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9)
2023(7750)
2022(6403)
2021(6084)
2020(5196)
2019(12073)
2018(11796)
2017(23328)
2016(12107)
2015(13864)
2014(13653)
2013(13211)
2012(11956)
2011(10497)
2010(11155)
2009(10723)
2008(9830)
2007(8834)
2006(7945)
2005(7369)
作者
(33650)
(27615)
(27373)
(26267)
(17613)
(13098)
(12775)
(10786)
(10592)
(10146)
(9608)
(9419)
(8923)
(8794)
(8648)
(8607)
(8110)
(8083)
(7955)
(7537)
(7086)
(6830)
(6517)
(6428)
(6366)
(6314)
(6240)
(6073)
(5671)
(5502)
学科
(45234)
经济(45193)
管理(34096)
(33911)
银行(33766)
(33750)
(32179)
(30326)
金融(30325)
(29858)
企业(29858)
方法(24213)
数学(22098)
数学方法(21544)
(19614)
中国(19329)
(14283)
业务(11893)
(11846)
制度(11835)
中国金融(11832)
(10521)
业经(10512)
财务(10479)
财务管理(10451)
银行制(10318)
(10038)
企业财务(9963)
理论(9934)
地方(9869)
机构
学院(159430)
大学(157347)
(64931)
经济(63306)
管理(62102)
中国(54037)
理学(52325)
理学院(51837)
管理学(50488)
管理学院(50216)
研究(49138)
(34006)
(33085)
(30980)
银行(29746)
科学(28369)
(27688)
中心(27445)
财经(26428)
(25246)
(24744)
(24257)
(23928)
(23778)
金融(23359)
研究所(21800)
业大(21527)
(21481)
北京(21114)
经济学(20746)
基金
项目(102990)
科学(80660)
基金(74529)
研究(74453)
(64305)
国家(63798)
科学基金(55777)
社会(46074)
社会科(44025)
社会科学(44014)
(41094)
基金项目(38352)
自然(36907)
自然科(36191)
自然科学(36183)
自然科学基金(35508)
教育(35268)
(33976)
资助(33093)
编号(30379)
成果(24190)
重点(23498)
(22199)
(22106)
(21423)
课题(21195)
创新(20618)
科研(19979)
大学(19647)
教育部(19423)
期刊
(65689)
经济(65689)
研究(49772)
(47506)
金融(47506)
中国(34275)
(27743)
管理(23996)
(22468)
学报(22136)
科学(20214)
大学(17568)
学学(16803)
技术(15996)
教育(15851)
财经(13501)
农业(12800)
(11342)
经济研究(11011)
统计(10469)
理论(10002)
业经(9662)
(9393)
实践(9229)
(9229)
决策(8577)
技术经济(8054)
财会(7958)
问题(7559)
国际(7322)
共检索到25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瑞琳  
金融稳定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基础,它为实际资源的配置提供理性决策的基础,并为储蓄与投资营造出良好的氛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更增加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如何在实现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维护金融稳定,已成为一个迫切和重要的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荣  崔琳琳  
鉴于全球金融危机所暴露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两面性,国际主要市场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监管改革,改善传统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以期在发挥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通系统重要性作用的同时,克服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和各国金融稳定运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探讨了危机后国际社会影子银行监管改革进展和政策设计,为我国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和实现金融体系稳定提出有益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旭平  
基于世界银行监管数据库,本文实证研究各国银行监管对银行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1)对银行证券活动的监管会显著地影响银行发展,同时这种监管也显著地提高了银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对银行不动产活动、保险活动的监管不会显著地影响银行发展,同时这种监管可以显著地降低银行危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其他方面的监管对银行发展与银行危机风险影响不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雪莲  张运鹏  
本文首先对监管独立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加以分析,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实现监管独立的四个基础条件,并以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的FSA为例,分析这四个基础条件在实践中的体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王少严  胡佳琪  
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再次认识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为探究房价波动影响金融稳定的机制以及监管当局应选择何种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以实现有效调控,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家庭部门、商业银行、非金融部门以及“双支柱”调控政策的NK-DSGE模型,考察了在不同外生冲击下房价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及不同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发挥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房价波动会导致产出、银行杠杆率等经济变量的变动,进而积聚风险,影响金融稳定。当房价波动来源于房地产部门生产率冲击或货币政策冲击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资本充足率同时盯住房价与信贷政策可以有效降低房价波动与金融风险;当房价波动来源于住房需求冲击时,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中的贷款价值比则能更好地发挥调控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昌忠泽  曹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金融稳定的主要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实证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1)银行理财产品主要通过利率、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以及传统金融机构渠道,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2)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规模对信贷规模都具有显著影响,但理财产品规模对信贷规模作用力度更大,且呈正向相关性。