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4)
2023(5009)
2022(4002)
2021(3679)
2020(3127)
2019(6758)
2018(6358)
2017(12150)
2016(5897)
2015(6625)
2014(6272)
2013(6234)
2012(5829)
2011(5062)
2010(5472)
2009(5491)
2008(4385)
2007(4117)
2006(3747)
2005(3635)
作者
(16369)
(13228)
(12996)
(12494)
(8284)
(6219)
(6036)
(5161)
(4962)
(4752)
(4470)
(4460)
(4235)
(4226)
(3991)
(3962)
(3923)
(3724)
(3676)
(3446)
(3253)
(3235)
(3108)
(3056)
(3034)
(2947)
(2924)
(2746)
(2633)
(2588)
学科
(25906)
金融(25906)
(23266)
银行(23264)
(22680)
(22532)
经济(22509)
(20993)
管理(18056)
(17687)
企业(17687)
中国(15799)
中国金融(11001)
(10607)
(9835)
地方(7517)
方法(7324)
(7205)
财务(7188)
财务管理(7169)
企业财务(6957)
业经(6795)
(6640)
(6399)
数学(6241)
数学方法(6204)
体制(5817)
技术(5479)
农业(5286)
(5071)
机构
学院(77230)
大学(76149)
(36505)
经济(35669)
中国(31930)
管理(29017)
研究(28485)
理学(23744)
理学院(23534)
管理学(23297)
管理学院(23150)
(19715)
(17436)
银行(16708)
中心(16374)
(16053)
(15577)
(15478)
金融(15191)
财经(14963)
科学(14166)
(13925)
(13595)
人民(13331)
研究所(12249)
国人(12122)
中国人(12062)
经济学(11924)
中国人民(11920)
(11863)
基金
项目(47737)
科学(37905)
研究(37846)
基金(34413)
(29011)
国家(28742)
科学基金(24966)
社会(24296)
社会科(23261)
社会科学(23258)
(18692)
基金项目(17860)
教育(15703)
(15309)
编号(14993)
自然(14303)
自然科(14017)
自然科学(14014)
资助(13926)
自然科学基金(13802)
成果(12868)
(11576)
(11174)
重点(10932)
(10861)
创新(10855)
(10523)
(10493)
课题(10388)
国家社会(10385)
期刊
(39284)
经济(39284)
(29662)
金融(29662)
研究(27703)
中国(19451)
(15684)
管理(12413)
(10155)
科学(8849)
学报(8610)
财经(7744)
大学(7214)
学学(6865)
经济研究(6620)
(6558)
教育(5917)
农业(5887)
技术(5867)
理论(5669)
国际(5547)
业经(5485)
中国金融(5462)
实践(5155)
(5155)
科技(5150)
(4702)
论坛(4702)
(4677)
问题(4460)
共检索到137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在过去短短几年时间中,金融科技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发展迅猛、创新深入、跨界明显,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滞后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监管能力无法匹配金融科技的发展现实,导致金融科技发展倒逼金融监管体系改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彦达  王玉凤  张强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菡  耿欣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提升地方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增加地方金融供给提供了机遇,但由于缺少前车之鉴和对其后续发展路径的预期,部分地方金融科技新业态引发金融风险。"产业沙盒+监管规则"模式是监管地方金融科技新业态的可行选择。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基于监管沙盒的流程和规则,使用产业沙盒进行测试和比较,从而弥补技术的不足,使得监管更有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的变化。在金融科技创新、风险与监管的内在逻辑下,监管科技犹如"创新之帆"下的"灯塔",历经了三次发展演进:从加强技术层的监管应用到监管数据报送的自动化,并进一步发展至以数据为中心的算法监管。全球监管科技发展背景下,尽管我国监管科技历经萌芽期与发展期,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动能不足、监管理念落后、监管模式传统等挑战。我国可借鉴英国、美国与新加坡的监管科技发展经验,并结合本土化国情,构建起中国监管科技生态体系,转变监督理念,创新监管科技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牟思思  张赶  
监管科技(RegTech)最早由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提出,将其定义为“金融科技的一部分,专注于更有效满足监管要求的技术”。国际金融协会(IIF)将其定义为“使用新技术以高效解决监管和合规障碍”。监管科技产生背景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监管日趋复杂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率。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宪  
1998年4月,从美国传来的一系列大型金融机构之间实行强强合并的信息中,花旗公司与旅行者公司宣布组成花旗集团最具震憾力。它意味着在理论上和法规上最强调金融分业主义的美国,正在放弃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而选择更具国际竞争力,更符合现实经济需要的综合性商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志毅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重新审视金融监管的诸多重大问题,建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和各国适用方案的重中之重。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经验,中国已正式将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写入"十二五"规划。本文对后危机时期国际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结合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监管现状和特点,剖析了我国建立以逆周期管理为重要内容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童文俊  
考察国际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发展可以发现,随着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持续深入,其自身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质疑,包括金融机构反洗钱成本居高不下、预防和遏制洗钱的效果并未明显提升、金融机构对反洗钱监管制度的认识差异较大等等。从政策趋势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些问题需从运行体系、制度架构和政策工具等方面提高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戴润静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起始于监管者的态度和原则,决定监管体系顶层结构的设计,最终落于监管能力和监管方法的实施。历史的车轮滑向今天,技术对人类的冲击和影响从来未像现在这样得到公众热烈的追捧,如果说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智能大爆发的轴心时代,那么今天科技智能的全面爆发也足以引人遐思了。目前,全球各经济组织虽尚未形成对金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敏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均以传统的金融服务业态为基础,并没有考虑到金融科技本身及其在传统金融业态中引发的巨大变化。金融科技的系统性风险诱因包括对不利的经济波动更为敏感,并会将这种不利因素传导至整个行业,以及信息不对称与金融科技企业规模的急剧膨胀等。这为金融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为以传统大型金融机构为"抓手"的风险监管体系难以适用于金融科技,甚至连被监管对象及其行为识别都存在困境,算法黑箱更使得既有监管捉襟见肘。因此,推动功能监管理念革新,紧握技术契机发展实时监管和代码规制,加强自律监管并开展国际合作,成为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并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蒋照辉  
网上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成为了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都在讨论强化银行业风险监管的背景下,本文在总结当前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对银行业监管提出的新挑战,同时针对挑战提出若干监管策略构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仙慧  
在跨国金融机构的竞争、示范效应和国内金融机构效率追求的双向驱动下,我国混业经营趋势日渐迅猛,而这对我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2015年6月的股灾,所昭示的证监会和银监会的不协调,更是凸显了当下协调机制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法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混业经营趋势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革新,并通过绩效分析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方案,得出:在国务院设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专司三会协调及与人民银行的协调,是较为得当的选择,同时就中国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制度构建与完善,提出了初步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奎宁  
金融科技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都是服务于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金融科技创新具有双向影响的可能性,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受监管影响。如果监管得当,金融创新成果将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经济金融安全。譬如,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证券交易监管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对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侦测效率和打击力度;如果放任逐利及逃避监管动机的金融创新将不可避免的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