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1)
2023(15485)
2022(13133)
2021(12455)
2020(10270)
2019(23537)
2018(22936)
2017(44808)
2016(24126)
2015(27129)
2014(27006)
2013(26565)
2012(24594)
2011(21700)
2010(22049)
2009(20431)
2008(19653)
2007(16990)
2006(15040)
2005(13405)
作者
(66693)
(55172)
(54485)
(52413)
(35165)
(26330)
(25026)
(21526)
(21034)
(19970)
(18792)
(18441)
(17566)
(17288)
(17160)
(17101)
(16343)
(16270)
(15710)
(15645)
(13635)
(13498)
(13276)
(12599)
(12494)
(12357)
(12209)
(12146)
(11082)
(10762)
学科
(92130)
经济(92028)
管理(75709)
(70469)
(59507)
企业(59507)
方法(41034)
(37628)
数学(35792)
数学方法(35352)
中国(31408)
(28217)
金融(28216)
(27329)
银行(27297)
(26235)
(25700)
地方(22443)
(22415)
(21198)
业经(21176)
财务(21128)
财务管理(21072)
企业财务(20121)
(18661)
(17400)
贸易(17388)
农业(17014)
(16930)
理论(16400)
机构
学院(330640)
大学(330246)
(135034)
管理(133065)
经济(132017)
理学(114948)
理学院(113775)
管理学(112002)
管理学院(111411)
研究(108736)
中国(88353)
(71318)
(69168)
科学(64585)
财经(53538)
(53359)
中心(51352)
(48592)
(48446)
(48418)
研究所(48005)
业大(45870)
北京(43976)
(42315)
师范(42004)
经济学(40872)
(39797)
财经大学(39739)
(39537)
农业(37478)
基金
项目(223468)
科学(176364)
研究(167504)
基金(162369)
(139328)
国家(138115)
科学基金(119949)
社会(105577)
社会科(100214)
社会科学(100189)
(86966)
基金项目(85880)
自然(76968)
教育(76677)
自然科(75168)
自然科学(75152)
自然科学基金(73789)
(72522)
编号(69138)
资助(67374)
成果(56691)
(49659)
重点(49520)
(47574)
课题(47344)
(46719)
创新(43514)
项目编号(43255)
教育部(43207)
国家社会(42941)
期刊
(146227)
经济(146227)
研究(104052)
中国(64777)
(57580)
管理(48239)
学报(47589)
(44463)
金融(44463)
科学(43974)
(43710)
大学(36904)
教育(36607)
学学(34771)
农业(29705)
技术(27331)
财经(26155)
经济研究(24214)
业经(23391)
(22233)
问题(18543)
理论(17641)
实践(16180)
(16180)
图书(16005)
技术经济(15512)
现代(15100)
科技(15005)
财会(14758)
(14685)
共检索到498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司登奎  李小林  葛新宇  
如何有效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并严密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现阶段政策部门关注的重点所在。本文在一个包含多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纳入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深入探讨非常规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并分别考察了非常规财政政策、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二者协同调控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非常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降低利差维护金融稳定,但会产生道德风险和效率成本问题;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发挥“抑房价”并弱化住房贷款与非住房贷款之间挤出效应的作用,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协同调控能够有效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部门并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卞志村  张运  毛泽盛  
针对如何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宏观调控框架这一问题,现有研究对财政政策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从金融稳定视角出发,在同一DSGE模型框架下细致刻画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以脉冲响应图和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各宏观政策工具的效果以及政策当局之间的协同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宏观金融安全体系构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构建三支柱调控框架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显著,但也会通过土地财政与政府债务两个渠道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仅依靠双支柱调控框架应对金融风险还不够审慎,应构建包含房产税政策、财政整顿政策的宏观调控框架,以强化财政政策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三,盯住房价与社会总杠杆率的货币政策并不能提升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将宏观审慎政策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更为合理的选择;第四,与双支柱调控框架相比,纳入财政政策的三支柱调控框架在维护经济稳定、物价稳定、金融稳定方面的表现均更为出色,因此应当加强财政、货币、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徐宁  潘长春  
美国次贷危机过后,有关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金融稳定调控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焦点。有鉴于此,本文采用MS-VAR模型,探究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间的非线性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金融稳定区制亦或是金融脆弱区制内,贷款价值比和国内信贷/GDP的变化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显著的调节作用,表明二者均是有效的宏观审慎工具;然而需要指出,尽管二者都能够对金融稳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意味着使用宏观审慎工具调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将会面临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层面上的权衡取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蒋劲  宋光磊  范东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如何与宏观审慎政策相协调是宏观审慎领域最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在归纳客观审慎政策四个方面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财政政策具有的补充作用:财政扩张对于资产泡沫和影子银行有抑制作用。具备天然的逆周期属性,有利于"熨平"经济金融震荡、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同时,财政政策紧密依附于国家政府体系,政策执行和效力更有保障。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特点,提出了加强财政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车树林   石奇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仅靠碳交易政策很难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开征碳税是大势所趋。为此,构建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模拟分析“双碳”目标下碳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对不同政策冲击下的异质性福利损失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第一,碳税政策有助于中国实现低碳转型,但会伴随一定的过渡风险,短期内出现政策性衰退。