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98)
2023(20505)
2022(17348)
2021(15851)
2020(13450)
2019(30832)
2018(30182)
2017(57655)
2016(30969)
2015(35031)
2014(34966)
2013(34680)
2012(32418)
2011(29316)
2010(29745)
2009(28197)
2008(27422)
2007(24655)
2006(22016)
2005(20517)
作者
(92073)
(76758)
(76453)
(72924)
(49054)
(36928)
(35002)
(29763)
(29463)
(27571)
(26392)
(25970)
(24758)
(24521)
(24362)
(23986)
(22779)
(22579)
(22443)
(22174)
(19299)
(18989)
(18800)
(17721)
(17516)
(17272)
(17151)
(17075)
(15737)
(15186)
学科
(141140)
经济(140972)
管理(90289)
(87676)
(71610)
企业(71610)
方法(55077)
数学(48087)
数学方法(47522)
中国(41673)
(37050)
(36419)
地方(32950)
(31613)
金融(31608)
(31133)
(30778)
银行(30717)
业经(30691)
(29556)
(28475)
农业(24478)
(24285)
贸易(24264)
(23447)
(22878)
财务(22805)
财务管理(22749)
企业财务(21649)
(20745)
机构
大学(447299)
学院(446476)
(192315)
经济(188304)
管理(166383)
研究(159961)
理学(140877)
理学院(139294)
管理学(136793)
管理学院(135987)
中国(127269)
(95836)
科学(95668)
(92285)
(82404)
(78301)
中心(74553)
研究所(74002)
财经(71422)
(70212)
业大(65107)
(64629)
农业(61154)
北京(61023)
经济学(59966)
(57171)
(56817)
师范(56125)
(55441)
经济学院(53641)
基金
项目(288244)
科学(226247)
基金(209467)
研究(208296)
(183959)
国家(182195)
科学基金(155081)
社会(132944)
社会科(126145)
社会科学(126108)
(112811)
基金项目(109202)
自然(99860)
自然科(97551)
自然科学(97518)
自然科学基金(95771)
教育(95430)
(94906)
资助(87108)
编号(83446)
成果(69175)
重点(65632)
(65417)
(63666)
(59823)
课题(58634)
创新(56140)
国家社会(55610)
科研(55545)
教育部(54528)
期刊
(222735)
经济(222735)
研究(138671)
中国(97935)
(73863)
(72057)
学报(71885)
科学(65235)
管理(64998)
(56650)
金融(56650)
大学(54597)
学学(51578)
农业(47650)
教育(44917)
技术(39692)
财经(36863)
经济研究(36107)
业经(34197)
(31745)
问题(28373)
(25592)
(23311)
技术经济(22934)
统计(22220)
理论(21803)
世界(21441)
国际(21292)
(21251)
图书(20000)
共检索到70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珏  杨荣海  
文章通过比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1994-2008年间金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债占GNP的比重和国际储备与外债比例的上升不利于金融稳定状态的保持,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但总储蓄占GDP比例的上升和贸易额占GDP比重的提高会促进金融稳定,带动经济增长;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海外证券投资与债券投资的增加以及实际利率的上升会维护金融稳定性,促进经济增长。由于一国金融稳定还受国际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是保证各成员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杰  
本文在对有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和借鉴的基础上 ,用一系列相关指标来描述和量化金融结构、股票市场的发展、公司融资行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将有关数据分成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两组 ,分别计算相关系数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本文的基本推断是 :在新兴市场上 ,与银行体系密切相关的机构投资者是股票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且金融深化的主张需要进行重新的审视 ,或者更准确的表达为股票市场深化的政策主张 ,但是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的规模并不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公司行为规范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多米尼克·萨尔瓦多  陈万华  
一、导论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已过去6年,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低迷,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仍在下滑,世界陷入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甚至长期停滞的风险依然存在。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考察当前世界有哪些重大经济变局,有哪些关键性金融经济风险。这些变局和风险包括: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而不平衡,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永升  杨伟坤  荣晨  
本文利用金融开放度指标,从影响路径的角度解释了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宜,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不显著,外资流入可能更倾向于进行投资和投机活动,而不投向实体产业。金融开放是否有利于一个经济体的增长,要取决于经济体的初始条件以及综合环境,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容易享受金融开放带来的正向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东升  
罗宾逊夫人认为,经济增长可以带动金融发展,即经济增长是因,金融发展是果。但是,由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现有文献中一直缺乏有说服力的论证。本文注意到,对于欠发达的农业国来说,经济增长与降雨量波动显著相关,降雨量波动是经济增长的较为理想的工具变量。基于此,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发现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从因果关系的意义上带动其金融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宗新  李东宪  
