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04)
2023(16166)
2022(13767)
2021(12953)
2020(10835)
2019(24912)
2018(24326)
2017(47213)
2016(25053)
2015(28004)
2014(27554)
2013(26942)
2012(24395)
2011(21572)
2010(21324)
2009(19480)
2008(17717)
2007(15214)
2006(12988)
2005(11211)
作者
(67950)
(56588)
(55931)
(53366)
(35780)
(26985)
(25677)
(22262)
(21651)
(19850)
(19322)
(18862)
(17650)
(17595)
(17471)
(17009)
(16816)
(16626)
(16108)
(16107)
(13708)
(13682)
(13573)
(12923)
(12671)
(12529)
(12339)
(12247)
(11297)
(11034)
学科
(95669)
经济(95565)
管理(71771)
(71105)
(58900)
企业(58900)
方法(46954)
数学(41423)
数学方法(40872)
中国(30295)
(29363)
(27522)
金融(27520)
(26338)
(25793)
银行(25759)
(24761)
业经(22296)
地方(20405)
(19368)
(18605)
农业(18593)
(18518)
财务(18447)
财务管理(18410)
(17543)
企业财务(17540)
贸易(17530)
(17097)
技术(16864)
机构
大学(338477)
学院(336907)
管理(138224)
(136357)
经济(133523)
理学(121059)
理学院(119853)
管理学(117673)
管理学院(117077)
研究(107532)
中国(85524)
(70385)
科学(65510)
(62536)
中心(52016)
(51149)
财经(51068)
(50545)
业大(49522)
研究所(46978)
(46788)
(46355)
北京(43970)
(42541)
师范(42147)
经济学(41802)
(39726)
农业(39208)
财经大学(38639)
(38396)
基金
项目(240967)
科学(190577)
研究(177194)
基金(176274)
(152644)
国家(151399)
科学基金(131899)
社会(112209)
社会科(106592)
社会科学(106562)
基金项目(93764)
(93201)
自然(85807)
自然科(83923)
自然科学(83901)
自然科学基金(82375)
教育(81143)
(78283)
资助(72642)
编号(72386)
成果(56969)
重点(53182)
(53106)
(50957)
(50680)
课题(48177)
创新(47521)
国家社会(46634)
科研(46499)
教育部(46224)
期刊
(137197)
经济(137197)
研究(96344)
中国(60705)
学报(50975)
管理(49309)
(47619)
科学(47194)
(44783)
大学(39950)
(39676)
金融(39676)
学学(37572)
教育(35024)
农业(30878)
技术(30184)
财经(24292)
业经(22686)
经济研究(22642)
(20721)
图书(17922)
问题(17703)
科技(17476)
理论(17347)
实践(15961)
(15961)
技术经济(15868)
(15559)
(14812)
统计(14561)
共检索到481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羽  王文倩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金融科技依托移动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了金融可及性和服务效率,那么它能否改进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从而缓解收入不平等呢?本文从金融科技对居民收入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效应出发,分析了金融科技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理,并基于118个国家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科技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当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且这种改善作用主要体现为低收入群体收入份额的提高。另外,金融科技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还会受到"数字鸿沟"问题的制约,在信息化水平越高的国家,金融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越早得到体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华  孙忠琦  
本文基于1995-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估计方法,研究了银行、股票和保险市场发展对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低收入不平等方面,银行与保险市场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股票市场发展可能不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在减少贫困方面,银行发展有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和提高最低收入组的平均收入,有利于减少贫困;而股票和保险市场发展都呈现了不利于降低恩格尔系数但是有利于提高最低收入组平均收入的特征。进一步地,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得到系统反应银行、股票和保险市场的金融发展综合变量,结果表明,金融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金至  尹依依  钱程  
本文通过对155个国家1980年至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汇率制度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文献和实证分析表明,较之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更有助于贸易发展、经济稳定与就业提高,从而能够缩小收入差距,但固定汇率制容易催生低效集权的政府,这又会使得收入差距扩大。相比之下,中间汇率制度能够显著缩小收入差距,即汇率制度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汇率制通过促进就业,缩小了收入差距,且这一传导机制在非OECD国家尤为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吴梦涛  钱铁峰  谭松涛  
已有较多研究讨论了实际汇率的决定因素,而从收入不平等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多。本文搜集和整理了172个国家和地区1970年到2016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一国实际汇率的影响,并引入政府支出探究了收入分配对非贸易品部门和实际汇率的影响机制。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非OECD国家,收入不平等和实际汇率显著负相关,即收入越不平等,实际汇率高估越严重,而在OECD国家中这一现象并不存在。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对于非OECD国家,一国收入不平等加剧会导致该国政府支出增多,从而扩大了非贸易品部门规模,导致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使得实际汇率高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金至  尹依依  钱程  
本文通过对155个国家1980年至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汇率制度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文献和实证分析表明,较之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更有助于贸易发展、经济稳定与就业提高,从而能够缩小收入差距,但固定汇率制容易催生低效集权的政府,这又会使得收入差距扩大。相比之下,中间汇率制度能够显著缩小收入差距,即汇率制度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中间汇率制通过促进就业,缩小了收入差距,且这一传导机制在非OECD国家尤为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王思卿  雷文妮  
在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的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在不断加深,这对收入分配是否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本文搜集和整理了1980—2014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后发现,资本账户开放扩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这在非OECD国家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资本账户开放通过促进非OECD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加剧了贫富差距,但这一作用在经过收入再分配的调整后会被削弱。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廉石  
本文采用200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首次考察了金融结构对贫困、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小银行在银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越大,越有利于贫困减少和收入不平等缩小。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为改善银行业结构,核心就是逐步提高中小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地位,建立以地方性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业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琴   王艺容   余新平   赵丙奇  
