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0)
- 2023(13063)
- 2022(10670)
- 2021(10098)
- 2020(8336)
- 2019(19204)
- 2018(19155)
- 2017(35616)
- 2016(19568)
- 2015(22357)
- 2014(22621)
- 2013(21756)
- 2012(19584)
- 2011(17406)
- 2010(18409)
- 2009(17524)
- 2008(16823)
- 2007(15647)
- 2006(13951)
- 2005(12997)
- 学科
- 管理(68906)
- 济(68215)
- 经济(68109)
- 业(61542)
- 企(54913)
- 企业(54913)
- 方法(30030)
- 融(28174)
- 金融(28171)
- 银(27358)
- 银行(27341)
- 中国(26653)
- 财(26588)
- 行(26246)
- 数学(25485)
- 数学方法(24868)
- 制(23004)
- 农(19025)
- 务(18408)
- 财务(18337)
- 财务管理(18288)
- 业经(18228)
- 企业财务(17369)
- 理论(17242)
- 体(14423)
- 地方(13630)
- 技术(12998)
- 农业(12640)
- 体制(12014)
- 学(11944)
- 机构
- 学院(265862)
- 大学(263354)
- 管理(102921)
- 济(102076)
- 经济(99262)
- 理学(85090)
- 理学院(84228)
- 管理学(82551)
- 管理学院(82031)
- 研究(81628)
- 中国(73170)
- 京(56276)
- 财(56203)
- 科学(46720)
- 江(44378)
- 财经(41913)
- 中心(41507)
- 所(40083)
- 经(37682)
- 州(36336)
- 农(36270)
- 北京(36004)
- 研究所(35128)
- 业大(33822)
- 范(33697)
- 师范(33361)
- 技术(31497)
- 经济学(31046)
- 财经大学(30997)
- 院(29828)
- 基金
- 项目(163600)
- 科学(127868)
- 研究(126826)
- 基金(114547)
- 家(96763)
- 国家(95873)
- 科学基金(83651)
- 社会(77234)
- 社会科(73141)
- 社会科学(73122)
- 省(66567)
- 教育(61460)
- 基金项目(58935)
- 划(54383)
- 编号(54362)
- 自然(51920)
- 自然科(50758)
- 自然科学(50750)
- 自然科学基金(49825)
- 资助(48311)
- 成果(46250)
- 课题(39001)
- 重点(36891)
- 部(35662)
- 创(35653)
- 制(35112)
- 发(33998)
- 项目编号(33971)
- 创新(33220)
- 性(32940)
- 期刊
- 济(121777)
- 经济(121777)
- 研究(83308)
- 中国(67619)
- 财(49440)
- 管理(44824)
- 融(42109)
- 金融(42109)
- 教育(41578)
- 学报(35014)
- 农(33859)
- 科学(32826)
- 技术(29108)
- 大学(28473)
- 学学(25965)
- 财经(21575)
- 农业(21541)
- 业经(19252)
- 经(18460)
- 经济研究(17808)
- 图书(15158)
- 财会(14819)
- 问题(14096)
- 职业(14086)
- 理论(13668)
- 会计(13627)
- 技术经济(13459)
- 坛(13431)
- 论坛(13431)
- 业(12878)
共检索到434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磊明
科技赋能金融发展,而朝气蓬勃的青年又恰恰是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如何使新入职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金融科技管理人才,建设银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金融科技部对新入职员工组织了为期半年的项目制培养,以项目制培养为抓手,通过让新员工独立承担任务开展"干中学",再辅以有序的全程跟踪指导,使新入职员工承担的一个个小项目落地,"干中学"催生金融科技管理人才雨润花开,收到了良好效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魏学将 王猛
通过分析智慧物流时代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应用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最后,结合武汉工商学院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该校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建华 王新秀 王开田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能力结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资源等四个核心问题,解决为谁培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和靠谁培养等问题。本文在新信息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商科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了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合化"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鲁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震宇 郝海滨
文章针对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校企对接难、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将"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思想引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建立能力、知识、实践与课程层次模型完善培养方案,借助螺旋式实践体系整合校内、校外实训实习资源,围绕实践构建课程组并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依此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竺海康 张军
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竺海康,张军ABSTRACTTheskillsandintellectualstructurerequiredbyIRMqualifiedpersonnelarediscussedandforthepurposeofdev...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齐振宏 张董敏
随着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及生物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急需既懂生物技术又善经济管理的复合型生物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对生物经济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分析,以及对生物经济管理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总结了生物经济管理人才的素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物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生物经济 人才培养 一体两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林 姚先国
为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区域协调发展培养高层次政府管理人才,浙江大学从2006年起,与原国务院西部办合作开设MPA西部领导干部班,在西部十二省市招收MPA研究生。在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招收学生61名,2007年招收学生330名。生源覆盖所有的西部省市和少数民族自治州。这一项目在公共管理学界、MPA教育界以及社会上都引起了较大反响。浙江大学作为东部地区高校,为什么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玉清
本文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阐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外延,分析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并介绍本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同时提出今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模式 改革 具体实践 思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帆 毛智勇 王玮
应用型人才需要有其相对独立的培养路径和完整的培养体系。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统一定式。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介入"通过与签约企业合作,以联合培养为导向,找准互利共赢切入点,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并"全程介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育教学和就业的全过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吉顶 范国辉
"4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经过近10年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具有行业和院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4业"指的是"专业+企业、就业+创业","4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与互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潘溪
培养的应用型法学人才要"上得了法庭,出得了现场"。对于证据调查和物证技术教学可以多种模式的教育方法,如证据调查和物证技术兴趣小组模式、物证技术实验室产学研模式以及与实践部门合作培养模式等。通过利用共建单位物证技术资源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参观活动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去",以及通过邀请物证专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国际化物证技术前沿交流和讲座"请进来"的教学实践案例,为开展该类实践课程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实践型人才 证据调查 物证技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实训基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居礼 田锋社
本文简要介绍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具体做法,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试图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