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2)
2023(10958)
2022(9163)
2021(8528)
2020(7410)
2019(16628)
2018(16191)
2017(31668)
2016(16347)
2015(18507)
2014(18099)
2013(17620)
2012(16027)
2011(14077)
2010(13959)
2009(13085)
2008(11660)
2007(9696)
2006(8313)
2005(7355)
作者
(43762)
(36386)
(35923)
(34405)
(23159)
(17379)
(16782)
(14290)
(14002)
(12701)
(12622)
(12038)
(11713)
(11309)
(11238)
(11026)
(10661)
(10626)
(10410)
(10320)
(8867)
(8714)
(8495)
(8386)
(8277)
(8221)
(7916)
(7775)
(7118)
(7058)
学科
(66537)
经济(66467)
管理(47530)
(46289)
(39366)
企业(39366)
方法(34851)
数学(30837)
数学方法(30336)
(27594)
金融(27593)
(24465)
银行(24454)
(23615)
中国(22217)
(20118)
(15283)
(14287)
(13989)
财务(13939)
财务管理(13908)
业经(13782)
企业财务(13298)
(13277)
贸易(13267)
(13022)
地方(12993)
(12510)
理论(11603)
中国金融(11299)
机构
大学(222432)
学院(220703)
(95502)
经济(93664)
管理(89322)
理学(77770)
理学院(77037)
管理学(75539)
管理学院(75145)
研究(69804)
中国(60935)
(45363)
(44693)
科学(39779)
财经(36567)
中心(36411)
(33453)
(32400)
经济学(30799)
(30748)
业大(30742)
(30134)
研究所(29579)
北京(28185)
经济学院(28114)
财经大学(27818)
(26294)
(26020)
师范(25967)
(25041)
基金
项目(155934)
科学(124730)
基金(116614)
研究(113706)
(100957)
国家(100199)
科学基金(87941)
社会(74105)
社会科(70662)
社会科学(70648)
基金项目(61255)
(58939)
自然(57089)
自然科(55875)
自然科学(55865)
自然科学基金(54822)
教育(52653)
(50353)
资助(48750)
编号(44573)
(35325)
重点(35148)
成果(34921)
(33324)
(33020)
国家社会(31853)
创新(31229)
教育部(31018)
科研(30762)
人文(30208)
期刊
(91463)
经济(91463)
研究(63307)
中国(37634)
(35600)
金融(35600)
(34786)
管理(32415)
学报(30762)
科学(28963)
(25450)
大学(24957)
学学(23633)
技术(20670)
教育(19048)
财经(17712)
农业(16935)
经济研究(15821)
(15165)
业经(13291)
统计(12969)
问题(12173)
理论(12029)
国际(11617)
(11326)
(11199)
技术经济(10976)
实践(10970)
(10970)
财会(10336)
共检索到320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东  刘晓星  
宏观压力测试在各国政策当局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核心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常用方法,并对实践中的典型系统IMF和World Bank的FSAP压力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系统和奥地利银行的SRM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利用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评估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压力测试衡量资产损失分布超过风险价值的部分,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和系统在极端市场情形下的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承受力,是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风险价值和压力测试的关系、压力测试在宏观金融分析中的实施步骤、压力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系统的应用,并对金融稳定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勇  叶永刚  
基于资金流量表中我国各宏观部门间的金融交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了宏观金融系统中基于会计的互联暴露矩阵,继而通过构造相应的金融网络,研究了负面冲击在金融网络中的传导机制以及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资产价值损失的负面冲击主要通过部门间直接的资金互联暴露方式降低金融系统中各部门资产价值;金融机构部门的负面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绝对影响程度最大;住户部门冲击对宏观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相对影响程度最大;国外金融危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很难通过流量资金渠道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士取  杨福明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经济下行周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从欧美银行压力测试的实践来看,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压力测试框架,并把压力测试方法纳入现有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之中,对于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以及缓解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德明  刘思甸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宏观金融指标构成中国的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指数MSI(Macro-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实证结果表明,指数表现与中国的金融运行情况有很高的匹配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闫瑾  许涤龙  
文章首先构建了宏观金融运行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权重选取对金融运行具有显著监测效果的指标,再利用不同监测指标与金融稳定综合得分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判断监测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最后对金融运行稳定性与各类监测指标建立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监测指标的强度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运行稳定性的显著监测指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政府负债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通过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分析,选出了对金融运行具有先行预测和实时监测效果的超前和当期类指标,指标监测强度分析则得出了超前和当期类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监测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奕奎  杨晓龙  
金融系统具有开放耗散结构,在不断耗散能量产生熵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从外界环境中汲取负熵。金融系统熵的变化是金融不稳定的根本诱因。文章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金融系统熵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突变理论,构造金融系统势函数的尖点突变模型,并据此对金融系统稳定性条件进行判断,推导出金融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系统要素集的变化特征;从金融系统控制要素的构成角度,分析金融发展的主要来源,推导金融系统的突变特征和临界选择:金融系统演化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稳定的,然而金融系统存在着微小但却会导致有序的涨落机制,会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吴竞择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稳定性评估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大量权威文献或者对金融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对金融稳定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金融稳定性丧失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金融稳定性的应用评估,可分成单一机构、子部门、区域和国家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定性的诊断式评估和定量的状态或趋势评估。以中国为例,采取结构化方式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稳定判别区间,在单个金融机构稳定性参数分析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重,可以计算区域、金融子部门(行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加总状况。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稳定性评估的应用模式和可操作实践框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海洲  王水林  蒲宇飞  
1978年以来 ,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 ,中国实行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抵御金融风险提供了强大保障。但是 ,中国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抗击非典经验的启发 ,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更好的风险化解和管理机制 ,更有效的政策协调 ,才能减少和控制金融风险。我们从国际和历史经验的角度 ,分析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弱点以及中国特有的问题 ,提出了旨在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红红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控制变量,特别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和业务升级正处于关键阶段,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处于频繁变化之中,因而本文分析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营成效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从而在银行业的业务升级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提供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方颖  郭萌萌  
在利用中国各种宏观和金融数据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向量自回归模型或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非线性的依存关系和结构不稳定性会给VAR等模型以及相关的估算和检验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利用最新发展起来的趋势性时变系数模型(Trending Time-varying Coefficient Model),本文将稳定性检验建立在比较非参数估计与线性参数估计的基础上,并通过wild bootstrap的方法来计算检验量的样本分布。我们利用中国83个主要变量的月度宏观数据,检验这些变量本身的自回归线性关系。我们的初步结果发现部分宏观变量存在严重的非稳定性或非线性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攀峰  张文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中国金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和影响,关注和评估金融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机构内部经营、金融市场环境、国内宏观经济、国际环境冲击四个方面选取不良贷款率等16个指标,采用HP滤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FSCI)。得到如下结论,FSCI指数对金融稳定描述的准确性受基础指标权重影响很大,且权重差别大,波动性差别也大,得到的FSCI指数最近虽然上升,但波动性同时也上升,说明金融稳定性整体上升,但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上升。为此提出加强金融稳定监测,并对其监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银行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各个市场的制度体系,增强各个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外债和外汇储备管理,优化其构成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外交关系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颖  李婧  
历次金融危机表明,各经济体金融部门的稳健性对该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抵御危机至关重要。提前模拟危机情景、分析预测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有助于监管部门尽早准备危机应急预案,延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齐曲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两种金融制度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得出银行主导模式比市场主导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更有利的结论。不过 ,银行主导模式同样也不可避免金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恶化危机。虽然欧盟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增强 ,但仍以银行为主导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对防范这些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