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9)
2023(18041)
2022(14933)
2021(13806)
2020(11362)
2019(25506)
2018(25365)
2017(48027)
2016(26002)
2015(29011)
2014(28879)
2013(28178)
2012(25808)
2011(23284)
2010(23546)
2009(21947)
2008(20466)
2007(18115)
2006(16197)
2005(14714)
作者
(74451)
(61291)
(61047)
(57767)
(39077)
(29239)
(27767)
(23960)
(23438)
(21971)
(20919)
(20719)
(19364)
(19357)
(19015)
(18833)
(18173)
(18001)
(17632)
(17457)
(15357)
(15183)
(14775)
(14016)
(13950)
(13751)
(13641)
(13629)
(12383)
(12092)
学科
(105346)
经济(105235)
管理(72495)
(71791)
(58062)
企业(58062)
方法(39990)
中国(37463)
数学(33780)
数学方法(33398)
(30856)
地方(28622)
(28542)
金融(28540)
(27557)
银行(27514)
业经(26733)
(26593)
(25658)
(21864)
(21658)
农业(21366)
(18642)
贸易(18623)
理论(18200)
(17998)
技术(17869)
环境(16648)
(16615)
(16487)
机构
学院(359594)
大学(358039)
(142302)
经济(139010)
管理(138813)
研究(124646)
理学(118718)
理学院(117389)
管理学(115332)
管理学院(114700)
中国(98531)
(77745)
科学(76834)
(65862)
(62657)
(58827)
中心(57632)
研究所(56795)
(54112)
业大(52247)
财经(51883)
北京(49679)
(49493)
师范(49015)
(47020)
农业(45530)
(45360)
(45025)
经济学(42305)
技术(39472)
基金
项目(241535)
科学(189482)
研究(180558)
基金(172151)
(149192)
国家(147851)
科学基金(126860)
社会(112341)
社会科(106411)
社会科学(106387)
(96000)
基金项目(90991)
教育(82238)
自然(80602)
(80155)
自然科(78710)
自然科学(78693)
自然科学基金(77240)
编号(75403)
资助(70133)
成果(61476)
(55527)
重点(54234)
课题(52417)
(51838)
(50890)
创新(47407)
项目编号(46277)
国家社会(45657)
科研(45439)
期刊
(163225)
经济(163225)
研究(110633)
中国(76497)
(55274)
学报(54776)
管理(52801)
科学(51502)
(48952)
教育(45693)
(45404)
金融(45404)
大学(41567)
学学(38798)
农业(37861)
技术(31952)
业经(28607)
经济研究(25905)
财经(24748)
(21092)
问题(21046)
图书(20588)
(19482)
科技(18805)
理论(18005)
技术经济(16917)
现代(16840)
实践(16519)
(16519)
商业(16406)
共检索到550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乔海曙  杨彦宁  
金融科技正成为推动传统金融业向智能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将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价值,并以更为智能的手段淬炼传统金融的所有环节,带来金融"成本推动"和"效率拉上"。金融机构有能力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提供廉价、即时、可得的金融服务。从本质上说,金融智能化依然属于金融范畴,其发展与监管必须遵从金融规律,否则将面临巨大隐患。在推动金融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应当贯彻以智能化为技术核心,产品研发、用户体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推动金融智能化的渐进式创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卓冰  
贸易金融服务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交易活动,发生频率高,经历各种经济周期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尽管单笔创利没有那么抢眼,但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应,它能为银行带来低成本的结算存款、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基础客群,因此常常被喻为银行业务的"稳定器"。近年来,企业对贸易金融服务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融资和结算,他们希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海曙  王鹏  谢姗珊  
在"金融科技红利"扩大与"人口红利"衰减的背景下,效率和成本两种力量共同驱动着金融智能化发展。与互联网金融主要在营销渠道创新不同,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入到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等金融核心领域,推动着金融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肯定金融智能化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蕴藏的潜在风险。在推进金融智能化发展过程中,若发生突发性金融风险事件,往往会波及众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对于造成的损失,事后监管往往于事无补。为此,要研究金融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替代"风险的类型、特征与度量,运用监管沙箱、监管科技等新理念、新方式,打造"穿透式"智慧监管新机制,构建应对金融智能化发展的监管新体系,强化事前监管,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共生,形成智能化时代金融发展新秩序。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海曙  王鹏  谢姗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随着近些年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模型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模型风险已成为影响银行乃至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重要风险之一。监管部门应及早健全并强化对商业银行模型风险的监管要求,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应将模型风险提升到战略层面,以规避其可能带来的巨大冲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望春  
