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39)
- 2023(11028)
- 2022(8799)
- 2021(8109)
- 2020(6348)
- 2019(14089)
- 2018(13520)
- 2017(24972)
- 2016(12690)
- 2015(13979)
- 2014(13881)
- 2013(13485)
- 2012(12044)
- 2011(10642)
- 2010(11042)
- 2009(10529)
- 2008(9301)
- 2007(8779)
- 2006(7680)
- 2005(6907)
- 学科
- 济(50407)
- 经济(50369)
- 业(49452)
- 管理(45958)
- 企(43191)
- 企业(43191)
- 融(25228)
- 金融(25226)
- 银(23062)
- 银行(23059)
- 行(22394)
- 中国(22108)
- 技术(18876)
- 业经(16747)
- 方法(16291)
- 农(15707)
- 地方(14861)
- 财(14262)
- 制(13593)
- 产业(13083)
- 数学(12981)
- 数学方法(12854)
- 技术管理(12460)
- 中国金融(11022)
- 农业(10999)
- 理论(10575)
- 务(9913)
- 财务(9883)
- 财务管理(9860)
- 企业财务(9398)
- 机构
- 学院(175783)
- 大学(167647)
- 济(74575)
- 经济(73009)
- 管理(69909)
- 理学(59511)
- 理学院(59006)
- 管理学(58281)
- 管理学院(57941)
- 研究(52328)
- 中国(47312)
- 财(34992)
- 京(33702)
- 科学(28459)
- 江(28317)
- 财经(27333)
- 中心(27198)
- 经(24496)
- 所(23826)
- 州(23614)
- 经济学(23111)
- 北京(21309)
- 范(21036)
- 研究所(21000)
- 经济学院(20973)
- 师范(20849)
- 农(20635)
- 业大(20406)
- 技术(20357)
- 财经大学(20121)
- 基金
- 项目(113635)
- 研究(91865)
- 科学(91549)
- 基金(79508)
- 家(66319)
- 国家(65658)
- 社会(59167)
- 科学基金(58712)
- 社会科(56413)
- 社会科学(56406)
- 省(49123)
- 基金项目(41556)
- 教育(41244)
- 划(38255)
- 编号(38131)
- 自然(33682)
- 自然科(32948)
- 自然科学(32943)
- 自然科学基金(32426)
- 创(31425)
- 资助(30225)
- 成果(30145)
- 创新(28249)
- 发(27546)
- 课题(27255)
- 重点(25309)
- 国家社会(24366)
- 制(24188)
- 项目编号(24113)
- 发展(23483)
共检索到275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娟
金融科技是由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应用带来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极为契合产业链金融质量与效率变革需求。通过分析产业链金融升级相关理论及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升级的核心机理,探究在金融科技支撑下形成的蚂蚁集团、美团金服、苏宁金融产业链金融生态等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发现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升级仍面临监管体系尚不完备、技术瓶颈显著、主体协同不足等挑战。由此,立足于产业链金融升级实际,提出推进“赋能”顶层设计、打造“赋能”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赋能”主体协同发展模式,为新时代金融科技赋能产业链金融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霜 魏苗苗 于辉
实体产业链与金融供给端在融合过程中一直摩擦不断,严重阻碍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进一步纾困解忧,金融科技的发展为缓解这一融资“痛点”打开了新格局。本文从跨企业关系角度对供应链金融中129组“融资需求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核心企业)—资金提供方(商业银行)”脉络关系进行梳理,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考察了三大融资主体对提升供应链融资的组态效应及其多重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方融资参与者金融科技对供应链融资的作用有限,需三大融资主体秉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理念,共同激发金融科技联动效应——供应链融资高水平情境唯一组态为核心企业和商业银行共驱型,而低水平情境呈现非中小企业引领型、核心企业主导型与商业银行主导型三种组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就提升供应链融资体量而言,组态特征为商业银行主导型;就缩短供应链融资周期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低态协同型;就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而言,组态特征为三方协同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立杰
武汉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也是高科技产业的重镇,高科技产业在武汉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成功跻身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之列。近年来,依托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武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科技金融政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逐步扩大,科技金融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15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批复同意湖北省政府上报的《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要求以科技金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羽 郑联盛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模式,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金融脱实向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比如,2020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八部委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海刚 徐静
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血液和命脉,金融的繁荣能够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地方政府通过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业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选择。郑州金融业金融改革与创新成效事关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需要借鉴其他省市的金融改革经验,结合河南与郑州实际,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推行。
关键词:
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 路径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陆军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使得生产更加受控于碳排放权,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现代产业的理念、理论和工具也发生了变化。同时,生产暗箱化要求企业经营管理应统筹原材料采购、产成品销售、生产计划,以及碳排放权等方面因素。因此,金融服务现代产业的主要路径是供应链金融、原材料成本管理、产成品利润管理、生产决策管理和生产权交易等方面。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生产暗箱 现代产业 期权期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琦铀 陈嘉 张成科
