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4)
2023(6231)
2022(4968)
2021(4600)
2020(3826)
2019(8430)
2018(8061)
2017(15240)
2016(7769)
2015(8773)
2014(8795)
2013(8421)
2012(7834)
2011(7030)
2010(7492)
2009(7483)
2008(6677)
2007(6175)
2006(5506)
2005(5252)
作者
(22869)
(18647)
(18396)
(17848)
(11895)
(8952)
(8645)
(7347)
(7202)
(6794)
(6425)
(6265)
(6088)
(5993)
(5872)
(5848)
(5613)
(5387)
(5366)
(5114)
(4768)
(4711)
(4447)
(4280)
(4276)
(4265)
(4091)
(4072)
(3809)
(3747)
学科
(32732)
经济(32699)
(25254)
金融(25253)
(23296)
管理(22868)
(22200)
银行(22195)
(21547)
(21255)
企业(21255)
中国(16317)
方法(15774)
数学(13005)
数学方法(12648)
(11584)
中国金融(10968)
(9708)
理论(8897)
(8822)
财务(8789)
财务管理(8773)
企业财务(8410)
业经(8261)
(8084)
地方(7156)
(6795)
(5878)
农业(5158)
体制(4988)
机构
大学(113056)
学院(112659)
(47442)
经济(46273)
管理(41212)
中国(37331)
研究(37142)
理学(34959)
理学院(34608)
管理学(33594)
管理学院(33406)
(25116)
(24389)
科学(21537)
中心(19850)
财经(19798)
(18327)
(17855)
(16815)
金融(16504)
(16491)
研究所(16473)
(16322)
经济学(16322)
北京(15961)
银行(15931)
(15111)
(14897)
财经大学(14897)
经济学院(14718)
基金
项目(70781)
科学(55586)
研究(52270)
基金(51603)
(44466)
国家(44106)
科学基金(38320)
社会(33065)
社会科(31552)
社会科学(31546)
(27053)
基金项目(25515)
自然(24156)
教育(24015)
自然科(23655)
自然科学(23649)
自然科学基金(23185)
资助(23030)
(22658)
编号(20855)
成果(17800)
重点(16351)
(15454)
(15006)
(14856)
课题(14680)
国家社会(14198)
创新(13895)
(13744)
科研(13697)
期刊
(49078)
经济(49078)
研究(35800)
(27937)
金融(27937)
中国(22940)
(20532)
管理(16102)
学报(15998)
科学(14349)
(13039)
大学(12682)
教育(12495)
学学(11973)
技术(10505)
财经(10240)
(8755)
统计(8600)
经济研究(8405)
农业(7833)
(7210)
理论(6899)
决策(6685)
实践(6282)
(6282)
业经(6045)
技术经济(5901)
财会(5746)
问题(5581)
会计(5018)
共检索到178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吴竞择  
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金融稳定性评估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大量权威文献或者对金融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或者对金融稳定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考察金融稳定性丧失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成本。金融稳定性的应用评估,可分成单一机构、子部门、区域和国家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定性的诊断式评估和定量的状态或趋势评估。以中国为例,采取结构化方式构建金融稳定指数和金融稳定判别区间,在单个金融机构稳定性参数分析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权重,可以计算区域、金融子部门(行业)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加总状况。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稳定性评估的应用模式和可操作实践框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家强  万迪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复杂和不确定,以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的出现驱使企业寻求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以获得和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新的合作方式就是战略联盟。但在实践中联盟的不稳定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极大地制约联盟的健康发展。文章对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理论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每种理论解释做出一定的评析,以利于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袁静  
图书馆联盟运行中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联盟内部存在系统混乱和内耗风险,各成员馆之间存在多种博弈行为以及联盟中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图书馆联盟运行中存在多种不稳定性因素。而矛盾管理理论、协同论、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为研究图书馆联盟不稳定性的内在规律、消除联盟的不稳定性因素提供方法指导和解决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东  刘晓星  
宏观压力测试在各国政策当局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宏观压力测试核心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常用方法,并对实践中的典型系统IMF和World Bank的FSAP压力测试系统、英格兰银行的TD系统和奥地利银行的SRM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我国未来利用宏观压力测试方法评估金融系统稳定性提出了5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正辉  曾得利  
文章梳理了关于金融稳定性的定义、效应、形成原因及其评估体系的研究文献,然后从IMF、主要发达国家、风险预警的数理模型、中国的金融稳定性评估研究四个方面说明了金融稳定性评估的发展情况,并通过文献析出金融稳定性评估方法论的演进过程,最后从金融稳定性内涵、动力机制、评估指标、金融稳定性的控制等方面对金融稳定性评估研究进行评析和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玉侠  
