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7)
2023(7815)
2022(6282)
2021(5993)
2020(5073)
2019(11552)
2018(10890)
2017(21038)
2016(10832)
2015(12537)
2014(12035)
2013(12186)
2012(11547)
2011(10463)
2010(10515)
2009(10156)
2008(9271)
2007(7975)
2006(7194)
2005(6887)
作者
(29190)
(24211)
(24026)
(23213)
(15599)
(11517)
(11137)
(9502)
(9277)
(8482)
(8339)
(8283)
(7942)
(7751)
(7630)
(7582)
(7141)
(7072)
(6984)
(6440)
(6251)
(5821)
(5567)
(5550)
(5547)
(5471)
(5334)
(5038)
(4881)
(4814)
学科
(48477)
经济(48428)
(27701)
(27120)
金融(27120)
管理(26297)
(23668)
银行(23663)
中国(23343)
(23060)
(21845)
企业(21845)
方法(21167)
数学(19135)
数学方法(19009)
(14541)
贸易(14528)
(14371)
(13787)
(12682)
(11437)
中国金融(11264)
业经(9594)
地方(9190)
(8595)
财务(8579)
财务管理(8561)
企业财务(8195)
(8105)
农业(7804)
机构
大学(155543)
学院(151391)
(78947)
经济(77754)
研究(59734)
中国(55503)
管理(55005)
理学(46632)
理学院(46128)
管理学(45550)
管理学院(45260)
(36139)
(33449)
科学(30162)
(29302)
财经(29048)
中心(28820)
经济学(27691)
(26767)
研究所(26535)
经济学院(25131)
北京(22476)
财经大学(22070)
(22047)
金融(21705)
(21375)
(20634)
(19690)
(19500)
银行(18810)
基金
项目(97393)
科学(77869)
基金(74632)
研究(73795)
(64967)
国家(64517)
科学基金(54607)
社会(50310)
社会科(48126)
社会科学(48120)
基金项目(37493)
教育(32506)
(32371)
资助(32349)
自然(31998)
自然科(31331)
自然科学(31325)
自然科学基金(30818)
(29196)
编号(27051)
(24066)
中国(23396)
成果(23310)
国家社会(23176)
重点(22632)
(21995)
教育部(21263)
(20631)
(19947)
人文(19681)
期刊
(79457)
经济(79457)
研究(53498)
(33797)
金融(33797)
中国(30651)
(26124)
管理(20535)
科学(19628)
学报(19434)
(18262)
大学(15752)
经济研究(15041)
财经(14775)
学学(14694)
国际(14690)
(14005)
(12829)
教育(12237)
农业(12037)
世界(11898)
问题(10924)
技术(10362)
业经(9115)
统计(8280)
理论(7694)
(7571)
技术经济(7276)
(6847)
实践(6494)
共检索到24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军  谭晓微  
本文通过跨国、中国与日本以及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的两份报告等三个层面的系统比较研究,对金融稳定评估的首次实证研究进行了新拓展。研究发现,各国金融稳定评估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值得中国借鉴;IMF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虽在内容上稍有差异,但总体上具有互补性。本文提出金融自由化应优先于金融创新,推进金融自由化与防范金融风险是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有效途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涛  
本文分别从金融机构角度和宏观经济角度介绍了金融稳定评估的方法,并比较了微观和宏观两种分析方法的优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韬  蒋礼  
2005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对外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5)》,该报告将与《中国人民银行年报》、《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共同成为央行对外发布的三大重要报告。本文针对该报告,分析了我国金融稳定评估现状,结合西方一些国家金融稳定评估体系,提出了我国金融稳定评估存在的问题以及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龙  秦仲芳  
金融稳定和宏观调控是人民银行的两大职能,两者联系紧密。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既然是金融稳定工作的雷达,那么编制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对宏观调控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开展此项工作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明华  黎志成  
区域性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一种,它是通过考察区域内宏观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在把相关数据汇总的基础上,进行审慎分析后得出的关于风险提示及其变动趋势的信息分析系统。本文以我国湖北省为例,从建立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目标要求、指标体系构成、分析方法以及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建立区域性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东  刘晓星  
宏观压力测试在各国政策当局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核心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常用方法,并对实践中的典型系统IMF和World Bank的FSAP压力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系统和奥地利银行的SRM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利用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评估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攀峰  张文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中国金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和影响,关注和评估金融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机构内部经营、金融市场环境、国内宏观经济、国际环境冲击四个方面选取不良贷款率等16个指标,采用HP滤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FSCI)。得到如下结论,FSCI指数对金融稳定描述的准确性受基础指标权重影响很大,且权重差别大,波动性差别也大,得到的FSCI指数最近虽然上升,但波动性同时也上升,说明金融稳定性整体上升,但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上升。为此提出加强金融稳定监测,并对其监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银行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各个市场的制度体系,增强各个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外债和外汇储备管理,优化其构成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外交关系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殷兴山  孙景德  徐洪水  
本文率先创建了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计量方法对N市1980-2003年区域金融稳定状况进行 了实证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传和  安庆卫  
建立一个科学适用的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是预防和化解区域风险的关键。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互补性和显著性等原则,其基本架构应由核心指标和相关指标两个部分组成。同时还需要优化区域金融运行环境,建立高效的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强化区域性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郜丽敏  王海龙  
本文从"金融稳定"的概念入手,结合郑州中支近两年开展定量评估的实践,就如何做好区域金融稳定定量评估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对定量评估既要看到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又要看到其主观性;既要重评估结果,更要重评估过程;要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进行评估。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吴竞择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稳定性评估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大量权威文献或者对金融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对金融稳定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金融稳定性丧失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金融稳定性的应用评估,可分成单一机构、子部门、区域和国家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定性的诊断式评估和定量的状态或趋势评估。以中国为例,采取结构化方式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稳定判别区间,在单个金融机构稳定性参数分析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重,可以计算区域、金融子部门(行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加总状况。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稳定性评估的应用模式和可操作实践框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玉侠  
从1996年至2005年,发布金融稳定评估(FSR)的央行从1家增加到40家。研究表明金融稳定评估有助于金融整体稳定,提高当局对金融稳定的责任心,并加强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在过去,银行危机的发生、人均收入和欧盟成员提高了FSR发布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在提高金融稳定指标公众可用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董迪  
本文从平稳性及抗压性两个维度对2016年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区域金融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主要受到区域宏观经济发展情况、金融机构运营情况、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和财政政策等四个因素影响。同时,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表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金融稳定性指数得分较高,东北地区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