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5)
- 2023(17181)
- 2022(14502)
- 2021(13720)
- 2020(11271)
- 2019(25571)
- 2018(25048)
- 2017(48559)
- 2016(26028)
- 2015(29021)
- 2014(28695)
- 2013(28189)
- 2012(25565)
- 2011(22648)
- 2010(22827)
- 2009(21830)
- 2008(21063)
- 2007(18882)
- 2006(16819)
- 2005(15503)
- 学科
- 济(100508)
- 经济(100375)
- 业(92299)
- 企(87976)
- 企业(87976)
- 管理(87623)
- 方法(44912)
- 数学(35173)
- 数学方法(34724)
- 银(34681)
- 银行(34534)
- 财(33412)
- 行(32866)
- 融(31404)
- 金融(31401)
- 中国(31370)
- 业经(31169)
- 制(29084)
- 农(26089)
- 务(24701)
- 财务(24626)
- 财务管理(24589)
- 企业财务(23349)
- 理论(21350)
- 技术(20289)
- 地方(20276)
- 和(19062)
- 贸(18678)
- 贸易(18659)
- 学(18453)
- 机构
- 学院(361436)
- 大学(357699)
- 管理(146299)
- 济(143065)
- 经济(139791)
- 理学(124446)
- 理学院(123191)
- 管理学(121282)
- 管理学院(120627)
- 研究(114274)
- 中国(100015)
- 京(75996)
- 财(70995)
- 科学(68190)
- 所(56224)
- 财经(56129)
- 中心(55435)
- 江(55026)
- 农(52593)
- 经(50679)
- 研究所(50507)
- 业大(49090)
- 北京(48377)
- 州(45972)
- 范(45273)
- 师范(44905)
- 经济学(42663)
- 院(41681)
- 财经大学(41647)
- 农业(40674)
- 基金
- 项目(236836)
- 科学(187071)
- 研究(178516)
- 基金(170961)
- 家(146401)
- 国家(145022)
- 科学基金(126415)
- 社会(111846)
- 社会科(105992)
- 社会科学(105963)
- 省(93564)
- 基金项目(90280)
- 教育(81447)
- 自然(80935)
- 自然科(79076)
- 自然科学(79059)
- 自然科学基金(77630)
- 划(77392)
- 编号(74581)
- 资助(70095)
- 成果(60541)
- 重点(52308)
- 部(51306)
- 创(51066)
- 课题(50541)
- 发(50311)
- 创新(47393)
- 项目编号(47320)
- 国家社会(45137)
- 教育部(44770)
- 期刊
- 济(162930)
- 经济(162930)
- 研究(111712)
- 中国(70086)
- 融(58196)
- 金融(58196)
- 管理(58182)
- 财(57986)
- 学报(50255)
- 科学(48372)
- 农(48007)
- 教育(39752)
- 大学(38718)
- 学学(36488)
- 技术(32104)
- 农业(30783)
- 财经(28169)
- 业经(27930)
- 经济研究(25001)
- 经(23978)
- 问题(20229)
- 理论(19831)
- 技术经济(18444)
- 实践(18043)
- 践(18043)
- 科技(17831)
- 现代(17591)
- 图书(17487)
- 财会(17460)
- 业(16492)
共检索到555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文学舟 柏露
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与企业发展需求能否高度匹配是检验金融服务质效的重要一环。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及银企信贷供求错配的内涵与衡量方法,从成本驱动、信息披露驱动、风控驱动与普惠驱动四个方面阐述科技缓解信贷错配的内在机理,认为金融科技可从基建升级、信息壁垒消除与素养提升等具体路径实现银企信贷供求的匹配。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应更多关注数字信贷下的系统性风险传播与用户信息安全防护、银行信贷与互联网金融的有机衔接、供需双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保障,通过科技与管理模式的创新,助力我国数字信贷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信贷错配 金融科技 数字经济 产业升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韩攀
以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简称"银企")信贷配给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银企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该研究将不仅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理论,而且对于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体系,并指导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科学化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建 高维新
创新驱动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而科技成果的产生、转化和产业化都要求金融体系强有力的支撑。研究表明,大幅增加科技资金的投入就可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与能力;改变和完善科技资金的投入方式,也能起到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能力的作用。因此,应该鼓励民间金融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发展;鼓励科技企业主动利用股权投资、新三板、"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IPO等方式融资;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担保、再担保体系;建立科技金融平台。
关键词:
金融新业态 科技金融 科技金融效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雷 王慧聪 毛晓飞 龚一泓
开放银行是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转型升级的产物,旨在通过开放数据和业务,构建平台化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金融科技的运行新规则是开放银行发展的重要动因。开放银行以开放API为技术,以数据深度挖掘和开放共享为本质,实现了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的"无缝对接"。在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下,开放银行通过开放平台,打造开放生态,形成了场景聚合型、业务输出型、综合型等不同的构建模式。上述各类开放银行构建模式在实践中既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推动开放银行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化共赢共生的战略思维,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完善平台化、开放式IT架构,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塑造金融科技新生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晓婷
当前,中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新文科建设为学科融合性新专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结合教育部发展新文科的精神,从金融科技专业设立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制约金融科技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金融科技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助推新文科建设。
关键词:
新文科 金融科技 专业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文学舟 张盛达
