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1)
2023(16516)
2022(13727)
2021(12840)
2020(10748)
2019(24684)
2018(23814)
2017(45622)
2016(24673)
2015(27767)
2014(27185)
2013(26664)
2012(24598)
2011(22363)
2010(22780)
2009(21245)
2008(20149)
2007(17758)
2006(16089)
2005(14454)
作者
(72161)
(59847)
(59690)
(56773)
(38095)
(28774)
(26984)
(23346)
(23120)
(21511)
(20466)
(20113)
(19254)
(19163)
(18981)
(18693)
(17834)
(17643)
(17298)
(17274)
(14920)
(14829)
(14768)
(13636)
(13618)
(13327)
(13272)
(13157)
(12117)
(11966)
学科
(98279)
经济(98157)
管理(67221)
(66326)
(52640)
企业(52640)
方法(45044)
数学(40939)
数学方法(40263)
中国(34645)
(28668)
金融(28667)
(28522)
(27352)
银行(27299)
(26597)
(26414)
(22031)
贸易(22013)
(21898)
(21577)
业经(21273)
(19427)
农业(18937)
地方(18509)
理论(16459)
(15819)
财务(15771)
财务管理(15743)
(15160)
机构
学院(347363)
大学(346994)
(149035)
经济(146081)
管理(129766)
研究(124861)
理学(111988)
理学院(110769)
管理学(108559)
管理学院(107981)
中国(100905)
科学(75435)
(74130)
(68108)
(64193)
(63535)
研究所(58042)
中心(57551)
财经(53985)
业大(53822)
(51253)
农业(50795)
(49340)
北京(47346)
经济学(47007)
(45315)
(43157)
师范(42571)
经济学院(42412)
(40856)
基金
项目(233167)
科学(183298)
基金(170730)
研究(165298)
(151926)
国家(150692)
科学基金(127948)
社会(106155)
社会科(100851)
社会科学(100828)
(89488)
基金项目(88023)
自然(83931)
自然科(82114)
自然科学(82089)
自然科学基金(80665)
(76938)
教育(76878)
资助(72717)
编号(64559)
重点(53291)
成果(52194)
(51970)
(50408)
(48963)
课题(46432)
创新(45829)
科研(45024)
国家社会(44924)
教育部(44279)
期刊
(157431)
经济(157431)
研究(106404)
中国(72481)
学报(58596)
(57833)
科学(53506)
(50379)
管理(48245)
(46055)
金融(46055)
大学(44539)
学学(42251)
农业(38926)
教育(38282)
技术(29328)
经济研究(28280)
财经(27021)
业经(24554)
(23333)
(21605)
问题(20286)
(19016)
统计(18050)
国际(17721)
世界(16947)
技术经济(16751)
(16446)
(16319)
科技(15453)
共检索到526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浩然   罗熙宇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较大压力,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退休规划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金融素养对居民退休规划决策和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能够促进居民进行退休规划决策,提高居民选择社会养老和个人养老模式的概率,同时也会降低居民对家庭养老的依赖。金融素养提升影响退休规划和养老模式的主要渠道包括增加居民金融信息获取、提高其风险偏好以及削弱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金融素养提升对女性、低收入群体和城镇居民的退休规划促进作用更大,而且促使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个人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为此,建议将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各类居民群体金融素养水平;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引导居民合理配置养老金融资产;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左曜洲  单德朋  
老龄化水平的快速推进,给中国城镇居民现有的养老模式带来了系统性冲击。着眼于金融素养对中国城镇居民退休前后养老决策和养老资产配置的影响,使用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分析城镇居民金融素养和养老决策的典型事实,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金融素养对退休前养老决策和退休后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同时使用微观面板数据对退休前后资产配置的异质影响进行动态分析,并引入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等政策冲击事件,考察金融素养影响养老决策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能够对退休前的养老决策产生积极影响,并有助于在退休后形成合理的资产配置行为,从而有效改善老年金融福利。通过金融教育和金融产品标准化,改善城镇居民金融素养是改善老年福利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重要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生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社会个体面临越来越大的长寿风险,养老年金是规避长寿风险的有效工具。本文讨论个体退休计划中有关养老年金购买的重要决策问题,构建了一个能规避长寿风险的多期消费与投资决策模型框架,该框架把最优年金购买决策和传统的消费与投资选择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达到规避长寿风险并获得消费和遗产的最大效用的双重目的。本文最后展示了特定参数设置下的计算结果以说明特定的社会个体应该如何构建能规避长寿风险的消费和投资策略,并分析了寿命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对个体年金计划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庆伟  张元萍  
文章基于2013年CHARLS微观数据,选取已经领取政府机关(公务员)退休金、事业编制退休金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退休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退休收入与延迟退休决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均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其他养老保险发展相对滞后;退休收入与农业户口、退休工人身份显著负相关,与退休前政府事业单位性质、退休前收入、退休后继续工作显著正相关;女性退休人员、政府机关退休人员倾向退休后停止工作,身体健康、正常退休、收入较高的人员倾向于退休后继续工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根据养老金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养老金对退休者的再就业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没有养老金的退休者,有养老金的退休者会更倾向于不再就业。本文利用青岛市就业失业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金是否影响退休者再就业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了分析了退休者个人特征变量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年龄、性别、技术证书对退休人员再就业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侯文若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国家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国家作为财产的所有者,挑起职工养老退休的重担。随着职工年龄趋向老化,退休人员越积越多,这种养老退休模式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且愈益出现不堪重负的迹象。为摆脱困境,并把养老退休建立在丰厚基金基础之上,1991年,我国政府推出新的企业老年社会保险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华磊  黄少安  温兴春  