脱贫攻坚胜利意味着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在发展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多维度的特点。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关系着我国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基于农户的五维资本与不平等的多维表现,通过建立资本与能力的关系,构建普惠金融缓解多维不平等的理论框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CFPS微观数据和A-F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果。研究表明:(1)普惠金融通过储蓄、信贷和保险等形式,直接增加农户金融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从而缓解多维不平等;(2)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间接增加农户物质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改善对物质、人力和社会不平等的缓解效应;(3)普惠金融对多维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具有环境异质性特点,在东部地区和在信心家庭中降低陷入多维不平等的概率分别高于西部地区和无信心家庭。因此,在精准识别多维不平等人群和改善内外环境基础之上,应持续推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提升农户金融的可获得性和适配性,从而缓解农村不平等,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俊  王佳  
金融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文献的热点,但从金融结构角度对收入不平等进行探讨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主要从金融分工和企业融资角度来考察金融结构,基于中国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进行异质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FMOLS进行了估计,对金融结构与收入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和内在作用渠道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直接融资比例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的程度。(2)金融结构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渠道不畅,劳动力需求渠道基本通畅。(3)建议通过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管制,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清除上述两个渠道的制度障碍。本文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铭来   康琢  
解决好失能人群的健康问题是缓解健康不平等,最终实现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四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微观面板数据(CHARLS),基于以个人自评健康测度的相对剥夺指数构造健康不平等指标,并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期护理保险对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能够缓解因失能带来的健康不平等;长期护理保险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具有异质性,对中重度失能、高年龄组、受教育程度较低、居住在城镇群体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长期护理保险能够通过专业化照护提高健康水平,降低医疗支出,并基于收入效应提高失能人群自身健康感知,最终缓解群体间健康不平等;随着实行时间的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缓解健康不平等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静  
本文利用1960-2012年全球15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的来说,金融发展越快,全球收入不平等程度越高,而且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同时,金融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拉大了总收入之间的不平等,全球经济增长对净收入的差距扩大抑制作用更强一些。(2)金融发展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收入差距影响也存在差异。高收入国家的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差距,只有中高收入国家主要表现为缩小了收入差距,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证实。(3)对我国的主要启示:由于我国刚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为减少金融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祥云  张建顺  陈珊  
基于199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Tobit模型,使用滞后生均公共教育支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从经验研究角度考察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这主要是由公共教育支出增加所导致的教育扩展压缩效应和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布共同引起的。运用多个公共教育支出的替代指标以及进行分地区稳健性检验,其结果均证明模型结论是稳健的。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今后在继续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力度的同时,还应优化公共教育支出的结构,注重公共教育支出的公平分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晓佳  李金昌  
未被观测经济(NOE)对经济发展具有诸多影响,但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基于动态均衡解的劳动报酬模型得到,随着NOE规模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即劳动者从事NOE部门的报酬与从事可观测部门的报酬之差)呈现单调递增的变化过程,但边际变化率先增后减。当考虑劳动者决策的随机动态调整因素时,NOE规模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高低两个动态变化均衡点。在该模型基础上,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NOE规模与居民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化程度和腐败水平也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呈正向影响关系,而城市化水平则呈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伟  成谢军  陶士贵  
基于我国内地26个省份1995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HP滤波方法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最小二乘法对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以及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作用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都显著的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是稳健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显著的缩小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是稳健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随时间波动的;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对西部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方向也不稳定。计量分析的结论与理论模型是较为一致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瑾  
本文采用我国1991~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就收入不平等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进出口的增加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均导致了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以往的研究并没有将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区分开来,本文分别分析了进口和出口对各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进口能够显著提高各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而出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收入不平等。文章最后就对外开放对我国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