相较于永久性碳税政策,渐进式碳税政策更加有效,有助于缓解碳税政策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二,在金融加速器效应下,金融摩擦会明显放大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通过引入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或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政策规制,可以有效解决金融摩擦问题,但仅靠宏观审慎政策在解决气候外部性方面表现不佳,无法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第三,通过将碳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同时纳入政策工具箱,尤其是采用“渐进式碳税政策+逆周期资本充足率宏观审慎政策”这种政策搭配设计,不但减排效果显著,还可以明显降低过渡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提高居民福利。因此,中国应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出从碳排放源头征收的碳排放税,并考虑纳入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或动态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政策规制,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许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泽云  
在现有的讨论中,对于宏观审慎监管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涉及不多。但政府财政政策的稳健同样是金融稳健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协调也非常重要。如果政府财政赤字过高,大量持有国债或其他政府债权的金融机构和个人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晓  李佳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学术界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反思。在此背景下,宏观审慎监管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有效了弥补传统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因此学术界也展开了有关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挑战的角度探讨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两者配合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关于两者实施主体的争论。但从现有文献来看,当前的研究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央银行同时承担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效果、两者配合的方式以及相关工具的融合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司登奎  葛新宇  曾涛  李小林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住房抵押借款摩擦和银行贷款摩擦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重点考察了异质性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会导致银行风险溢价及杠杆率显著上升,进而加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为降低房价波动及维护金融稳定,选取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住房需求冲击下,金融管理部门应选取贷款价值比政策,且应对房贷积极调控,而对房价进行中性调控。在最终产品部门生产率冲击、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及跨期偏好冲击下,应选取资本充足率政策,但对房贷和房价调控力度的把握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厘清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动态传导机制,以及金融管理部门如何选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以稳定房价并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迪  张楚然  侯成琪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异质性家庭、异质性厂商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分析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不同政策的选择和协调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由于政策的作用范围不同,不同政策会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产生不同影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但也会抑制消费需求和产出;而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逆周期LTV政策和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政策在应对房价波动导致的金融稳定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其次,外生冲击的来源会影响政策的选择和协调——当经济波动来源于需求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当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汉杰  温涛  韩佳丽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与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实证考察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减贫效应发挥的财政政策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有利于减贫,但部分贫困县域的减贫效应并不显著;非贫困地区的农村金融减贫效应明显高于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财政政策显著抑制了农村金融减贫效应的发挥,且贫困程度越深的县域,抑制作用越大,即两者尚未形成有效协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向琴  杨翱  金昊  陈国进  
本文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企业违约风险与银行金融风险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以技术冲击、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作为外部的风险因素,刻画了实体经济与金融系统间的风险传导渠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的调控效果。主要结论有:(1)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金融系统,但可能削弱传统货币政策对金融变量的调控效果;(2)宏观审慎货币政策应该盯住金融变量,但具体的目标取决于经济波动的驱动因素;(3)当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组合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且这种政策组合在金融冲击与货币政策冲击下存在“政策叠加”现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卜林  郝毅  李政  
本文在DSGE框架下对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宏观审慎政策无法配合货币政策实现通胀、产出和信贷的稳定,只能采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衰退;在财政扩张背景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非合作模式会带来更好的政策效果,两个政策并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统筹协作关系,而是应该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对方的政策行为。宏观审慎政策会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但能够增加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并降低由于财政政策不连续所造成的经济波动。在构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时,除了考虑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关系外,还应该让财政当局参与到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中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