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6)
2023(12969)
2022(11219)
2021(10428)
2020(8903)
2019(20644)
2018(20085)
2017(39892)
2016(21098)
2015(23815)
2014(23442)
2013(23460)
2012(21217)
2011(18902)
2010(18922)
2009(17845)
2008(16505)
2007(14402)
2006(12653)
2005(11008)
作者
(58610)
(48470)
(48069)
(45641)
(30916)
(23193)
(21980)
(18875)
(18539)
(17301)
(16762)
(16155)
(15217)
(15059)
(15001)
(14661)
(14375)
(14364)
(13918)
(13908)
(11804)
(11737)
(11653)
(10892)
(10773)
(10709)
(10697)
(10588)
(9631)
(9438)
学科
(84578)
经济(84483)
(68440)
管理(67628)
(60079)
企业(60079)
方法(43699)
数学(38575)
数学方法(38241)
(28210)
(27586)
金融(27585)
中国(25951)
(25346)
银行(25313)
(24330)
(20429)
(20359)
财务(20292)
财务管理(20255)
(20145)
企业财务(19435)
业经(19417)
地方(17860)
(15506)
(15072)
贸易(15058)
(14608)
理论(14287)
农业(14163)
机构
大学(295521)
学院(293414)
管理(123759)
(119496)
经济(116992)
理学(108372)
理学院(107349)
管理学(105754)
管理学院(105238)
研究(89546)
中国(74084)
(61061)
(57610)
科学(52908)
财经(46986)
中心(43262)
(42865)
(42800)
业大(41225)
(41004)
(40283)
研究所(38826)
北京(38422)
经济学(36343)
财经大学(35481)
(35316)
师范(35006)
(34045)
商学(33889)
商学院(33552)
基金
项目(203194)
科学(160954)
研究(149838)
基金(149772)
(128246)
国家(127182)
科学基金(111705)
社会(95581)
社会科(90893)
社会科学(90872)
基金项目(80283)
(78457)
自然(72857)
自然科(71205)
自然科学(71193)
自然科学基金(69935)
教育(68637)
(65312)
资助(62413)
编号(61077)
成果(48507)
(45568)
重点(44397)
(42859)
(41805)
课题(40509)
教育部(40034)
创新(39819)
人文(39618)
国家社会(39061)
期刊
(121520)
经济(121520)
研究(85726)
中国(50134)
(45581)
管理(44185)
学报(42230)
(39932)
金融(39932)
科学(38902)
(35659)
大学(32675)
学学(30885)
教育(27301)
农业(24205)
技术(23760)
财经(23050)
经济研究(19842)
业经(19552)
(19379)
理论(16021)
问题(15380)
实践(14758)
(14758)
图书(14396)
技术经济(13974)
财会(13687)
科技(13263)
商业(13233)
现代(13116)
共检索到420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永红  薛婷婷  
本文以2004~2007年的25起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将并购划分为关联交易、具有主要控制权的非关联交易、不具有主要控制权的非关联交易三类,分别考察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兼并收购行为。研究发现:具有主要控制权的并购对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金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正面影响;不具有主要控制权的并购对于金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影响相对不大;关联交易类并购有可能使得金融上市公司对于其关联公司承担了过多的职责,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因此造成这类金融类上市公司并购后经营绩效的不稳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雷  吴茜  张杰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2006-200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有序logistic等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类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发现:流通股比例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正相关,与金融类公司的审计费用负相关;审计师变更对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无明显影响,与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非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正相关,与金融类公司审计费用负相关;而公司规模、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对两类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本研究拓展了相关研究的实证方法,并有别于以往仅对非金融类公司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两类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有利于在审计时区别对待,以便加大金融类公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岩  刘冬梅  
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拟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以期达到抵御此次危机的影响。虽然此措施与中国的现行会计准则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还是有研究的必要。文章研究了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后的会计数据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改进后扩展Jones模型和检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计量总应计利润时若考虑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损益的影响即会计数据按公允价值核算时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加有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敏  高柳  
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对103起控股权发生转移的并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并购后公司的绩效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非ST类并购后绩效的改善比ST类明显;无偿划拨类公司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比有偿转让类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娄磊  蒋海新  张■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选取了我国2015-2017年实际发生并购交易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中的2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并运用SPSS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ROA)进行了统计性描述与配对t检验,最终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ROA)呈现出倒"V"型;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本文运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的实证结果:十大股东持股比例(ten)和并购交易支付价值(val)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国有股权占比(sta)与现金支付(way)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文璋  顾慧慧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分别检验我国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反应和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经营业绩的变化,系统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璋礼  
世界并购热潮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同时并购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并购这类有效的经济手段目前受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纳,主要用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率。文章采用经营业绩研究法从财务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对进行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沪、深两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检验。同时,将并购事件按照并购类型分类,比较分析不同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如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根福  吴林江  
本文从并购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我国学者常用的以股价变动来衡量企业并购绩效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本文采用一种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衡量并购前后的业绩变动 ,并以此分析和检验了1 994-1 99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从整体上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不相一致 ;另外 ,并购前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在短期内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汉君  张丽  艾杰  
近几年随着我国公司并购活动发展,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以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的并购方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并购方公司2005~2010年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并购方绩效大部分上升,但仍有相当部分公司绩效下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唐松华   吴玉心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标准的国际化程度有一定的改进,但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某些项目上仍存在较大差异。借鉴国际惯例,有针对性地完善会计制度,提高金融类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胜军  李春玲  张旭  
文章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以及粘性进行了理论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采用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2007—2011年连续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证实了高管薪酬粘性的存在性并分析了其时间发展趋势,最后从董事会特征的角度寻找可以降低薪酬粘性的因素,以期更好地维护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勋  王琳  
XBRL顺应会计环境变化,满足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以实现信息自动搜索、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决策有用性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披露工具。本文以我国2010~2012年金融类上市公司为例,透过XBRL信息披露实施背景,从强制性信息披露角度研究XBRL披露现状,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披露水平不一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和及时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海燕  李月娥  
本文以近年来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主成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矿产资源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法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并购当年及以后各年与并购前一年相比,公司的绩效均有所提高;股权分置改革、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等对矿产资源行业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实体企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主要动机通常表现为资金储备和市场套利。本文构建不同持有动机下的计量模型,基于2007~2017年中国A股14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法,研究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高低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金融资产配置水平与研发创新之间呈现一种替代关系,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并没有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资金储备动机的"促进效应"并不存在;实质上,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是市场套利行为,是对于金融行业高回报率的逐利结果。从各类分项资产看,与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弱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对研发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大;投资性房地产具有较大的套利动机,对研发创新的影响最为不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晶璞  李艳萍  
金融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从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成长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四个方面,探索公司财务治理上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促进财务绩效的综合提升。通过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以期能够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提供一定的客观参考,避免过于主观的盲目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