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5)
2023(4250)
2022(3356)
2021(3130)
2020(2612)
2019(5661)
2018(5336)
2017(10245)
2016(4862)
2015(5366)
2014(5122)
2013(4975)
2012(4610)
2011(3940)
2010(4342)
2009(4442)
2008(3285)
2007(3041)
2006(2789)
2005(2688)
作者
(12836)
(10366)
(10188)
(9815)
(6458)
(4871)
(4734)
(4127)
(3843)
(3742)
(3538)
(3487)
(3365)
(3269)
(3144)
(3105)
(3063)
(2916)
(2895)
(2678)
(2550)
(2548)
(2464)
(2408)
(2384)
(2329)
(2285)
(2187)
(2121)
(2093)
学科
(25465)
金融(25465)
(22720)
银行(22720)
(22159)
(18460)
(17226)
经济(17207)
管理(15718)
(15680)
企业(15680)
中国(14394)
中国金融(10928)
(9636)
(9145)
(6947)
财务(6934)
财务管理(6917)
企业财务(6725)
地方(6372)
方法(5862)
(5818)
业经(5444)
体制(5388)
数学(5314)
数学方法(5285)
(5273)
技术(4992)
事业(4587)
制度(4539)
机构
学院(61535)
大学(60461)
(28554)
经济(27878)
中国(25875)
管理(23718)
研究(20250)
理学(19483)
理学院(19332)
管理学(19145)
管理学院(19033)
(16630)
(16026)
银行(15357)
(14435)
(14320)
金融(14162)
中心(12768)
财经(12710)
(12156)
人民(11881)
(11579)
国人(10818)
中国人(10771)
中国人民(10679)
科学(9997)
经济学(9793)
财经大学(9783)
(9352)
(9280)
基金
项目(38997)
科学(31087)
研究(30971)
基金(28174)
(23480)
国家(23252)
科学基金(20553)
社会(20116)
社会科(19317)
社会科学(19315)
(15643)
基金项目(14767)
教育(12688)
(12560)
编号(12157)
自然(11705)
自然科(11484)
自然科学(11481)
资助(11356)
自然科学基金(11298)
(10494)
成果(10143)
(9796)
创新(9180)
(9093)
重点(8776)
(8655)
国家社会(8647)
(8539)
(8460)
期刊
(28965)
经济(28965)
(27831)
金融(27831)
研究(21713)
中国(15448)
(13652)
管理(9447)
(7576)
科学(6708)
财经(6638)
学报(6615)
大学(5647)
(5539)
学学(5483)
中国金融(5168)
经济研究(4824)
理论(4792)
科技(4557)
技术(4539)
实践(4387)
(4387)
业经(4170)
农业(4084)
财会(3880)
(3756)
论坛(3756)
教育(3554)
国际(3327)
问题(3233)
共检索到10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旭川  刘学  
金融机构遵循监管以达到合乎监管需要的成本随之提高,由此催生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和拓宽传统金融业务的边界,实现金融资源跨时域的优化配置,以此来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边界难免触及现有的监管规则和框架,由此带来平衡金融科技发展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监管挑战。从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旭川  刘学  
金融机构遵循监管以达到合乎监管需要的成本随之提高,由此催生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发展金融科技主要通过创新金融业务模式和拓宽传统金融业务的边界,实现金融资源跨时域的优化配置,以此来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边界难免触及现有的监管规则和框架,由此带来平衡金融科技发展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监管挑战。从国际经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扬  
金融科技监管在全球范围内尚无统一认知,本文从重大事件、对金融科技的需求偏好以及技术冲击三个变量出发,观察了学术界与监管当局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认知变化,对比了美国、英国与中国的认知差异。研究发现,2016年以前,主流认知认为金融科技监管与金融监管并不相同,监管自治、创新与监管平衡、金融科技的特殊风险被用来解释金融科技监管的独特性,但各方在解释层面并未达成共识。与此同时所开展的金融科技监管实践,却表现出与金融监管相同的特点,并没有脱离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与行为监管三位一体的金融监管理念框架,其中中美两国重视金融科技的宏微观审慎监管,英国则侧重金融科技的行为监管。2016年以来,以监管科技为首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快速发展,导致金融科技监管越来越呈现出不同于传统金融监管的特征,被视为是修正认知并影响监管实践的重要力量,其中英国强化了监管科技即金融科技监管的认知,继续探索有别于传统监管的监管工具与监管科技创新。美国开始重视金融科技的特殊性,在功能监管的框架下创新金融科技监管。中国则强调对金融科技的宏观审慎监管,探索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对监管的赋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克·卡尼  牛筱颖  
影响改革成效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这些改革是否能够及时、一致以及彻底地实施金融领域的改革主要包括:建设有弹性的金融机构;终止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局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通过完善OTC衍生品交易市场及相关改革创建持续的核心市场。影响改革成效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这些改革是否能够及时、一致以及彻底地实施。目前的情况是,改革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实质进展,但进展不尽均衡,我们仍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有待去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念  林琳  伍立杨  
为了应对金融科技高速发展暴露的风险和问题,监管科技(Regtech)的概念被提出,旨在通过金融监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来提高监管效率并降低监管成本。监管科技发展背景及涵义随着互联网金融进入2.0时代,监管不仅是针对机构、市场和产品,还包括对技术的监管。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类风险和问题逐渐暴露,迫切需要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对"数据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伟  