本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考察了不同养老制度和退休方案对产出和效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基于产出最大化目标,应实行即时延迟退休和家庭养老的制度组合。如果基于效用最大化目标,应实行不延迟退休和家庭养老的制度组合;考虑到家庭效用和社会产出的替代性,综合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短期应实行逐步延迟退休和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组合,长期应实行即时延迟退休和积累制的养老制度组合;从长期来看,对于总产出,延迟退休的作用相对较大,对于人均效用,养老制度的作用较大。当然在要素使用效率不变情况下,随着人口世代更迭引致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养老负担的加大以及资本红利的消失,无论实行哪种养老和退休方案,都无法改变未来经济增速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廖少宏  
文章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镇人口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1)提前退休模式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距离法定退休年龄更近时退休,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法定退休年龄对女性退休模式与行为的影响更大;(2)随着中国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逐步增强,人们劳动参与意愿和可能性都会显著提升,提前退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且不断提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会使女性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减小;(3)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有显著影响,对女性则不显著。与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医疗保险与失业保险制度对男性提前退休的影响更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会增加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更有可能增强男性的工作意愿,降低提前退休的可能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锟  李鸿波  
基于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对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消费特征研判,从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优化2个维度探讨了居民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对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主观金融素养和客观金融素养都显著提升了居民消费性支出,并促进了消费结构优化,客观金融素养比主观金融素养更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素养提高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参与可以解释部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准化实施消费者金融教育,有效扩大内需,助推消费升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佳  
本文在三阶段世代交叠及两部门经济模型的框架下研究长寿风险对劳动者受教育年限、退休年龄及长期收入的影响。劳动者的一生分为教育、工作及退休三个阶段,本文采用经验—工资的倒U型曲线,分析劳动者的工作—闲暇决定和消费—储蓄决定。分析结果显示,长寿风险会增加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增加劳动者的长期收入。同时,根据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政府对劳动者征收的税率也会对劳动者决策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程度超过了长寿风险对劳动者决策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海珍  吴美芹  
本文基于清华大学与同方全球保险2018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数据,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养老准备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个体的金融素养越髙,会更积极地进行养老准备,养老准备越完善,则对政府的依赖程度会越低,越倾向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本文就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  姜春力  
发达国家养老体制主要有大陆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个人积累市场模式三种,其共同特点是政府提供基本养老金、雇主提供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做法是,根据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调整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允许提前退休领取部分养老金,调整男女退休年龄逐步到相同,建立弹性退休工作激励机制。发达国家养老制度改革的经验是,调整养老金结构与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并行,循序渐进地提高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男女领取养老金年龄逐步趋于一致,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完善退休年龄改革配套措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欢欢  熊学萍  
居民金融素养偏低会影响金融决策,降低其金融福祉。利用山东省调查数据,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农村居民客观和主观金融素养对其金融决策的影响路径,结果显示: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产生负的直接效应,但对金融市场参与态度产生正的直接效应;主观金融素养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参与的影响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客观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和金融市场参与态度的影响受主观金融素养的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