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3)
- 2023(13018)
- 2022(10528)
- 2021(9685)
- 2020(7594)
- 2019(16976)
- 2018(16494)
- 2017(30557)
- 2016(15742)
- 2015(17106)
- 2014(16900)
- 2013(16839)
- 2012(15925)
- 2011(14624)
- 2010(15140)
- 2009(14398)
- 2008(13266)
- 2007(12351)
- 2006(11248)
- 2005(10505)
- 学科
- 济(71653)
- 经济(71591)
- 业(60975)
- 农(49727)
- 管理(43837)
- 企(37930)
- 企业(37930)
- 农业(33492)
- 中国(29956)
- 融(26156)
- 金融(26156)
- 地方(24801)
- 银(24425)
- 银行(24416)
- 行(23837)
- 业经(23509)
- 技术(20716)
- 方法(18099)
- 制(17298)
- 财(15384)
- 数学(15247)
- 数学方法(15151)
- 发(15115)
- 技术管理(13288)
- 农业经济(12739)
- 发展(12165)
- 展(12131)
- 贸(11829)
- 贸易(11810)
- 体(11775)
- 机构
- 学院(226631)
- 大学(218143)
- 济(100047)
- 经济(97994)
- 管理(87905)
- 研究(81158)
- 理学(74634)
- 理学院(73877)
- 管理学(72972)
- 管理学院(72539)
- 中国(69226)
- 农(53731)
- 科学(45996)
- 京(45822)
- 财(43689)
- 农业(40256)
- 所(39964)
- 中心(39855)
- 江(36835)
- 业大(36456)
- 研究所(35644)
- 财经(33276)
- 范(30309)
- 经(30184)
- 师范(30064)
- 州(30011)
- 经济学(29046)
- 北京(29045)
- 院(28297)
- 省(26895)
- 基金
- 项目(146224)
- 科学(117079)
- 研究(115461)
- 基金(103393)
- 家(88544)
- 国家(87580)
- 科学基金(75910)
- 社会(75380)
- 社会科(71232)
- 社会科学(71221)
- 省(61730)
- 基金项目(54981)
- 教育(49837)
- 划(49044)
- 编号(48209)
- 自然(44015)
- 自然科(43008)
- 自然科学(43001)
- 自然科学基金(42256)
- 发(39336)
- 资助(38819)
- 成果(38422)
- 创(37074)
- 课题(33704)
- 创新(33687)
- 发展(32767)
- 重点(32524)
- 展(32218)
- 部(31517)
- 国家社会(31199)
- 期刊
- 济(124897)
- 经济(124897)
- 研究(71682)
- 农(59939)
- 中国(59710)
- 农业(40201)
- 融(39509)
- 金融(39509)
- 管理(32442)
- 科学(31981)
- 财(30702)
- 学报(30048)
- 教育(27398)
- 业经(27276)
- 大学(24772)
- 学学(23462)
- 技术(21222)
- 业(19115)
- 经济研究(17085)
- 问题(16636)
- 财经(15805)
- 农村(15563)
- 村(15563)
- 农业经济(15272)
- 科技(15015)
- 经(13658)
- 世界(13178)
- 技术经济(12984)
- 经济问题(12274)
- 版(11989)
共检索到370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正昌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自身服务三农、社区及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作用,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并驱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为县域及农村地区广大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普惠制泛金融服务。应明确定位,牢牢把握政策和市场导向,寻找场景和切入点,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渠道普惠金融新场景同IT融合,以"互联网+"模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形成融合服务业态和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剑辉
加快构建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立足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战略性布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能够充分发挥金融在释放消费潜力、升级产业链、协调城乡发展、推进对外开放中的牵引作用,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目前,我国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新发展格局持续献力,并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然而,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能力薄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覆盖不足、数据获取难度大等问题,正制约着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发展格局的赋能效应。因此,需要从数字化建设、服务可及性、数据供给、监管变革等层面重点发力,全面推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磊明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全球性难题。金融科技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在海量用户中低成本准确获客成为可能,使便捷服务客户、有效进行风控成为现实,使金融得以普惠化发展。并且,随着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升社会福祉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东晖 王波
农业供应链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提供了可行的供给渠道,不仅使得农业生产内部物资的流动以及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更为畅通,也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和精准扶贫瞄准机制提供了运作载体。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二者共同致力于扶助贫困人群脱贫的目标,继续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对确保我国全面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情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社保政策托底将贫困农户纳入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农村教育体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并鼓励涉农机构和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最大化激发农村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最终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孟亮
"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合作金融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刻不容缓。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百信模式"和"山东模式"两种主要模式,"山东模式"正在创新性试点,从内在机制层面看,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通过对"山东模式"与"百信模式"的比较研究,本文基于"山东模式"的实践经验提出,应该坚持普惠金融目标导向,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创新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坚持合作金融核心机制,创新合作金融监管,有效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岚 成丽