监管者可通过测试,掌握金融科技创新的本质,判定其对现有监管规则的影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引导金融科技向有利于消费者权益方向发展金融科技(Fintech)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核心是利用新兴技术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近年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应用蓬勃发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拓展了金融发展广度与深度。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投融资总额,中国都已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领跑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建清  
本文在分析金融科技的演变趋势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美金融科技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充分发挥了技术革新对金融的赋能作用,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让信用可量化、价值化,优化产品服务形态,改善客户体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借鉴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前瞻性地评估金融科技风险,建立动态风险预警体系,用科技手段监管金融科技,加强监管国际协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姚艳  
为做好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美国以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为依托,按照金融业务属性开展归口管理、风险管控,为金融创新构建良好的监管环境金融科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引发一波金融创新和投资热潮,美国在这一领域仍是全球领先者。从投资总量来看,根据毕马威统计数据,2017年前两季度美国金融科技行业投资总量为35亿美元,超过全球投资总量的30%,交易笔数为253笔,占到全球的46%。从金融科技企业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统计,全球排名前20位的金融科技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军  何军  袁慧萍  符方标  王峰  薛东生  陈国栋  邬敏洁  
近年来,金融科技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快速融合,形成极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成为当前金融创新的主流趋势。为此,调研组近期开展专题调研,聚焦金融科技风险和监管对策研究。金融科技发展情况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金融与科技资源集聚效应增强,涌现出一批新兴金融科技机构,金融科技应用不断走向深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谢林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及全球监管改革议程在填补监管框架漏洞的同时,显著增加了金融机构面临的监管压力。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报告显示,2011年后的4年间,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追踪的监管法规数量翻了三番,2015年达到平均每天约200个。金融机构试图通过增加更多合规的人员,利用传统工具(如流程再造、程序精简、位置策略)来应对监管压力。例如,摩根大通2012~2014年期间增加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士泮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Fin Tech初创企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们通过利用新技术开展颠覆性的创新。这些公司很可能会成为现有企业的强劲竞争对手。然而,这些Fin Tech初创公司不具备财务实力,也不符合提供金融服务所需牌照的现行监管要求,如良好的业务和管理记录。监管机构如何促进这些初创企业的创新,促进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为金融消费者带来好处?如何确保监管不会扼杀创新?如何确保监管环境能适用于这种颠覆性的创新?这些都成为监管机构要面对的困难与挑战。制定金融科技(Fin Tech)的监管措施在目前这个阶段,新加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建清  
本文在分析金融科技的演变趋势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美金融科技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金融科技对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充分发挥了技术革新对金融的赋能作用,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让信用可量化、价值化,优化产品服务形态,改善客户体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借鉴金融科技监管的国际经验,逐渐建立和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前瞻性地评估金融科技风险,建立动态风险预警体系,用科技手段监管金融科技,加强监管国际协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湘燕  谢林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及全球监管改革议程在填补监管框架漏洞的同时,显著增加了金融机构面临的监管压力。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报告显示,2011年后的4年间,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追踪的监管法规数量翻了三番,2015年达到平均每天约200个。金融机构试图通过增加更多合规的人员,利用传统工具(如流程再造、程序精简、位置策略)来应对监管压力。例如,摩根大通20122014年期间增加了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戴润静  
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起始于监管者的态度和原则,决定监管体系顶层结构的设计,最终落于监管能力和监管方法的实施。历史的车轮滑向今天,技术对人类的冲击和影响从来未像现在这样得到公众热烈的追捧,如果说公元前5世纪是人类智能大爆发的轴心时代,那么今天科技智能的全面爆发也足以引人遐思了。目前,全球各经济组织虽尚未形成对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