从1996年至2005年,发布金融稳定评估(FSR)的央行从1家增加到40家。研究表明金融稳定评估有助于金融整体稳定,提高当局对金融稳定的责任心,并加强各有关方面的合作。在过去,银行危机的发生、人均收入和欧盟成员提高了FSR发布的可能性。中央银行在提高金融稳定指标公众可用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董迪  
本文从平稳性及抗压性两个维度对2016年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区域金融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计算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主要受到区域宏观经济发展情况、金融机构运营情况、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和财政政策等四个因素影响。同时,中国区域金融稳定性表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金融稳定性指数得分较高,东北地区最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晓星  
压力测试衡量资产损失分布超过风险价值的部分,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和系统在极端市场情形下的风险传导机制和风险承受力,是金融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风险价值和压力测试的关系、压力测试在宏观金融分析中的实施步骤、压力测试模型和压力测试系统的应用,并对金融稳定性风险压力测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攀峰  张文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中国金融稳定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和影响,关注和评估金融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机构内部经营、金融市场环境、国内宏观经济、国际环境冲击四个方面选取不良贷款率等16个指标,采用HP滤波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FSCI)。得到如下结论,FSCI指数对金融稳定描述的准确性受基础指标权重影响很大,且权重差别大,波动性差别也大,得到的FSCI指数最近虽然上升,但波动性同时也上升,说明金融稳定性整体上升,但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上升。为此提出加强金融稳定监测,并对其监测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重点指标的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银行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房地产市场基础建设,完善各个市场的制度体系,增强各个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外债和外汇储备管理,优化其构成结构,建立多元化的外交关系等一系列措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士取  杨福明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经济下行周期的不确定性因素,从欧美银行压力测试的实践来看,构建适合我国实际的压力测试框架,并把压力测试方法纳入现有的金融稳定性评估之中,对于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以及缓解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顾晓安  周虹  
本文构建了以多维度盈亏平衡分析、安全边际分析和资产报酬率(ROA)影响因素分析为基本框架的单个银行财务稳定性评估方法体系,并利用主要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目前各家样本银行具有较低的保本点和较高的安全边际率,处于财务稳定状态;在影响资产报酬率ROA的各因素中,平均利息率和净利差对银行财务稳定性的影响最大,验证了净利差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非利息收入占比、成本收入比、存贷比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银行财务稳定也有显著影响,重视这些因素的改进对提高银行财务稳定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娟  
本文将金融稳定性的内涵归纳为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稳健性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包含10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我国1986-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当前的金融稳定性状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伟  
一、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制定与公允价值计量(一)相关性与可靠性之争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目标是为利益相关各方进行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而这些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于1980年5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惠康  任保平  钞小静  
本文参照IMF(2006)和ECB(2006)对金融稳定性的定义,将金融稳定性归纳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和具有抵抗巨大冲击的能力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中国2004~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均值化后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对当前金融稳定性的状态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4年以来的5年间,我国金融稳定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但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却略有下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Pablo D. Azar  Garth Baughman  Francesca Carapella  李丽丽   周文龙  
在高波动时期,数字生态系统中的资产价值迅速增长。数字金融系统是否会给金融稳定带来新挑战?本文使用美联储分析传统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框架来探讨此问题。数字资产生态系统近来证明自身非常脆弱。不过,数字资产市场冲击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溢出影响有限。目前,数字资产生态系统在其体系外尚不提供重要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体系的互联有限。如果数字资产生态体系更加系统化,未来给金融稳定带来的风险会显现,包括大型稳定币的运行风险、加密资产的估值压力、去中心化金融平台的脆弱性、日益增强的互联性以及缺乏监管的普遍性。本刊编译了此篇美联储的工作论文,以期为读者带来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