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4)
2023(4699)
2022(3807)
2021(3459)
2020(2842)
2019(6294)
2018(5737)
2017(11057)
2016(5279)
2015(5922)
2014(5802)
2013(5745)
2012(5125)
2011(4630)
2010(5052)
2009(5119)
2008(4106)
2007(3729)
2006(3506)
2005(3337)
作者
(15396)
(12328)
(12277)
(11710)
(7825)
(5857)
(5707)
(4879)
(4775)
(4439)
(4277)
(4177)
(4004)
(3934)
(3854)
(3846)
(3665)
(3492)
(3438)
(3373)
(3118)
(3084)
(2960)
(2841)
(2828)
(2788)
(2782)
(2707)
(2590)
(2485)
学科
(24352)
金融(24352)
(23263)
经济(23251)
(21452)
银行(21450)
(20931)
(20454)
(18092)
企业(18092)
管理(16245)
中国(15091)
中国金融(10900)
(9037)
方法(8847)
(8345)
地方(8074)
数学(7494)
数学方法(7407)
业经(7255)
(6346)
财务(6333)
财务管理(6328)
(6170)
企业财务(6140)
技术(5568)
(5484)
农业(5008)
体制(4966)
(4956)
机构
学院(75117)
大学(73670)
(34703)
经济(33940)
管理(29399)
中国(27382)
理学(24852)
研究(24843)
理学院(24654)
管理学(24317)
管理学院(24182)
(17137)
(14886)
(14846)
银行(14395)
(14320)
中心(14066)
金融(14046)
财经(13527)
(13497)
科学(13404)
(12267)
(11816)
经济学(11523)
人民(11329)
(10906)
研究所(10584)
经济学院(10550)
(10447)
国人(10309)
基金
项目(48497)
科学(38633)
研究(37274)
基金(34842)
(29429)
国家(29172)
科学基金(25721)
社会(24126)
社会科(23189)
社会科学(23184)
(19874)
基金项目(18119)
(15878)
教育(15608)
自然(15133)
自然科(14837)
自然科学(14832)
自然科学基金(14570)
编号(14454)
资助(14447)
(11726)
成果(11701)
(11509)
创新(10958)
重点(10949)
(10631)
国家社会(10336)
课题(10156)
(10142)
(9777)
期刊
(35738)
经济(35738)
(25832)
金融(25832)
研究(24224)
中国(16697)
(13240)
管理(12185)
(9479)
科学(8906)
学报(8559)
大学(7085)
财经(6904)
学学(6814)
技术(6544)
经济研究(5888)
(5855)
农业(5538)
业经(5518)
科技(5372)
理论(5116)
教育(5068)
中国金融(4677)
实践(4657)
(4657)
问题(4404)
(4263)
论坛(4263)
国际(4252)
技术经济(3992)
共检索到123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Dan Schulman  
PayPal致力于通过金融服务转型,为全球数十亿人的经济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凭借在支付和移动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PayPal重塑人们移动和管理资金的方式以及商户和消费者的互动与交易模式,为人们转账、收款或付款提供更多灵活选择。PayPa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 Schulman 9月做客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之际接受了《清华金融评论》的专访。他表示,中国已经在数字支付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金融科技的核心应是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实现服务的便捷化,同时帮助客户提升安全管理和风险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浩  安明  刘德民  
从竞合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机构竞合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双方各关键参数和惩罚约束对二者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数值仿真对模型及其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博弈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具有不稳定性,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机构的竞合决策受到合作超额收益、合作成本、收益和成本分配的合理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双方理性水平出现差异时,惩罚机制可以改变系统稳定策略的演化方向,并存在一个违约惩罚临界点,使得博弈双方均选择合作策略。因此政府应该发挥自身职能,制定有效的外部约束,引导双方的竞合关系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莺  鲜梅  
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服务行业,其对经济与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也仅仅只是开始。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金融在支付和操作手段上的便捷、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已经对现代金融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强大冲击,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如何与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代表金融互联网共生竞合,在全球化下改善监管,确保支付与运营体系的安全与高效,已经成为现实课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安彬   崔德永   刘翼  
本文以信贷业务为切入点,通过Hotelling模型模拟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在贷款领域的渠道竞争;在此基础上,构建两阶段竞合博弈框架论证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尝试解释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竞争格局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及影响合作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在竞争情境下,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技术水平提高、风控能力改善以及管理效率提升均能够改善经营收益;(2)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在竞争的同时存在合作可能,影响合作意愿的因素包括信贷服务能力、客户粘性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仁康  
