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0)
- 2023(5795)
- 2022(4659)
- 2021(4432)
- 2020(3681)
- 2019(8219)
- 2018(7815)
- 2017(15246)
- 2016(7713)
- 2015(8631)
- 2014(8362)
- 2013(8127)
- 2012(7619)
- 2011(6644)
- 2010(7119)
- 2009(6890)
- 2008(5892)
- 2007(5183)
- 2006(4671)
- 2005(4462)
- 学科
- 济(27488)
- 经济(27443)
- 融(27300)
- 金融(27300)
- 业(24800)
- 银(23803)
- 银行(23799)
- 行(23198)
- 管理(21675)
- 企(20609)
- 企业(20609)
- 中国(16781)
- 财(12580)
- 制(11422)
- 中国金融(11048)
- 方法(10330)
- 数学(8847)
- 数学方法(8780)
- 务(8748)
- 财务(8732)
- 财务管理(8710)
- 企业财务(8441)
- 农(7715)
- 地方(7708)
- 业经(7533)
- 贸(7365)
- 贸易(7356)
- 易(7274)
- 体(7058)
- 技术(6381)
- 机构
- 大学(99380)
- 学院(98818)
- 济(46330)
- 经济(45338)
- 管理(37001)
- 中国(36828)
- 研究(34505)
- 理学(30708)
- 理学院(30420)
- 管理学(30159)
- 管理学院(29965)
- 财(25544)
- 京(20319)
- 财经(19603)
- 中心(19076)
- 银(18719)
- 经(17990)
- 融(17936)
- 银行(17931)
- 金融(17613)
- 行(16726)
- 科学(16575)
- 所(16321)
- 经济学(15644)
- 财经大学(15072)
- 人民(15049)
- 研究所(14392)
- 江(14387)
- 经济学院(14273)
- 国人(13808)
- 基金
- 项目(61608)
- 研究(49621)
- 科学(49081)
- 基金(44977)
- 家(37626)
- 国家(37287)
- 科学基金(32352)
- 社会(32173)
- 社会科(30789)
- 社会科学(30784)
- 基金项目(23229)
- 省(23025)
- 教育(21646)
- 编号(19813)
- 划(19459)
- 资助(18531)
- 自然(18223)
- 自然科(17854)
- 自然科学(17848)
- 自然科学基金(17563)
- 成果(17464)
- 部(14472)
- 创(14452)
- 发(14060)
- 性(14013)
- 重点(13950)
- 国家社会(13912)
- 课题(13609)
- 创新(13504)
- 制(13434)
共检索到168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瀚琰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同时,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主要存在如监管模式单薄导致的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监管科技升级受限、监管配套政策灵活度低、市场垄断性和脆弱性并存及不稳定因素增多等障碍。面对新型监管困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监管立法中分别采用了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分业监管、“混合式”监管等模式,从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入手,确保金融与科技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平衡。本文借鉴国际金融科技监管立法经验,基于金融科技监管法规的国际发展趋势,从制度供给侧提高监管能效,以避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法规 监管模式 金融工具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戴润静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起始于监管者的态度和原则,决定监管体系顶层结构的设计,最终落于监管能力和监管方法的实施。历史的车轮滑向今天,技术对人类的冲击和影响从来未像现在这样得到公众热烈的追捧,如果说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智能大爆发的轴心时代,那么今天科技智能的全面爆发也足以引人遐思了。目前,全球各经济组织虽尚未形成对金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袁方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与金融日益融合,各类金融科技创新层出不穷。为兼顾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平衡发展,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于2016年率先提出“监管沙箱”理念,并引起了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效仿。一、英国监管沙箱的主要运作机制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认为,在确保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FCA可适当放宽监管规定,为金融创新机构设定简化的审批程序。机构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游
英国监管沙盒制度通过主动、适当地放宽相关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规则障碍,鼓励更多的社会创新方案投入并应用,最终实现金融科技创新和防范管控风险的双重目的。通过借鉴英国监管沙盒制度,推动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
监管沙盒 金融科技 消费者保护 监管科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晓莉 杜青雨
当前,以技术驱动金融发展,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创新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应用到金融领域,从而衍生出多种金融业务及商业模式。而与金融创新相伴的则是金融科技监管,即转变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实现实时化、信息化及全景化的监管。虽然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时间尚短,但是金融科技发展速度较快,现有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及模式难以适应实际发展需求,需要对原有金融科技监管体系进行改革与升级。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国际上金融科技发展强国的监管措施;其次以英国所提出的"监管沙盒"概念为例,论述其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最后,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和需求角度入手,在借鉴国外金融科技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协同监管 社会监管 互联网技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王宏杰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科技发展及其监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英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监管当局在宽严相济强化监管履职、拓展边界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梳理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益处、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国际监管经验及其最新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介绍了监管认识上的两种误区,即过度关注金融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而放松监管、只关注国内金融稳定而与国际监管合作不够。对我国而言,应坚持合理适度监管原则、借鉴"监管沙箱"有益经验、推出金融助推工具、坚持市场导向推动金融改革、强化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监管趋同,以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枫 伏跃红 施红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金融监管趋严,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际遇。面对金融科技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实现既非常注重金融风险控制,又尽量避免打击科技创新积极性之间的平衡,世界主要金融当局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本文系统梳理主要经济体金融科技监管经验,以及中国金融科技监管制度探索的历史演进和现实挑战,力图明晰中国金融科技监管政策走向。
关键词:
分业监管 行为监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宝杰 钟珍
纵观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已然改变着经济发展业态。随着科技型金融集团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入,现有监管所蕴含的风险逐渐开始暴露。对此,监管层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相应的法规进行重新规制,以规范科技型金融集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健
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及其伴生的风险问题,美国采取审慎宽松的监管政策,鼓励金融科技创新;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维护金融科技健康稳定发展;其完善的征信系统也成为美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当妥善处理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把握好金融科技监管力度,并加快金融监管法制化和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兴国
作为传统金融产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深入融合的产物,金融科技在发展中既面临传统金融风险,也存在底层技术风险。因此,传统金融监管体系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难以平衡等问题。文章以欧盟金融科技监管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欧盟金融科技监管的法律规范制定、监管体系及监管模式特征与优势。结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构建了中国金融科技协同监管体系,并分别从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的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手段与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字经济 欧盟监管 协同监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兴国
作为传统金融产业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深入融合的产物,金融科技在发展中既面临传统金融风险,也存在底层技术风险。因此,传统金融监管体系难以适应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突出表现为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难以平衡等问题。文章以欧盟金融科技监管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欧盟金融科技监管的法律规范制定、监管体系及监管模式特征与优势。结合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构建了中国金融科技协同监管体系,并分别从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的建立、金融科技监管手段与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数字经济 欧盟监管 协同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关键词:
监管框架 银行牌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霍月红
以数据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金融科技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深刻变革。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在为消费者提供多样性和个性化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挑战。针对如何有效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很多国家积极开展金融科技监管探索实践。梳理分析国际金融科技监管实践,对我国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戴新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薪酬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性凸显,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主要国家在金融业薪酬监管的目标范围、薪酬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框架。但在监管实践中,国内各监管部门对薪酬监管的目标不统一,国有金融机构面临着双重监管,浮动薪酬支付规则不清晰,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健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安排,应当将薪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风险挂钩,重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将监管对象扩展至高风险岗位操作人员,设计多样化的浮动薪酬支付工具,制定明晰的薪酬信息披露细则,并定期对金融机构薪酬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