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7)
2023(15766)
2022(13099)
2021(12354)
2020(10303)
2019(23484)
2018(22939)
2017(45132)
2016(23945)
2015(26710)
2014(26508)
2013(25769)
2012(23565)
2011(20990)
2010(21277)
2009(19693)
2008(18263)
2007(15850)
2006(13725)
2005(12155)
作者
(66179)
(55111)
(54644)
(52429)
(35211)
(26483)
(25113)
(21324)
(21132)
(19925)
(18613)
(18536)
(17460)
(17395)
(17234)
(17181)
(16283)
(16088)
(16020)
(15778)
(13740)
(13512)
(13311)
(12705)
(12510)
(12349)
(12223)
(11951)
(11122)
(10826)
学科
(95372)
经济(95284)
管理(70655)
(70409)
(58730)
企业(58730)
方法(47004)
数学(42379)
数学方法(41664)
中国(29774)
(28546)
金融(28545)
(28098)
(27058)
银行(27043)
(26125)
(26057)
业经(21412)
(21318)
地方(19356)
(18773)
贸易(18757)
(18564)
财务(18497)
财务管理(18464)
(18362)
企业财务(17649)
农业(17474)
理论(16850)
(16753)
机构
学院(330754)
大学(327045)
(138255)
经济(135461)
管理(130972)
理学(113696)
理学院(112519)
管理学(110245)
管理学院(109632)
研究(105718)
中国(87178)
(66510)
(65592)
科学(62889)
财经(52547)
中心(52037)
(51514)
(51406)
(48426)
(47897)
业大(47091)
研究所(46738)
经济学(43422)
北京(41236)
农业(40193)
(40137)
师范(39688)
财经大学(39452)
经济学院(39392)
(39182)
基金
项目(226191)
科学(180226)
基金(166107)
研究(165058)
(144025)
国家(142842)
科学基金(124670)
社会(105572)
社会科(100435)
社会科学(100414)
(88896)
基金项目(86784)
自然(81294)
自然科(79567)
自然科学(79549)
自然科学基金(78157)
教育(77586)
(74614)
资助(69798)
编号(66082)
成果(52651)
重点(50885)
(50416)
(48553)
(48400)
课题(45811)
创新(45281)
国家社会(44004)
教育部(43886)
科研(43788)
期刊
(141573)
经济(141573)
研究(94579)
中国(62478)
(50867)
管理(49344)
学报(47956)
(46985)
金融(46985)
(45907)
科学(45343)
大学(37727)
学学(35851)
教育(33913)
技术(31202)
农业(30552)
财经(25985)
经济研究(24134)
业经(23480)
(22280)
问题(18139)
统计(17662)
(16760)
技术经济(16436)
(16073)
理论(15996)
科技(15840)
(15312)
决策(14661)
商业(14623)
共检索到483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新蓉  刘银双  
从融资可持续性视角,基于2010~2021年新三板企业面板数据,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金融科技背景下定向支持政策对特定部门信贷融资的有效性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提高了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及长期信贷获得率。尽管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增加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但主要以利率渠道便利了小微企业融资。尤其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增强了利率传导的正向效应,并有助于弱化流动性渠道的负向作用,进而提高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的调控效果,增强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信贷的可持续性。据此,解决结构性货币政策调控的可持续性问题,关键在于加快现代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运佳  
基于2006年1月~2014年3月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银行信贷传导机制以及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阻碍主要集中在对M2指标有效性以及M2向利率、银行信贷、资产价格等中间变量的传导阶段;在不同的传导机制中,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向最终目标传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煜  王慧  
文章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为出发点,将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分为不同阶段,对价格目标利率和数量目标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参数关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对比,并借鉴Poole法则,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美国和中国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在货币供应量解释能力减弱的同时利率的作用逐渐增强,说明通过价格信号调节使货币政策变得更加有效,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出现了从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移的可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蕾  赵昕  
本文对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与实际GDP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格兰杰检验,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澄  
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 ,主要通过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来检验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 ,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 ,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 ,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澄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 ,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 ,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 ,特别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 ,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 ,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 ,达到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常玉春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少岩  刘芮嘉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为适应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货币供给方式和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以对冲外汇占款为基础转向以国内资本因素为基础,并开始实行结构性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框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作用,并采用VAR模型将结构性货币政策分为数量型和利率导向型,分别对两类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利率波动、上市公司总市值和物价水平四个层面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利率导向型政策作用力度总体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因而在政策运用中需针对不同背景及政策目标,灵活选取多项政策组合以期取得最优执行效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东  冉茂盛  
本文首先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央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动态面板数据Sys-GMM模型实证研究了2002-2012年14个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央行财务实力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及操作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中央银行财务实力对货币政策调控确实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以资本水平衡量的财务实力有利于央行控制通胀,以盈利能力衡量的财务实力有利于央行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财务实力较弱会显著约束货币政策操作。因此,中央银行应着力增强财务实力,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波  叶龙生  
不纠结于M2与社会融资规模两者是否相竞争地适用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相反,基于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历史演进的系统梳理,以及金融创新背景下增加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实践的理论溯源及对比分析,本文实证评价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效性、金融创新因素的可能影响,进而探讨货币政策转型的客观必要性。研究发现:与分别单独作用相比,M2和社会融资规模共同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创新冲击因素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金融创新冲击后,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呈现趋同趋势,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产出、通货膨胀有效性降低,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利率关系渐行渐远。这意味着,我国亟需在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型方面进行系统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宋清华  谢坤  邓伟  
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会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本文将金融科技纳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层面剖析了金融科技影响货币政策的微观机理,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并比较了金融科技影响下的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增强了贷款规模和贷款利率对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升了利率等价格型工具的货币政策效果,但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作用;相比金融科技低发展区制而言,高发展区制下价格型工具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逐渐增强,数量型工具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呈弱化趋势,即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价升量减"效应。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曼  刘骞文  
对德国1974—1990年间德国货币政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德国货币政策在考察期间只是部分独立的,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则显示其货币政策是有效的。由此得出结论和启示,有效的货币政策不一定独立,一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选择,不应以货币政策是否独立作为判定标准,而应以是否对经济调节有效,是否能促进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为准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罗丹阳  
本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两个关键假设前提--货币的外生性以及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这两个前提在我国都不成立。而在货币政策实践中,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也很少被实现。从国外情况看,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已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已不宜参照货币供应量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而亟需建立一种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宪冬  
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检验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目标变量和价格目标变量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无论从产出目标变量还是从价格目标变量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都很大;公开市场业务和信贷规模对产出目标变量的影响相对大而对价格目标变量的影响相对小;利率对产出目标变量的影响相对小而对价格变量的影响相对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