目前农村资金供给不足,服务水平偏低,迫切需要金融供给和服务的创新,增加资金投入与支持。近20年来,我国农村银行机构借鉴孟加拉国的小额信贷模式,在联保增信类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不断推进农户联保贷款,取得了巨大成绩。本文描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金融供给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模型分析了联保增信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是一种克服农村金融市场上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机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联保增信类金融业务的建议。
关键词:
联保贷款 交易成本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丽水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精神,重点实施了"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大金融支农工程,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工作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丽水模式"。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5月17日正式启动,丽水成为了中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关系到城乡金融均等化及山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本刊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福生 胡特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蚂蚁金服为例选取快捷支付、余额宝及农村金融业务模式构建行动者网络,分析其从支付起家到入局金融再到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过程,借以打开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创新的“科技黑箱”。研究发现,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创新包含了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监管创新的不同特质,农村普惠金融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金融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打破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悖论。在农村地区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相当规模的金融科技企业构建强大的行动者网络,需要政府介入给予财政支持、适度监管和信用背书,推动金融科技真正服务“三农”群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福生 胡特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蚂蚁金服为例选取快捷支付、余额宝及农村金融业务模式构建行动者网络,分析其从支付起家到入局金融再到开拓农村金融市场的过程,借以打开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创新的“科技黑箱”。研究发现,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创新包含了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监管创新的不同特质,农村普惠金融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金融科技的进步有助于打破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悖论。在农村地区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相当规模的金融科技企业构建强大的行动者网络,需要政府介入给予财政支持、适度监管和信用背书,推动金融科技真正服务“三农”群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从玖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其中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贞贞
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地区、群体和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由来已久,需要通过新方法逐步解决。互联网能加速普惠金融向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渗透,提高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信任度。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的概念和情况,分析了当前互联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了互联网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普惠金融 创新发展 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文礼 杨可桢
从2016年的G20峰会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其融合了金融和科技,将数字概念、移动概念、互联网概念融合在一起,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科技金融的下一风口。会议上提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是为了推动各国包容性经济增长,鼓励各国运用数字技术给金融带来革新,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可担负的金融服务所构建的蓝本,为各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搭建了基本框架,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文礼 杨可桢
从2016年的G20峰会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其融合了金融和科技,将数字概念、移动概念、互联网概念融合在一起,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科技金融的下一风口。会议上提出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下简称《原则》),是为了推动各国包容性经济增长,鼓励各国运用数字技术给金融带来革新,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可担负的金融服务所构建的蓝本,为各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搭建了基本框架,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磊 石恒贵 文泽宙
鉴于现有研究尚未就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农村减贫给出明确答案,从分工视角引出斯密定理中的交通设施、通信水平两大关键变量,基于2011—2020年我国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脱贫攻坚实践和相关数据,通过分别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有效减缓了农村贫困。(2)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拓展使用深度的减贫效果优于扩大覆盖广度的减贫效果,而提升数字化程度的减贫效果相对较弱;分业务看,支付业务、保险业务和信贷业务的减贫效果均较好。(3)数字普惠金融在交通设施相对完备、通信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的减贫效果更好。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不断提升农村数字金融支付服务水平、有效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持续做好对“三农”的信贷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青霞 刘岳泽
文章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融合路径和融合效益两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进一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