新兴市场国家融资结构发展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率与稳定性。本文使用1996-2017年新兴市场国家融资结构、经济效率与金融稳定性相关数据,设定系统广义矩估计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融资结构直接影响该国的经济效率与金融稳定性,其中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具有正面推动作用,而信贷融资渠道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从金融稳定性角度上,合理的信贷融资渠道对金融系统稳定性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新兴市场国家在优化融资结构的同时,需保持合理的杠杆率水平,才能实现金融系统的稳定与效率的提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姜禹杉  
本文研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度、集中度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基于Bankscope数据库以及IMF数据库的数据,运用Z得分、赫芬达尔指数(HHI)和经效率调整后的Lerner指数,并引进一系列控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在1997—2012年间的集中度不断下降,从而有助于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实证结论支持竞争稳定性假说和集中脆弱性假说,即银行业竞争度越高,集中度越低,则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越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姜禹杉  
本文研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度、集中度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基于Bankscope数据库以及IMF数据库的数据,运用Z得分、赫芬达尔指数(HHI)和经效率调整后的Lerner指数,并引进一系列控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在1997—2012年间的集中度不断下降,从而有助于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实证结论支持竞争稳定性假说和集中脆弱性假说,即银行业竞争度越高,集中度越低,则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越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天芸  姜禹杉  
本文研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度、集中度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基于Bankscope数据库以及IMF数据库的数据,运用Z得分、赫芬达尔指数(HHI)和经效率调整后的Lerner指数,并引进一系列控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业在1997—2012年间的集中度不断下降,从而有助于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实证结论支持竞争稳定性假说和集中脆弱性假说,即银行业竞争度越高,集中度越低,则银行体系的稳定性越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黄海洲  Priyanka Malhotra  
汇率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都是一个重要课题。已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文献试图通过研究汇率制度选择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影响来确定一种最优汇率制度,但这两组文献都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运用雷因哈特和罗格夫(2004)提出的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研究汇率制度选择与亚洲新兴发展中经济体和欧洲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经济规律:第一,对发达的欧洲国家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并非取决于汇率制度选择;第二,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却会带来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并且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更大的波动性。我们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滑冬玲  
近年来世界各国饱受金融脆弱性的困扰,本文将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三组,利用H-P滤波缺口变量和原变量分别合成67个国家的2002-2012年的金融脆弱性指数,通过对比发现缺口变量生成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对金融波动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广义最小二乘法分析金融脆弱性指数国别差异的产生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金融脆弱性潜藏于经济繁荣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金融脆弱性的原因具有差异,制度质量特别是执法质量对转轨国家的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宇丹  龚六堂  
通过搜集包括107个国家1960~2010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集,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估计,研究外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总体上,外债对经济增长、投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发达国家的外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的,外债扩张可以促进投资增长,但同时会降低投资效率;发展中国家的外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倒"U"形影响,对投资增长的影响也是倒"U"形的,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靳玉英  周兵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视角,分析29个新兴市场国家三元悖论框架的演化及该框架选择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新兴市场国家的三元悖论框架未遵循三元悖论,而是呈现"中间化"的特征;其次,中间化的三元悖论框架有助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利益;第三,储备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作用显著,能缓解三元悖论框架分离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但不能弱化三元悖论框架分离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贾清显  王岳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频发,引发对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新思考。本文收集了39个国家和地区1994~2007年间的年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针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萍  董莉  吴华骢  
文章分析了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角度对汇率制度选择与变迁的情况进行研究,并辅以实证对汇率制度选择与金融稳定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兴市场国家实现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