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7)
2023(10689)
2022(7924)
2021(7246)
2020(5810)
2019(12660)
2018(12410)
2017(23238)
2016(12418)
2015(13875)
2014(13834)
2013(12786)
2012(11543)
2011(10067)
2010(10402)
2009(9958)
2008(8743)
2007(8058)
2006(7319)
2005(6877)
作者
(34814)
(28740)
(28394)
(27319)
(18010)
(13416)
(13037)
(11062)
(11004)
(10174)
(9723)
(9691)
(9185)
(9157)
(9004)
(8892)
(8456)
(8367)
(8034)
(7998)
(7228)
(7131)
(6939)
(6624)
(6588)
(6389)
(6352)
(6291)
(5816)
(5811)
学科
(43710)
经济(43656)
管理(34079)
(34002)
(27387)
企业(27387)
(26961)
金融(26954)
(25094)
银行(25069)
(24342)
中国(24289)
(16122)
(15250)
(14767)
业经(13590)
方法(12894)
地方(12725)
(12004)
中国金融(11207)
农业(10876)
数学(10818)
数学方法(10664)
(9614)
(9555)
财务(9516)
财务管理(9494)
企业财务(9136)
理论(8920)
体制(8899)
机构
学院(162834)
大学(160935)
(65192)
经济(63589)
研究(59054)
管理(57371)
中国(53207)
理学(47741)
理学院(47226)
管理学(46326)
管理学院(46036)
科学(35020)
(34504)
(33874)
中心(29644)
(29492)
(29395)
研究所(26636)
(26346)
财经(25823)
(23452)
业大(23258)
农业(22747)
(22067)
北京(21726)
(21632)
(21333)
(21158)
师范(20866)
经济学(20786)
基金
项目(108224)
科学(84751)
研究(82356)
基金(76297)
(66814)
国家(66206)
科学基金(56064)
社会(51873)
社会科(49131)
社会科学(49122)
(43925)
基金项目(39333)
教育(36557)
(36292)
编号(33895)
自然(33510)
自然科(32786)
自然科学(32773)
自然科学基金(32192)
资助(29645)
成果(28738)
重点(24974)
(24926)
课题(24524)
(23888)
(22603)
创新(22364)
国家社会(22081)
(21485)
项目编号(21192)
期刊
(73945)
经济(73945)
研究(51841)
中国(40530)
(34778)
金融(34778)
(28600)
学报(27173)
(27130)
科学(23808)
管理(22664)
大学(20843)
教育(20770)
学学(19688)
农业(18248)
技术(13794)
财经(13120)
业经(12690)
经济研究(12270)
(11266)
问题(9486)
科技(9365)
(9290)
(8474)
(8444)
论坛(8444)
理论(8180)
现代(7462)
图书(7390)
实践(7363)
共检索到265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石光乾  
随着ICO、大数据征信、量子计算、数字货币等新兴金融场景广泛应用,其所蕴含的技术应用风险加速助推金融监管数智化转型。然而,当前金融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如何突破数字金融瓶颈、如何匹配技术金融场景应用、如何实现向数据决策型监管转变、如何应对“三流”集中演变风险等诸多新难题和新挑战。为防控新技术应用、新业务模式、新产品服务衍生的数字金融业态供给风险,应考察数字金融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明晰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机理,革新“数智化”监管理念和范式,并结合业务转型的本质和具体要求,系统构建前瞻性、专业性和穿透性的数智化监管规则及其治理体系,以提升金融数字化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和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钟震  董小君  郑联盛  董梦雅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改革目标越来越多地承担国际竞争的压力,如何既加强审慎监管以防范国内金融风险,又保持相对监管优势以保持本国跨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和规则改革的战略因素。本文在回顾国际金融监管规则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阐释美国推动国际规则变革的战略逻辑,全面剖析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影响和挑战,特别是在金融监管领域合作的三大劣势,提出我国应积极参与此轮国际规则变革,寻求破局之策,逐步打造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本文从系统逻辑的哲学角度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化展开了分析,进而对于全球金融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多角度的探讨。指出目前的国际金融领域仍处于十分原始的"丛林"阶段,因为并不存在代表整体理性、整体利益的全球监管,认定了这种全球金融监管的缺失和全球金融系统被操控的现状之间的因果关联,认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表现出来的"特里芬两难"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体系内所蕴含的"哥德尔逻辑悖论"的外在表象,在逻辑层面及现实层面上论证了只有打破类似于"裁判参赛"现象的逻辑纠缠,才能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地球村"的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佳  
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定价体系紊乱,缺乏坚实的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基本逻辑,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实践中摸索理顺定价体系的路径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突破或者规避金融监管往往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欧洲美元市场是人们常常提及的例子,欧洲美元市场的建立是人们为了突破当时美国监管部门对美国境内利率上限的限制。而中国的余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国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重点,与该国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特性有密切关系。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金融结构渐进式、趋势性调整和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变化。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结构亦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点是:监管模式上,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功能上的一致;监管架构上,在功能调整后的央行和赋予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监管重点从资本监管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监管方式从传统监管逐步过渡到智能监管与传统监管相结合并渐进至以智能监管为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2008年9月全面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还没有结束,全球金融体系的功能仍未完全恢复。