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0)
- 2023(16879)
- 2022(14525)
- 2021(13741)
- 2020(11399)
- 2019(25981)
- 2018(25602)
- 2017(49345)
- 2016(26186)
- 2015(29229)
- 2014(28470)
- 2013(27640)
- 2012(24971)
- 2011(21977)
- 2010(21790)
- 2009(20072)
- 2008(18258)
- 2007(15530)
- 2006(13249)
- 2005(11160)
- 学科
- 济(96700)
- 经济(96590)
- 管理(75734)
- 业(72867)
- 企(61475)
- 企业(61475)
- 方法(46803)
- 数学(41008)
- 数学方法(40441)
- 中国(30527)
- 融(28440)
- 金融(28437)
- 财(28063)
- 银(27087)
- 银行(27053)
- 农(26501)
- 行(26028)
- 业经(22997)
- 制(21004)
- 地方(20790)
- 学(19413)
- 务(19145)
- 财务(19068)
- 财务管理(19021)
- 农业(18201)
- 企业财务(18088)
- 贸(17953)
- 贸易(17938)
- 理论(17695)
- 易(17457)
- 机构
- 学院(348227)
- 大学(346993)
- 管理(141503)
- 济(136434)
- 经济(133430)
- 理学(123503)
- 理学院(122252)
- 管理学(119997)
- 管理学院(119388)
- 研究(109132)
- 中国(87717)
- 京(71509)
- 科学(67195)
- 财(63337)
- 中心(53118)
- 所(51905)
- 财经(51729)
- 农(51524)
- 业大(50871)
- 江(48385)
- 研究所(47570)
- 经(47211)
- 范(44782)
- 师范(44359)
- 北京(44350)
- 经济学(41250)
- 院(40679)
- 州(40383)
- 农业(40218)
- 财经大学(39011)
- 基金
- 项目(248034)
- 科学(195917)
- 研究(183500)
- 基金(180176)
- 家(155612)
- 国家(154313)
- 科学基金(134360)
- 社会(115368)
- 社会科(109389)
- 社会科学(109362)
- 省(97327)
- 基金项目(96102)
- 自然(87458)
- 自然科(85473)
- 自然科学(85453)
- 教育(84811)
- 自然科学基金(83870)
- 划(81324)
- 编号(75866)
- 资助(73598)
- 成果(59589)
- 重点(55006)
- 部(54359)
- 创(52568)
- 发(52450)
- 课题(50893)
- 创新(48966)
- 科研(47757)
- 项目编号(47451)
- 教育部(47299)
- 期刊
- 济(139672)
- 经济(139672)
- 研究(98543)
- 中国(62192)
- 学报(51915)
- 管理(49999)
- 财(48625)
- 科学(48328)
- 农(46159)
- 融(41467)
- 金融(41467)
- 大学(40364)
- 学学(38139)
- 教育(37713)
- 农业(31931)
- 技术(30688)
- 业经(24652)
- 财经(24294)
- 经济研究(23025)
- 经(20679)
- 科技(18002)
- 理论(17580)
- 问题(17545)
- 图书(17304)
- 实践(16298)
- 践(16298)
- 业(15794)
- 技术经济(15793)
- 版(15579)
- 商业(15524)
共检索到494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大伟 李雪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在促进金融普惠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科技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为金融监管机构提升监管效率、改善监管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金融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传统金融风险的异化和新金融风险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监管责任与监管资源不匹配、监管技术手段不足、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以及监管套利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此,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监管,利用"科技+监管"应对"科技+金融"带来的各种挑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监管科技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聿东 刘欢欢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具有创造性破坏的特征,其带来的创新收益和风险成本同时发展、相互转换,为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严峻挑战,亟需通过监管转型实现激励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在适应性监管理念逐渐受到认可的背景下,监管沙盒作为适应性监管的实践形式,能够为市场各类主体带来经验密集型的收益:通过真实世界的试验结果降低技术不确定性,基于有效的信息交互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有效化解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新进入者与后进入者之间的矛盾,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创新。因此,监管沙盒不仅是一项创新工具,更是推动监管转型由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依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弘扬 刘赛红
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对金融业态产生了极大影响,推动金融平台“场景化”不断发展。金融平台“场景化”,一方面提升了金融业效率,有利于降低金融业获客成本和提升客户黏性;另一方面给金融风险带来了新变化,加剧其复杂性、传播性与混合性;在资本扩张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也导致风险产生新变化。金融监管滞后、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算法黑箱、羊群效应、“场景化”金融平台具有联动性等原因,导致了金融风险产生新变化。鉴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划,建立健全全覆盖的“场景化”金融平台监管框架和风险处置机制,并在积极运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水平的同时,强化行为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以确保“场景化”金融平台持续向好发展。
关键词:
科技监管 场景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谭书卿
金融科技浪潮席卷全球金融行业,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金融科技创新,我国传统监管在监管模式、监管理念、监管主体三个方面存在问题,传统监管应及时转型,适应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体系。对此,可以借鉴域外监管对"监管沙盒"的实践经验,针对我国传统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本土化设计,转变静态监管理念,采用地方试点方式运行监管沙盒,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互补,实现创新与监管双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晨阳
