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9)
2023(7024)
2022(5690)
2021(5152)
2020(4347)
2019(9794)
2018(9334)
2017(17822)
2016(9250)
2015(10543)
2014(10417)
2013(10310)
2012(9779)
2011(8836)
2010(9222)
2009(9165)
2008(8246)
2007(7588)
2006(6911)
2005(6548)
作者
(29695)
(24179)
(24041)
(22895)
(15459)
(11774)
(11003)
(9639)
(9467)
(8831)
(8355)
(8282)
(7946)
(7926)
(7845)
(7775)
(7255)
(7121)
(7109)
(6804)
(6137)
(6090)
(5981)
(5726)
(5660)
(5467)
(5397)
(5271)
(5117)
(4971)
学科
(37628)
经济(37577)
(26857)
金融(26857)
管理(26525)
(26511)
(24074)
银行(24049)
(23566)
企业(23566)
(23382)
中国(17846)
方法(16870)
数学(13775)
数学方法(13490)
(13225)
(12629)
中国金融(11115)
(10882)
业经(9329)
(9320)
财务(9298)
财务管理(9269)
企业财务(8957)
理论(8897)
(8473)
地方(8301)
(7901)
体制(6801)
(6646)
机构
大学(137066)
学院(134474)
(55926)
经济(54562)
研究(49878)
中国(47133)
管理(47125)
理学(39522)
理学院(39071)
管理学(38121)
管理学院(37916)
科学(30902)
(30231)
(29306)
(26408)
(25920)
中心(25192)
研究所(23936)
财经(22674)
(20866)
业大(20800)
农业(20788)
(20505)
北京(19496)
(19065)
经济学(18760)
(18386)
(18282)
银行(18267)
金融(18057)
基金
项目(86791)
科学(67073)
基金(63324)
研究(59471)
(57107)
国家(56660)
科学基金(47349)
社会(37310)
社会科(35485)
社会科学(35475)
(33289)
基金项目(31858)
自然(31683)
自然科(30997)
自然科学(30982)
自然科学基金(30436)
(28936)
资助(28133)
教育(26727)
编号(22548)
重点(20618)
成果(19431)
(18990)
(18687)
(18112)
科研(17255)
计划(17245)
创新(17043)
课题(16708)
教育部(15889)
期刊
(59862)
经济(59862)
研究(43232)
(31978)
金融(31978)
中国(29963)
学报(25897)
(23371)
(22999)
科学(21548)
大学(19345)
管理(18971)
学学(18505)
农业(14623)
教育(12144)
财经(12042)
技术(10409)
经济研究(10400)
(10289)
统计(8278)
理论(7908)
(7534)
业经(7383)
问题(7138)
实践(7114)
(7114)
(6841)
(6825)
业大(6822)
国际(6544)
共检索到219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仲彬  陈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号下,金融稳定日渐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宏观经济金融发展的 实际情况,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稳健指标(FSIs),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稳定监测体系,为中央银行的金融稳 定职能服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高建  扈永军  王燕  
要确立金融稳定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要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及有效处置,并采取具体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闫瑾  许涤龙  
文章首先构建了宏观金融运行状况监测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计算不同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权重选取对金融运行具有显著监测效果的指标,再利用不同监测指标与金融稳定综合得分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判断监测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最后对金融运行稳定性与各类监测指标建立计量经济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监测指标的强度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运行稳定性的显著监测指标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政府负债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通过指标的监测时差效应分析,选出了对金融运行具有先行预测和实时监测效果的超前和当期类指标,指标监测强度分析则得出了超前和当期类指标对金融运行稳定性的监测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  
科学的金融稳健性监测指标体系是对宏观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的基础。我国并无公认的金融危机事件,单纯地想从危机状态下关键性经济变量的数据特征中寻找监测指标的思路是不可取的。本文在剖析我国现阶段宏观金融体系若干显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涵盖机构运行、市场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三个层面的指标库;综合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和相关分析等定量分析手段设计了指标筛选流程,有效解决指标代表性和全面性的矛盾;并在1995-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监测指标体系。为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采用支持向量数据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雪莲  张运鹏  
本文首先对监管独立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加以分析,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实现监管独立的四个基础条件,并以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的FSA为例,分析这四个基础条件在实践中的体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霄  王秀成  杜忠锋  
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个麦克风,它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聚居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校是社会的晴雨表,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对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更有着积极意义。网络舆情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有效地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积极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化解,对国家及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对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有其特殊性和对应方略,及时合理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处置有规律可循。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徐玉侠  
我们将讨论的棘手问题是如何界定金融稳定,并得出结论:最好的办法是定义一个金融不稳定的特点集,并把不稳定事件不可能发生的状态定义为金融稳定。然后,我们讨论公共政策如何实现金融稳定,区分预防和补救措施,探索这些政策的成本和好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争鸣,林嘉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丕群  
本文提出金融预警的基本方法──建立金融预警指标体系的方法。从监测预合指标的概念、分类、选择书法、体系结构诸方面展开论述,最后设置了较为实用的年度和月度金融监测预警核心指标体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逐步升级,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虽未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影响,但却通过实体经济的传导链条,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形成了显著冲击。面对严峻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危机跟踪监测指标体系,及早做好相应预案准备,积极稳妥地应对危机。本文尝试构建了一套新的金融危机监测综合指标体系,并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数,即金融危机风险指标(Risk of Financial Crisis Index,ROFCI)。本文界定了ROFCI每项指标的区域划分标准,并运用美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并进一步对ROFCI进行了回溯评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炳荣   孙志红   魏涛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本文通过指标编制和跨国/地区实证分析,从宏观层面系统考察了金融监管独立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和效率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监管独立性程度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均有统计上明显的正面影响;(2)在金融监管独立性4个基本要素中,监督独立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最为突出,而机构独立性则对金融体系效率性的影响最为突出;(3)通过将监管独立性和机构独立性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促进金融稳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纪敏  严宝玉  李宏瑾  
在对宏微观杠杆率内涵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通过MM定理的微观视角和增长方式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杠杆率的结构和水平的经济学机理及其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差异,主要反映了资本收益率变化,与经济周期阶段密切相关。微观分析表明,信息和交易成本、税收负担和预算软约束激励机制等差异,与不同企业杠杆率的差异密切相关;宏观分析表明,高储蓄支撑的投资导向增长模式,决定了中国总体上较高水平的杠杆率。本文提出,一方面应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引发的资产泡沫。政府宜减少直接的资源配置,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