而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主要通过资金成本影响信贷规模,影响相对较小,且方向不确定;(3)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规模对房价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对房价影响较大,且作用相对持久。论文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稳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龙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银行监管逐渐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阶段。此时的银行监管不仅要面对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涉险动机,而且还要鼓励银行竞争,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只有做到稳定与效率的相互协调,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卢菲  林辉  
结合全球101个国家银行发展和67个国家银行稳定的数据,以实现银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银行监管目标,根据收入水平和IMF原则将样本国家分为五类,分析了代表性监管措施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效果。实证研究表明,中高收入国家的银行业务活动监管、外部治理和资本监管同时可以实现银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中低收入国家过高的业务活动限制和资本监管不利于银行业发展,金融集团控制和监管独立性反而会增加不稳定性;低收入国家过高的业务活动限制和资本监管水平不利于银行业稳定发展,外部治理和官方监管权力更有利于实现银行监管目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炳荣   孙志红   魏涛  
本文以《资管新规》这一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为准自然试验,利用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金融强监管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出台降低了个股股价崩盘风险,发挥了“风险缓释”的作用;上述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套利动机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强监管既能通过约束企业影子银行化引导其回归主业,又能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非理性情绪,在投资和信息的双重作用下助推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企业自身不确定性感知、证券分析师关注和地方金融监管强度的提高增加了金融强监管的“风险缓释”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本文通过指标编制和跨国/地区实证分析,从宏观层面系统考察了金融监管独立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和效率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监管独立性程度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均有统计上明显的正面影响;(2)在金融监管独立性4个基本要素中,监督独立性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最为突出,而机构独立性则对金融体系效率性的影响最为突出;(3)通过将监管独立性和机构独立性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促进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周闯  
本文通过构建存在融资约束金融摩擦、异质性家庭和房地产生产商的多部门DSGE模型,考察了住房需求冲击和杠杆率冲击对经济金融稳定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贷款价值比(Loan-to-Value,LTV)动态调整规则与静态规则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果,以及LTV动态调整规则下"盯信贷"与"盯房价"的政策锚选择问题。研究发现,杠杆率冲击比住房需求冲击对经济系统,特别是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更大,有必要施加LTV类宏观审慎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以维护金融稳定;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的LTV动态调整规则比现行的静态规则具有更显著的金融稳定效果;就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言,"盯信贷"的动态调整规则比直接"盯房价"规则占优;确保动态调整规则具有适度的实施弹性,将有助于增强其实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刚  吴畏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低利率环境下对冲基金规模、市场影响和行业特征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从金融稳定视角看,对冲基金既可以基于不受直接监管的特点,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充当系统性风险"缓释器",也可以因高杠杆、隐蔽的操作直接或间接触发市场危机。为趋利避害,在构建对冲基金监管框架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避免直接限制对冲基金投资活动和风险管理细节,防止对其像共同基金或银行那样实施监管;二是在把握对冲基金市场影响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控制监督关键变量,提高预警能力;三是在多元治理视角下,努力引导加强市场纪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川方明  何乐  
为了防止国际金融危机重演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不仅需要微观审慎监管确保单家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同时还需要宏观审慎监管来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状况实施有效监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妍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微微  
基于Guillaume Plantin(2014)构建的最优资本监管模型并扩展引入社会投资总效用进行分析,结合中国影子银行影响因素的2003—2013年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影子银行的发展有逆监管周期效应,对传统银行放宽资本监管,正确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可以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