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2)
- 2023(16006)
- 2022(13722)
- 2021(12949)
- 2020(10803)
- 2019(24376)
- 2018(23953)
- 2017(46468)
- 2016(24868)
- 2015(27488)
- 2014(27022)
- 2013(26459)
- 2012(24024)
- 2011(21401)
- 2010(21285)
- 2009(20045)
- 2008(18603)
- 2007(16127)
- 2006(13859)
- 2005(12248)
- 学科
- 济(89305)
- 经济(89196)
- 管理(70727)
- 业(70698)
- 企(58177)
- 企业(58177)
- 方法(42143)
- 数学(36424)
- 数学方法(36004)
- 中国(31031)
- 融(28916)
- 金融(28914)
- 银(27940)
- 银行(27901)
- 财(27262)
- 行(26803)
- 农(24212)
- 业经(21320)
- 制(21295)
- 学(19866)
- 地方(19227)
- 务(18918)
- 财务(18850)
- 财务管理(18814)
- 企业财务(17964)
- 贸(17222)
- 贸易(17208)
- 理论(17186)
- 易(16778)
- 农业(16388)
- 机构
- 大学(335776)
- 学院(335546)
- 管理(132900)
- 济(131261)
- 经济(128307)
- 理学(115086)
- 理学院(113831)
- 管理学(111803)
- 管理学院(111199)
- 研究(108873)
- 中国(89428)
- 京(69879)
- 科学(67286)
- 财(64092)
- 所(53522)
- 农(52498)
- 中心(52124)
- 财经(51565)
- 业大(49156)
- 研究所(48954)
- 江(47419)
- 经(46957)
- 北京(43753)
- 范(42714)
- 师范(42287)
- 农业(41253)
- 经济学(40234)
- 院(39873)
- 州(39814)
- 财经大学(38841)
- 基金
- 项目(233522)
- 科学(183693)
- 研究(171305)
- 基金(170091)
- 家(147615)
- 国家(146371)
- 科学基金(126340)
- 社会(107845)
- 社会科(102180)
- 社会科学(102156)
- 省(91208)
- 基金项目(90231)
- 自然(82545)
- 自然科(80662)
- 自然科学(80639)
- 自然科学基金(79174)
- 教育(78310)
- 划(76635)
- 资助(70076)
- 编号(70027)
- 成果(56225)
- 重点(52008)
- 部(51153)
- 发(49211)
- 创(49204)
- 课题(47543)
- 创新(45861)
- 科研(45153)
- 教育部(44253)
- 国家社会(44074)
- 期刊
- 济(137604)
- 经济(137604)
- 研究(100214)
- 中国(62091)
- 学报(53131)
- 财(48577)
- 科学(48108)
- 农(47547)
- 管理(46808)
- 融(46077)
- 金融(46077)
- 大学(40218)
- 学学(38107)
- 教育(35578)
- 农业(32290)
- 技术(26656)
- 财经(24678)
- 业经(22932)
- 经济研究(22730)
- 经(20963)
- 理论(17594)
- 问题(17254)
- 实践(16291)
- 践(16291)
- 图书(16093)
- 业(16071)
- 科技(15614)
- 版(15331)
- 技术经济(14806)
- 现代(14769)
共检索到48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晓伟 宗计川
从金融稳定和审慎监管的角度,不可否认事先监管的重要性,但当可观测到的系统性风险在加速累积的现状下,更要关注事中干预,即风险演变过程中央行干预手段的选择。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危机发生时,央行应该干预流动性市场还是资产折价出售市场,抑或共同干预,干预措施的边界或权变条件是什么?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前沿文献,重点聚焦银行主体行为选择与银行间市场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银行间预期协调与一致性应对行动、资产折价销售与流动性风险传染正反馈形成的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基于对研究问题和方法的归纳分析,本文认为以个体行为决策为突破口,利用实验室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刻画流动性风险传染演变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决策过程,这可以使得央行干预策略等政策工具的时机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孟辉
流动性风险对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体系的冲击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中充分显现。对于我国而言,类似的流动性风险集中体现在开放式基金领域。一旦投资者预期发生变化,基金的大面积赎回可能导致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并引发"基金赎回—股价下跌—赎回放大—股价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因此应做好应对准备,以维护股票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流动性风险 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铭
在全球金融体系从以银行为主导转变为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条件下,金融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有新的思维来分析流动性风险、清算系统风险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需要通过建立模型对金融系统风险的传播机制进行理论论证,需要将金融系统风险同工程、生态等领域的系统风险进行跨学科比较,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管理金融系统风险。本文对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金融系统风险 资本市场 传播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学彦 李泽文
自凯恩斯在《货币论》(1930)中首次提到流动性之后,流动性问题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后,包括流动性过剩在内的流动性失衡问题不断困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使得对流动性问题的研究日益受到学者和政府的重视。虽然以流动性为研究基础的流动性失衡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各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总体来看,流动性失衡问题的研究大都涵盖了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短缺两大领域,而后者又主要包括流动性黑洞与流动性风险两个分支。因此,本文沿着上述脉络,收集并整理了近些年来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期刊中有关流动性失衡的资料文献,以期对国内流动性失衡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洪涛 蔡利 蔡春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稳定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从系统性风险的理论、整体系统性风险的估计、系统性风险的分配和系统重要性四个方面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论。本文认为,基于金融稳定监管不断演变的要求,系统性风险的研究经历了从单个机构风险研究,到整体系统性风险研究,再到单个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这样三个阶段;采用的量化研究模型从单指标模型,到多指标模型,再到网络分析模型;研究范式从线性研究到期望损失概率分布的尾部研究。金融危机后,针对"规模和关联太大,以致不容失败"的金融稳定监管缺失,监管层认识到监管重点必须从市场转到系统重要性机构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在银行体系中,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染性,同业之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会相互影响。即使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倒闭概率上升,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上升。笔者使用KMV模型测度了每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倒闭概率并将其作为刻画银行体系稳定程度的指标,进而研究同业流动性风险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存在相互正向影响,这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同质性较高,存在相互模仿的竞争战略;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相互负向影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自动稳定机制。整体来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间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同业影响 金融稳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洋
