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9)
2023(4597)
2022(3289)
2021(2996)
2020(2402)
2019(5172)
2018(4708)
2017(9274)
2016(4500)
2015(4915)
2014(4745)
2013(4606)
2012(4170)
2011(3643)
2010(3896)
2009(4108)
2008(2882)
2007(2628)
2006(2422)
2005(2356)
作者
(11461)
(9313)
(9137)
(8812)
(5725)
(4376)
(4264)
(3657)
(3485)
(3381)
(3166)
(3135)
(2951)
(2923)
(2839)
(2781)
(2741)
(2654)
(2568)
(2418)
(2293)
(2281)
(2256)
(2142)
(2084)
(2067)
(2066)
(1958)
(1876)
(1860)
学科
(24122)
金融(24122)
(21178)
银行(21178)
(20664)
(17871)
经济(17859)
(16324)
中国(14521)
(13606)
企业(13606)
管理(13142)
中国金融(10860)
(7706)
(7606)
地方(6946)
业经(6109)
(5799)
财务(5787)
财务管理(5782)
企业财务(5608)
(5384)
方法(5312)
数学(4864)
技术(4851)
数学方法(4842)
农业(4541)
产业(4535)
事业(4527)
(4488)
机构
学院(57554)
大学(55608)
(27867)
经济(27301)
中国(23365)
管理(21488)
研究(19346)
理学(17937)
理学院(17801)
管理学(17631)
管理学院(17525)
(14590)
(14358)
银行(14126)
(13551)
金融(13290)
(13254)
中心(11769)
财经(11148)
(10994)
人民(10550)
(10114)
经济学(9855)
国人(9648)
中国人(9600)
中国人民(9536)
科学(9442)
经济学院(9011)
(8734)
财经大学(8490)
基金
项目(36957)
研究(30175)
科学(29707)
基金(26370)
(21713)
国家(21493)
社会(19977)
社会科(19185)
社会科学(19180)
科学基金(19089)
(15253)
基金项目(13614)
教育(12289)
(12065)
编号(11936)
资助(10375)
(10272)
自然(10115)
自然科(9909)
自然科学(9906)
成果(9815)
自然科学基金(9742)
(9647)
(9436)
创新(9008)
国家社会(8672)
重点(8356)
发展(8274)
课题(8274)
(8224)
期刊
(28253)
经济(28253)
(25417)
金融(25417)
研究(20179)
中国(14011)
(11259)
管理(8601)
(7127)
科学(6103)
财经(5802)
学报(5539)
经济研究(5004)
(4927)
中国金融(4846)
大学(4797)
学学(4627)
业经(4523)
科技(4478)
技术(4435)
教育(4220)
理论(4154)
(3847)
论坛(3847)
农业(3801)
实践(3795)
(3795)
问题(3233)
国际(2998)
农村(2944)
共检索到98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光  王振  
金融科技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它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际成本、效率、普惠程度等方面,其核心仍然是防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3月首次对金融科技(Fin Tech)进行了定义,即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学者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巩腾  
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政银企合作对接、产品服务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长效性、精准性和针对性。主要做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金融服务长效性。一是开展专项行动,制定实施意见。牵头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制定行动实施意见,从优化信贷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务实举措。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强化政策激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铁钢  
金融创新必须围绕实体经济展开,要防范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防止资金自我循环的行为,确保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待进一步转化。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主要驱动力。随着形势变化,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减速趋势,天津市亦是如此。短期看,投资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地方金融发展的核心,曾一度围绕处理好局部金融风险引发的困境。随着2003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与金融地位提升,地方金融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且更多与地方集聚金融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等目标结合起来。2012年以来,加快金融改革和创新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建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应提高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住金融风险处置的有利时间窗口,全面排查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当前,一些地方正在努力探索区域金融改革的有效途径,比如,珠江三角洲、浙江温州、福建泉州,还有一些边境地区也在开展一些有特点的试点。试点或侧重于农村金融,或侧重于跨境金融、综合性金融,或侧重于自贸区金融。这些深化金融改革的尝试,有利于激发区域经济改革活力,有利于探索和积累改革经验。区域金融改革不是金融特区,也不是政策博弈的手段,允许一定范围内对一些方面先行先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差异化需要,同时也是给全面改革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卜建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应提高风险防范与化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住金融风险处置的有利时间窗口,全面排查和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金融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守川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监管发生了重大变革。近期,中国银监会也出台了《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新监管标准在国内银行业的实施,且实施标准比国际标准更高更严。新监管标准对中国银行业的业务发展模式、盈利模式、财务及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等均构成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技术。中国银行业应尽快适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形势,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风险管理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朝平  
在"看不见的手"推动和"看的见的手"引领共同作用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跨界联合创新近年驶入了快车道,呈现出三方面新特征:联合创新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战略合作层面的联合创新迅速铺开、线上线下通过联合创新相互渗透。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商业银行需以"迎进来"、"走出去"、"智慧化"、"颠覆式"四个方面为着力点,通过联合创新推进自身的"+金融科技"进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龙沧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一直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担保机制,发挥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倍增效应"2011年以来,山东金融机构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36号、省政府127号文件要求,积极创新信贷产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持续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作培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机构责无旁贷。要切实改变目前农村金融资源紧缺的现状,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对农村的供给机制,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金融资源对农村配置的生态环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蓉  田娟  徐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勇  王兰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