针对农业生产由于时间跨度长、受气候影响产出随机、抵押物缺失等固有特质导致传统供应链融资难以有效嵌入农村产业链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特点,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维度,厘清传统农业供应链融资困境及阻滞因素,以明晰治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智赋能纾解农业供应链融资困境的技术支撑,并从政府政策保障宏观层面、市场运作机制中观层面、个人数智理念及技术培育微观层面等方面给出了推进数智纾困农业供应链融资创新的路径构思与可操作运行机制,以期为政府推动区块链、物联网等数智技术在农产业资金融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
供应链融资 数智赋能 创新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永民 张振山 段政凯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机构满足外部市场需求和降低内部风险控制成本的重要方式,而难以获得企业真实可信的生产经营数据成为制约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基于数据赋能视角,运用区块链构建数据共享模型,探究区块链赋能金融产品创新的机理;通过对数据共享平台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三农’政务数据+金融”“结算数据+金融”“能源消耗数据+金融”三个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三种模式在实施条件、困难性、创新成效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基于区块链构建的数据共享平台能够重构信息共享模式、构建数据可信网络、优化可信协作流程,赋能金融机构探索新型金融产品进程。基于研究结论,从技术、治理、理念三个角度提出建议,助力数据共享平台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
区块链 数据共享 金融产品 信贷 征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兰
本文认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三大矛盾,即公共性与盈利性的矛盾、风险性与安全性的矛盾、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因此,金融助推农业科技创新不能单纯依赖市场机制,必须选择合理的模式与路径。当前,可供选择的主要模式有:"涉农科技创新基金+涉农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模式,"银行贷款+保险"模式,"银行贷款+担保+保险"模式,农业科技创新贷款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焦继军 朱伟迪
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利用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风险投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进行检验,并对金融监管在影响机制中的调节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风险投资介入通过优化人力资本、加强企业创新投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风险投资介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在高新技术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金融监管能够增强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正向调节效应在非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重点关注宏观监管环境优化产生的正向调节效应,对监管准则的细化分类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吴玉宇 杨姗 张蔚怡
内生金融不足是中国农村金融供需不匹配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兴的农村"互联网+产业链"金融模式,是一种各市场参与主体通过竞争博弈自下而上形成的、弱政府干预的、金融效率较高的、市场竞争充分的"内生性"农村金融模式。结合农村内生金融理论,对四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互联网+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核心企业主导创新、产业链金融支撑、移动互联网覆盖、大数据征信、整合各类金融机构等机制,有效推动了中国农村外生金融内生化发展,促进了农村金融的供需匹配和深化。但由于核心企业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以及发展战略不当等问题,加上我国金融管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广文
金融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银行组织机构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为了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变迁是以政府主导和自发创新两种方式推进的,呈现一定的多元化特征。但是,在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上,现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构建地方性、区域性、小型化、草根性为主要特征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组织创新 机构多元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蔡岑 殷晓晴 陈选娟
商业银行进行专利研发或寻求外部合作的初衷都是为了助力其数字化转型,提升在获客、风控和盈利等方面的效率。而商业银行应自主研发还是与外部合作来实现创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银行专利文本的分析及相关新闻的检索,提出了“引领式”创新、“跟随式”创新和“合作式”创新三种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并考察了不同创新路径对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对大型银行来说,“引领式”创新和“跟随式”创新均能显著促进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其中“引领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对中小银行来说,“引领式”创新和“跟随式”创新对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合作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则比较显著。文章的研究不仅在切入角度上有所创新,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内容,还为银行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技术创新路径对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福利水平具有持续性影响,引导经济转向绿色技术路径有助于加快实现绿色转型战略目标。本文以偏向性技术进步模型为基础,在创新成果不确定和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构建包含金融机构事前筛选和事后审计的一般均衡模型,探究了金融科技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促进技术创新,但对非绿色创新的作用相对绿色创新更大。当不存在环境政策时,金融科技将导致经济持续沿非绿色技术路径发展,延缓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一定强度的环境规制可以矫正金融科技的偏向性影响。金融契约执行效率同样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只有在金融契约有效执行的情况下,金融科技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和影响技术创新路径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研究认为,“金融科技+契约执行+环境规制”三位一体的政策组合能够在保证契约执行效率的前提下借助金融科技促进创新,同时利用环境政策引导行业及企业形成绿色技术路径,既可以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创新,又能缓解金融部门的技术偏向性影响,从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两个维度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