在银行体系中,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染性,同业之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会相互影响。即使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倒闭概率上升,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上升。笔者使用KMV模型测度了每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倒闭概率并将其作为刻画银行体系稳定程度的指标,进而研究同业流动性风险对金融体系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之间流动性风险存在相互正向影响,这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之间业务同质性较高,存在相互模仿的竞争战略;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相互负向影响,存在流动性风险的自动稳定机制。整体来看,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间的同业影响更多体现在资产流动性风险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同业的整体流动性风险状况自动调整经营策略来降低倒闭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的同业间影响对银行倒闭概率的影响不是非常明显。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同业影响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白云方 王诗惠
本文利用GARCH类模型度量了2017—2020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及风险传染程度,之后利用改进的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显著,风险共担和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统计显著性、效应大小和影响持久度来看,金融市场间流动性风险传染的水平效应和趋势效应有着不同的反应特征;由于贸易摩擦事件频发,导致投资者产生惯性预期,进而出现"贸易摩擦事件尚未发生、流动性风险传染便已上升"的现象。本文不仅为研究金融市场风险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政策制定者防控流动性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良
为了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和从市场动荡中获取教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其2000年发布的《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稳健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于2008年9月发布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原则》。其从独立性、透明度两方面强调了监管机构良好的治理结构对构建强有力的银行流动性风险框架的重要性;明确银行公司治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益攸关各方的职责;重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则框架。我国应从改进流动性指标、强化流动性风险的治理、体现激励相容等角度吸收和借鉴国际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完善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银行监管 稳健管理 银行治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本文主要研究流动性和杠杆率之间交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随着金融结构的演变,流动性的内涵不断扩大,金融机构以证券化的方式实现流动性的扩张。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容易放大金融周期的波动;并且由于杠杆率与流动性变化之间交互作用,导致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出现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杠杆率和流动性管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框架体系。
关键词:
流动性 杠杆率 金融稳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崎
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危机多起因于金融市场,市场危机的核心是流动性的丧失。次贷危机突显了流动性对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市场流动性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市场流动性不再仅仅是单个市场的流动性程度,更重要的是"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集体反应"导致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外部性效应,会影响到资金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的变化,甚至导致整个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发生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监管当局应该把握市场流动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关键词:
市场流动性 动态变化 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占浩 于维娜 刘希玉
理财产品业绩受市场波动影响加大,有可能与原有银行间风险传染机制共振、放大银行系统风险。基于此视角,本文将银行理财产品嵌入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研究银行理财产品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模型假定的条件下,考虑理财产品后,风险传染引发的平均损失增加28.76%。(2)如果考虑破产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传染,平均损失进一步增加17.5%。(3)在投资者敏感性、资产非流动性较高时,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救助可以有效抑制风险传染;但冲击较大时,救助则会造成更大范围的风险传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信用风险转移在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构建的一般均衡模型结果表明:理想的信用风险转移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和效率,不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威胁。信用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管的低效,这将导致风险的不适度集中、风险定价不准确以及缺乏透明度等,这些问题将给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吕科 张定胜 邹恒甫
金融系统性风险是业界、学界及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凸显了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衡量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对系统性风险衡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基于资产相关性、在险价值和宏观压力测试等衡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给出了研究展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左伟 朱元倩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利用金融网络解决金融传染问题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笔者在简单回顾了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描述性指标及几大典型结构之后,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最优金融网络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现实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了网络结构在金融传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基于此从金融网络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相关措施,为预防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