通过运用博弈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之间、金融机构之间、机构与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关系,可发现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的策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方的策略选取,监管权限分配不明确、监管差异导致的监管套利等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主要问题。在我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过程中,应全面完善监管制度建设,注重与行业的沟通互动,同时关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
关键词:
进化博弈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车宁
随着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及内部问题的逐渐暴露,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的金融科技发展陡然失速。然而,在万马齐喑之下,有一支金融科技子业态却异军突起、逆势生长,这就是监管科技。地方金融监管的"新机制"外有世界贸易格局重塑挑战,内有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压力,特别是为应对前期货币宽松诱发的地方债务和互金乱象,
关键词:
地方金融监管 监管科技 风险处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旭川 刘学
金融机构遵循监管以达到合乎监管需要的成本随之提高,由此催生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和拓宽传统金融业务的边界,实现金融资源跨时域的优化配置,以此来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边界难免触及现有的监管规则和框架,由此带来平衡金融科技发展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监管挑战。从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旭川 刘学
金融机构遵循监管以达到合乎监管需要的成本随之提高,由此催生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和拓宽传统金融业务的边界,实现金融资源跨时域的优化配置,以此来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边界难免触及现有的监管规则和框架,由此带来平衡金融科技发展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监管挑战。从国际经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曾小飞
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在各个国家成为热门的研究主题,许多西方国家和经济体率先对自身金融监管体系实施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金融体系在此轮金融危机中抵抗住了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制度缺乏整体的协调性,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宏观监管也存在审慎不足,因此对比研究国外金融监管制度,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米传民 刘思峰 江可申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文成
行为监管是防范金融机构行为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产品设计、定价、营销等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加强行为监管以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行为监管现状、面临挑战等深入分析发现,相比金融数字化发展,行为监管在监管制度、监管前瞻性、监管手段等方面都明显滞后;金融数字化转型中消费者面临更加突出的个人信息保护、欺诈等风险,使得当前行为监管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针对行为监管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融数字化转型现状提出优化行为监管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金融数字化背景下行为监管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文成
行为监管是防范金融机构行为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产品设计、定价、营销等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加强行为监管以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行为监管现状、面临挑战等深入分析发现,相比金融数字化发展,行为监管在监管制度、监管前瞻性、监管手段等方面都明显滞后;金融数字化转型中消费者面临更加突出的个人信息保护、欺诈等风险,使得当前行为监管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针对行为监管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融数字化转型现状提出优化行为监管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金融数字化背景下行为监管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仇乐宁 陶谱 袁卉霖 赵抒雅
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与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数据对31个国家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进行了测度,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之后选取中国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31个国家在2013-2019之间的贸易数据,使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最快的国家,目前处于世界第一梯队。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汇率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对国际进口贸易总体状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生态,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强与各国的对话,积极融入到全球金融创新网络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虹
一国金融监管方式的形成取决于该国的金融制度,但也存在各种金融制度共同遵守的效率原则。任何监管方式只能适应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面对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只有迅速调整国内金融结构,提高应对能力,完善监管手段才能把握融入国际标准的最佳时机,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否则由于监管失误不仅将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甚至还会引发整个国民经济的衰退。日本的教训尤为深刻,中国金融改革应以此为鉴。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效率机制 不良债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