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高和担保要求严两个方面,如何降低融资成本和担保要求是缓解其融资约束的关键。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了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条件的影响机制及银企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 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能显著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和担保要求;(2) 金融科技可以通过改善银企关系来降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成本和担保要求;(3) 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能显著降低非国有企业的信贷融资成本和担保要求。本文最后提出商业银行应利用好金融科技,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精准“信用画像”和改善关系型贷款环境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一萌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解决我国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科技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美国硅谷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据统计,在美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陆岷峰 马经纬 汪祖刚
普惠金融概念一提出就天然地形成了商业性与政策性这一对基本矛盾,并且构成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其他各种矛盾的根源。基于对普惠金融基本矛盾图谱的解读,偏重政策性普惠金融发展难以持续,偏重商业性普惠金融发展则会陷入"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死胡同,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重新定义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逻辑,提升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获得感,为普惠金融基本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通过构建"政策+普惠"模式、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重视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等促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发展,使商业性与政策性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以实现普惠金融在推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连军
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经营环境恶化,银行信贷萎缩,在政府施加的指令性贷款和自身经营利润最大化的双重任务约束下,银行道德风险增加,贷款资金投放背离政府救市意图。文章在一个双重任务约束模型框架下分析了危机中政府干预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根据任务之间的关联度对银行的激励行为做出拓展性解释。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干预没有造成不良贷款的上升,但对信贷规模的扩张存在明显影响,长期将造成银行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潜在风险的上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宇
信贷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固有特征。由于资本监管体系的存在,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波动幅度会有所加大,进而也会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加剧。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巴塞尔协议提高了银行监管资本要求,并主张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通过建立监管资本约束下的银行信贷最优选择行为模型分析表明:缓冲资本的大小与银行信贷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紧密相关,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会增强经济波动条件下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
关键词:
资本缓冲 信贷 顺周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娟 何惠珍
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曾一度低迷,那么怎样发挥银行信贷的资金链功能并保证经济迅速走出低迷,就势必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文章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银行信贷所凸显的一系列顺周期隐患的基础上,从"逆周期"的角度对银行信贷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只有增加逆周期资本缓冲、提高资本充足率,才能达到银行信贷控制监管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
银行信贷 “逆周期” 顺周期 信贷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下,我国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获得了深入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政府管理缺位、合作沟通机制不畅、行业协会缺乏主体意识、利益平衡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应当联合行动起来,从加强制度建设、明确权责界定、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高职 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悦 刘用明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村金融配置效率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两端的矛盾变化;然后从理论层面分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困境的本质成因,并结合数字科技的技术优势提出相应破解思路;其后以成都“农贷通”模式为范例,从实践层面归纳破解困境、提升效率的方法举措,并提炼理念原则;最后提出政府在合理职能边界内,围绕疏通市场机制、改善市场环境,应当采取的措施取向。其意义在于,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供需有效衔接、创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梳理理论逻辑并总结有益经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先菊
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催生碳金融。在此背景下,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推出了针对银行业信贷导向的"绿色信贷政策"。为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政策环境和困难,探索落实有效途径,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和中国经济发展完成低碳转型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文巧甜
消费金融市场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发展消费金融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对于擅长对公业务、大额融资的商业银行,如何权衡小额高频的、碎片长尾的、征信不足的消费金融市场的收益与成本,面临巨大挑战。聚焦金融科技,从产品服务、场景渠道、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这四个方面深化消费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消费金融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