- 重点(25768)
- 创(24910)
- 发(24089)
- 部(23982)
- 创新(23310)
- 科研(22206)
- 成果(22067)
- 计划(21967)
- 国家社会(21637)
- 业(20983)
共检索到227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锟 吴卫星
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业务被认为是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我国使用信用卡家庭的占比并不高。使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城镇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研究了金融素养与居民信用卡使用之间的关系。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是影响居民家庭信用卡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素养水平高的居民家庭使用信用卡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在选择信用卡时会进行对比的可能性也更大。此外,户主学历、家庭净财富和收入与居民信用卡使用显著正相关,而户主年龄与信用卡使用显著负相关。分地区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信用卡使用和选择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推广信用卡使用,进而推动消费,应该加强普惠金融教育,以提高消费者的金融素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孟德锋 田亮 严伟祥
本文以信用卡为例,分析金融素养对消费者信用消费行为的影响。结论如下:(1)消费者金融素养对其信用消费需求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能显著提升信用消费对短期消费和长期潜在消费的刺激作用;(3)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可以显著减少其高成本的信用消费行为。因此,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是促进信用消费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红敏 范杰
本文采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CCFR)"中国家庭金融研究调查"数据,构建逐步回归Logistic模型,分析信用卡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启示是:不确定性导致的预防性动机会显著影响信用卡使用行为,有医疗保险的家庭使用信用卡的概率大大高于没有医疗保险的家庭;家庭总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高,使用信用卡的概率越大;年轻人是使用信用卡的主力,特别是25—34岁的年轻人;企业及公司的管理者、工人和普通员工、个体户和小企业主、自由职业者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发布的国民金融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整体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居民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文献却鲜有关注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此,利用CFPS2014调查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金融素养,且对高级金融素养的提升作用更大,部分结论在CFPS2018调查样本中依然成立;(2)互联网使用对初中、高中及大专学历群体的金融素养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所有收入群体的金融素养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互联网使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两条途径影响居民的金融素养。上述结论表明,应通过大力提高居民互联网的使用率、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专项教育培训、着力拓展线上和线下社会互动渠道等方式,推动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永强 白璇 寇燕 马良
信用卡发卡量猛增,但20%的激活率却让人茫然,虽然针对信用卡的研究众多,但缺乏从消费者态度、意愿和行为的角度来剖析睡眠卡的成因及其激活措施。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信用卡相关知识、感知方便性、感知实用性、感知风险、金钱与信用态度、信用卡态度等对信用卡开卡意愿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锟 王沈南 李鸿波
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考察金融素养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与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正相关;当把金融素养分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时,初级金融素养仅对居民消费总量存在促进作用,而高级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优化均具有显著正面影响;“互联网使用”和“信息交互”是金融素养提升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两条重要渠道。因此,应精准化实施金融教育以全面提高全民金融素养,促进消费扩容。同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理性消费理念的示范与引导,以充分发挥信息影响消费升级的渠道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焱 朱卫卫
作为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的旅游信用卡为商家和消费者创造了价值,但并未能在消费者中推广。本文依据科技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旅游信用卡使用意愿模型,探讨旅游信用卡消费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运用AMOS软件检测和验证了研究假设。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相容性和个人创新性正向影响消费者旅游信用卡使用态度,感知风险负向影响使用态度;使用态度、相容性和感知有用性直接影响消费者旅游信用卡使用意愿。
关键词:
旅游信用卡 使用态度 使用意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莹 宋建华
本文使用来自商业银行信用卡账户的消费数据,通过单因素事件法分析中国城市居民信用卡违约行为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信用额度一年内的变化和信用额度使用率对居民未来的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绝对账户振幅只在违约前六个月表现出对违约发生的概率有显著的影响,而收入信用额度比在不同时刻对未来发生违约概率的预测能力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莹 宋建华
本文使用来自商业银行信用卡账户的消费数据,通过单因素事件法分析中国城市居民信用卡违约行为发生概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信用额度一年内的变化和信用额度使用率对居民未来的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绝对账户振幅只在违约前六个月表现出对违约发生的概率有显著的影响,而收入信用额度比在不同时刻对未来发生违约概率的预测能力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锟 李鸿波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耀杰
刑事立法中没有对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予以定性,司法实务中也缺乏统一指导。信用卡及其所附信息的真实性是区分"伪造"和"变造"的标准,更改信用卡磁条身份等信息的行为应认定为"伪造"。单组伪造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需根据具体情况从伪造金融票证罪和信用卡诈骗罪中择一重罪从重处罚。重复实施数组伪造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定性,应先判断构成牵连犯的次数为单位,剔除因牵连关系不单独评价的犯罪,再根据剩余可评价的犯罪行为中罪名异同的,按连续犯或数罪并罚处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纪康
信用卡的内容及使用程序张纪康信用卡一般多见的就是颜色各异,附有褐色磁条的硬质塑料卡片.它是由银行或专门的发卡机构发给消费者使用的一种银行信用凭证.它的正面包括的详尽内容有:(1)信用卡的图案、发卡银行或专门机构的名称及信用卡的名称,如长城卡,则图案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峰
信用卡作为便捷的支付工具与短期信贷工具,对消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知识和风险态度对信用卡使用方式以及使用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影响信用卡持卡概率及消费金额,但对低资产家庭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高资产家庭影响最明显。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则降低了信用卡持卡概率以及消费金额。金融知识对信用卡消费的影响因风险厌恶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差异。
关键词:
金融知识 风险态度 信用卡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峰
信用卡作为便捷的支付工具与短期信贷工具,对消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金融知识和风险态度对信用卡使用方式以及使用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影响信用卡持卡概率及消费金额,但对低资产家庭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高资产家庭影响最明显。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则降低了信用卡持卡概率以及消费金额。金融知识对信用卡消费的影响因风险厌恶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差异。
关键词:
金融知识 风险态度 信用卡消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贺昌政 孔力 朱兵 肖进
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利息和年费已经不是信用卡的主要利润来源。若用信用卡透支取现,客户要付手续费及利息,并且无免息期,这为银行带来高额利润。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客户信用卡透支取现,受到银行业界的关注,然而,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甚少。本文采用我国某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微观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是否取现和平均取现金额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信用卡取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收入、职业和婚姻状况是导致信用卡透支取现的主要影响因素。论文的具体结果是:男性相对于女性取现的可能性较高,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持卡人更愿意使用信用卡取现,企业职工取现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机关事业单位,而已婚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