近年来,新金融的蓬勃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小挑战,其势力不断蚕食商业银行核心业务领域,抢夺商业银行基础客户,金融替代效应日渐显现。商业银行究竟该如何应对?是否真的会像比尔·盖茨预言的那样成为21世纪的恐龙?本文在充分分析两者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商业银行和新金融机构的二维竞合模型,得出:商业银行应在渠道、产品、技术、文化四个方面分别采取协同策略、竞赛策略、整合策略以及学习策略,并对这四种策略作出进一步论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越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横空出世。这款货币基金产品在半年内吸引了4000多万的客户,规模达1853亿元,也呼唤出了中国市场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一直到2015年下半年,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引进海外已经相对成熟的数字化业务模式和进行本土化,以及对本土传统业务模式的数字化提升方面。在这个阶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越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横空出世。这款货币基金产品在半年内吸引了4000多万的客户,规模达1853亿元,也呼唤出了中国市场上的"互联网金融"时代。一直到2015年下半年,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引进海外已经相对成熟的数字化业务模式和进行本土化,以及对本土传统业务模式的数字化提升方面。在这个阶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伟铭  
恶性的价格竞争催生竞合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竞合浪潮短时间内风起云涌,但竞合企业的狂热掩饰不了事实背后的尴尬。竞合时代的到来并没有宣告竞争的结束,在竞争与竞合长期共存的市场环境中,只有正确地选择了竞合伙伴,积极地调整经营策略并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竞合获得生存和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玉秀  
与传统消费金融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业务模式、运营体系、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体量较小,但是客户群体数量较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依靠自有产业链和他有产业链,积极搭建消费金融平台,在不断挤占传统消费金融市场份额、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的同时,也为传统消费金融提供了有效补充、提升了消费金融的运行效率、为产融结合开辟了新路径。为此,要着力引导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融合创新发展,营造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完善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钰  封思贤  
当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支付、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服务风起云涌,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形成了冲击。本文首先界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银行业的主要特征,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收入来源、经营模式、交易限制、功能互补、信息共享、合作效益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洪民  
本文以全球性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崛起为基本背景,探讨了中国可能出现全球性重要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依据,并且认为,虽然当前香港的微观金融市场条件超过上海,但从长期看,在宏观基础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等基本因素的作用下,上海可能成长为比香港更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沪港未来金融发展可能出现的基本竞合结构及双方各自的战略取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广宇  何俊妮  
近来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正在金融业务创新、交易安全高效和技术融合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价值。传统金融机构、新兴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与当下中国企业和居民金融资产积累较多、互联网盛行、金融交易日趋活跃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也与中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产业市场化的大形势相关。未来,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节约社会成本;二是拥抱监管,在发展中管控好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广宇  何俊妮  
近来备受关注的金融科技,正在金融业务创新、交易安全高效和技术融合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价值。传统金融机构、新兴科技公司和风险投资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与当下中国企业和居民金融资产积累较多、互联网盛行、金融交易日趋活跃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也与中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产业市场化的大形势相关。未来,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很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节约社会成本;二是拥抱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鸿鸣  赵昌文  
本文的目的在于弄清"攫取性"金融体系对创新及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机制。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有较强的"攫取性"属性。金融竞合观下,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初次分配",即要素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分配。二是"再分配",即金融体系可支配的资源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间的分配。"攫取性"金融体系下,"初次分配"存在严重扭曲,过多创新要素"脱实向虚",被过度配置到金融业,即存在"虹吸效应",而"再分配"又无法消除这种扭曲,从而使得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除此之外,"攫取性"金融体系还通过利益集团机制、侵蚀效应、公司金融机制和金融不稳定机制等渠道负向作用于创新及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江涛  
在CEPA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框架下,内地与香港合作进程加快,金融、物流、房地产、高科技等产业正成为合作新重点。香港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未来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为中国与东亚区域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做出结算与金融安排,都将使两地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并从调整从中受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