近年来,伴随着新一轮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区块链、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快速融合,银行业的经营产生了巨大变化。借助金融科技,实现"三升两降",即提升收入、提高竞争力、提升服务水平,降成本、降风险,已成为广大银行在智能金融时代创新转型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传林  王丽萍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提升及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渐渐提上日程,我国科技金融将迎来新的发展动力。但科技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如科技金融体制有待完善、微观动力不足、风险投资渠道不畅、中介组织发育迟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失、产权保护不力等。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应从组织结构创新、平台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力  张哲宇  何大勇  
在经济形势诡谲多变的当下,各类风险突起,银行的合规力量和效能均略显疲态,合规成本节节攀升,利用金融科技对合规管理体系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了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从确定合规风险的分类机制、构建合规目标运营模式入手,提出建立有效可靠的合规管理体系,并将金融科技项下不同智能技术根据适应性、匹配性等原则嵌入合格风险管理的不同方面、不同任务,同步形成智能技术的应用评估框架;然后将该整体模式运用于商业银行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中"客户导入"这一关键阶段加以分析,最后针对处于合规管理转型不同阶段的商业银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庭强   史嘉豪   刘梦   李泽煜   余乐安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分地区回归和FGLS方法,从金融发展视角,对产业智能化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影响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华  荣巍  李庆  
网络谣言的传播对证券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有着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源自市场同时又反作用于市场。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手段对网络谣言信息进行治理,增强对谣言信息分析识别、快速响应和正确认知的能力。传统的网络谣言治理方法已明显滞后于互联网时代的内在需求,须从更加快速、科学和可量化的方向思考网络谣言监管定位和治理手段。本文将基于金融智能的思路,提出构建财经网络谣言监测分析平台的构想,以更加快速、科学和可量化的方向思考网络谣言监管定位和治理手段。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柔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论文立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际,分析金融科技进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借鉴运用金融科技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规划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进行信用风险智能化管理的框架、蓝图和路径选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涌   孙姣  
金融科技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鲜有文献对地区金融科技影响因素的多重互动关系展开研究。鉴于此,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探索经济基础、政府行为及技术环境层面三类复杂生态要素对各省域金融科技发展的联动效应及驱动路径。结果表明:非高政府干预程度是金融科技水平得以提升的必要条件,政府干预市场过多可能会成为制约金融科技发展的瓶颈;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路径可概括为技术-经济双轮驱动型、技术市场支撑驱动型、经济-技术-监管协同驱动三种发展模式;非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路径同样有三条,且与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加快技术市场建设对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具有普适的作用;无论是高金融科技还是低金融科技水平,都由经济基础、政府行为和技术环境层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驱动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多样化组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季刚  苗昱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金融在能源低碳化发展进程中的驱动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对碳排放强度下降有显著影响,成为能源低碳化发展的驱动力。金融可以通过资金扶持渠道、碳金融市场渠道、政策引导渠道和金融中介服务渠道,作用于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领域,发挥其资源配置、杠杆调节、中介服务职能,引导企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通过能源结构优化,能源效率改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驱动能源低碳化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丁国兴  
科技是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技发展中持续的资金需求和各类风险却使科技发展困难重重,促使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突破这个难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和金融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机制、信贷模式、融资方式和服务平台等方面分析浙江绍兴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科技金融体系的经验,提出了绍兴市发展科技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丁国兴  
科技是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技发展中持续的资金需求和各类风险却使科技发展困难重重,促使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突破这个难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深化科技体制创新和金融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机制、信贷模式、融资方式和服务平台等方面分析浙江绍兴市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些发达国家科技金融体系的经验,提出了绍兴市发展科技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