自危机以来,国际范围对这场危机的全面反思以及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讨论广泛而深入,并已经在各个领域推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必然对国际金融格局及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系列谈"专栏,连续刊发由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委员王兆星撰写的系列文章。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讨论九个领域的问题,包括巴塞尔委员会主导的资本、流动性及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改革方案,金融稳定理事会重点关注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监管,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探索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金融分业混业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一国金融监管架构和监管重点,与该国金融结构和金融风险的特性有密切关系。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逻辑是,金融结构渐进式、趋势性调整和由此引起的金融风险变化。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变化导致金融风险的来源发生重大变化,金融风险的性质和结构亦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基本要点是:监管模式上,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和功能上的一致;监管架构上,在功能调整后的央行和赋予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双峰"形态的监管架构;监管重点从资本监管逐渐调整为资本监管与透明度监管并重;监管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江涛  罗航  王蕊  
金融科技潜在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甚至是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迫使监管者改变原有的事后总结性监管模式。然而,现有法律体系和技术手段难以与监管方式高度匹配,以规则治理和原则治理,以及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为核心的传统监管体系在应对去中心化的交易现状时显得相对滞后和无效。因此,在传统监管维度外,将科技治理纳入监管方式,形成二维监管体系以应对金融科技内涵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挑战势在必行。以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的科技治理方式将重塑现有的监管体系,数据驱动的监管核心将构筑智能化监管平台,突破传统模式的监管窘境,实现分布式平等监管,最终以创新式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东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2008年美国政府提出了《金融监管结构现代化蓝图》,从金融服务现代化到金融监管现代化,既是金融监管结构映射金融市场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对监管体制检讨的恰当回应。金融监管体制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温故纳新的产物。在金融业最近百年发展历程中,基于金融监管的分类依据不同,危机前逐渐形成了四类较具有代表性的金融监管模式。在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检验后,以双峰监管为基础形成的目标监管模式遂被主要金融大国提上政策议程。目标监管是建立在对金融现代化过程中金融风险变革和其他金融监管模式适用性反思基础上的新型监管模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克恩  鄂志寰  
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蓝图》,以建立新的适应金融业发展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蓝图在梳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成立三个层次的监管机构,统一监管目标、监管框架和监管标准,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作为"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一旦实施,蓝图将改变美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明显滞后于当代金融业发展的现象。但是,为平衡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蓝图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而动荡的金融市场环境及政治制约导致的多方争议也决定了蓝图的实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怡雯  
生产力决定生产系,生产力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必将带来金融监管理论的重大变革,传统的忽略技术手段的监管理论已经不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重构基于技术驱动的金融监管理论刻不容缓。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峰  高明华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金融监管治理的重要性。现阶段专门针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治理进行系统量化评估的研究尚不多见。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并融入独立设计的指标,总计4个纬度47个指标,针对我国银行业构建了金融监管治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监管治理已具备良好监管治理的形式,但也存在不足,需要从独立性、责任性、透明度和监管操守四个方面加强监管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魏祖元  易清华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政府对金融开放时间的承诺 ,比较客观地分析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然后 ,综合我国金融监管实际和国外成功经验 ,重点从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方法体系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四个方面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王芸  
我国金融业即将融入全球竞争之中 ,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下我国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 ,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